《聊斋志异》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前期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继承了自干宝《搜神记》,唐、宋传奇以来的历代文言小说传统,以写花妖狐魅、畸人异行闻名于世,既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学的明珠。全书共有小说近五百篇,个个精彩,显示出作者 聊斋先生 蒲松龄的才华之高。蒲松龄从二十几岁开始撰写《聊斋志异》,三十岁时初步成书,此后四十年间不断撰写新篇章,终写成这部巨著。本书从《聊斋志异》原著中挑选的八十余篇小说,都堪称艺术精品,以文学古籍刊行社手稿影印本为底本,参照康熙抄本、铸雪斋抄本、异史本、青柯亭本修订,特邀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聊斋》学会(筹)副会长、秘书长、聊斋学与中国小说研究中心现任主任李桂奎参与选篇、导读撰写及内容审订,以精粹的语言帮助广大读者认识名著《聊斋志异》。此外,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原著一百回,约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小说广泛吸取了民间传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艺术加工和虚构,演绎成了以姜子牙佐周伐纣为背景,阐、截二教斗法为主线,众神魔斗智斗勇、各逞神通、演阵斗法的精彩神话故事。几百年来,广为流传,是脍炙人口的神话佳作。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创作,被誉为 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其故事起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在宋金时代流传甚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将其改编成说唱和戏剧。《西厢记》就是在这些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缠绵悱恻、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搜神记》系东晋文学家干宝创作的志怪小说集。全书现存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以辑录鬼怪神仙故事为主,也包括当时的一些琐闻杂记和民间传说,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也代表了中国志怪小说的极高成就。
《伍子胥》是冯至创作于1942年的一部浪漫主义诗化小说。故事取材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伍子胥为父兄复仇的故事。全书从城父到吴市,逃亡路上的不同阶段,也是伍子胥精神成长的不同阶段。这些地方许多意外的遭逢,有的使他坚持,有的使他克服,是他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 逃亡与复仇,自由与责任,庸俗与高贵,投入与超脱……伍子胥的逃亡之路,映照着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困境,在伍子胥浪漫而神奇的遇合之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许多充满哲理思辨的人生启悟。
《封神演义》插画精装典藏版, 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讲述的是在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下,由阐教、截教两大神仙教派为应劫数,各往阵前神魔斗法,在“封神台”受封为神的故事。一部融历史演义和神魔幻想为一体的古典奇幻小说, 纣王妲己、姜子牙、哪吒、杨戬等人物IP深入人心, 阅读原著让你全景式认识“封神宇宙”中的仙兵神将和史诗神话!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朝廷政治腐败,外戚宦官干政,国家动荡不安。荀彧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被人称为“王佐之才”。荀彧年少有为,又得名士推举,于永汉元年(189)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从此,这位荀子的后代,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辅佐曹操,同谋大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宏图伟业,成为了当时卓有名望的政治家、谋略家。
本书精选12位代表性的词人,以他们人生经历为主,佐以百余首诗词赏析,烹制出这道色如玉、味绝美的宋词饕餮盛宴。如繁花满枝的苏轼;将栏杆拍遍的辛弃疾;簪花的欧阳修;人见人爱的秦观;被嫌弃的柳永;花中第一流的李清照;叛逆少女朱淑珍……用现代人的视角关照古人的生活,理解他们受困于时代的困苦,又赞叹于他们敢于突破自我的坚持。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被列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年轻弱小的寡妇窦娥,被无赖陷害,被昏官屈打成招而判斩。临刑前,窦娥许下三桩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后来三桩誓一一应验,窦娥的冤魂得到昭雪。本书选编了五篇关汉卿杂剧代表作,全本导读注释,是一部适合高中生无障碍阅读的杂剧选本。
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文天祥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尽人皆知。我们所熟悉的文天祥,是那个战败被俘后舍生取义的宋朝忠臣。然而,历史不止一面,人生从来多姿。文天祥的一生,更是坎坷、不屈。他曾是状元、官员,官至右丞相,他是使者、英雄,却终成阶下囚……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高中状元时意气风发的文天祥、仕途浮沉时忧国忧民的文天祥,去看看率军勤王时正气凛然的文天祥、宋元更迭时以身殉国的文天祥。
三言二拍 是我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凌濛初所撰的五本著名话本、拟话本小说集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其中, 三言 总收小说一百二十篇,每本书四十卷,每卷一篇。 二拍 则共有八十卷(篇), 三言二拍 是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它标志着中国短篇白话小说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已经形成。 《三言二拍精选集》从 三言二拍 五部作品中精选、编注了近30 篇古代白话小说,以飨读者。其中, 三言 的底本选用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天许斋、兼善堂、叶敬池刊本; 二拍 的底本则选用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明代尚友堂刊本,并多种现行版本编辑而成,为了保留原作精髓,本次编辑,严格遵从原文,部分字词及用法依循了旧作,力求在保留原文原貌的基础上,更方便当今读者的阅读。
俞万春著的《荡寇志(上下)/中国古典小说丛书》全书所交肆的尊王灭寇思想以及对农民起义的无端斥责抵毁,进而将宋江108位起义英雄污为盗魁,放火的贼魁,作品的反人民性有目共睹。因此,历来祝《荡寇志》为一部坏书而受到世人有批判和否定。作为一部文学作品,遂成为后世批判封建主义的靶子和反而教材。 《荡寇志》的主要情节,是写告休管营提辖真陈丽卿父女受当朝权奸高求父子的迫害,受侮不忍的情况下,怒杀了高府的差役,又痛殴了花花太岁高衙内,暗夜弃家已命。
包拯是中国古代清官的杰出代表,以为政清廉、公正执法、断案如神著称于世。时人呼其“包待制”,民间呼其“包青天”。自宋朝以来以包拯为主角,衍生出众多历史演义、戏剧小说并历代相传。这些戏说多数于史无证,却激起人们探讨历史上的包拯究竟有何高明之处的极大兴趣。本书立足史料,依据正史、笔记小说等文献以及近期新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包拯生平经历的详细梳理,为世人还原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包青天”。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 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
《古文观止》所选二百余篇文章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入选之文皆兼顾思想性与艺术性,不仅语言精练、短小精悍,而且脍炙人口、便于传诵,为人们学习文言文的优秀篇章。
《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淡、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突出的成就,具有较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它涉及各类重要人物有数百人,包括帝王、将相、隐士、僧侣等。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言谈举止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古典文学名著全本无障碍阅读)(精)》艺术地再现了始于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画卷。作者通过集中描写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与黑暗,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要求安定的强烈愿望。 书中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脍灸人口,三英战吕布、连环计、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其场而历历在目。
这是一本诗词类、非虚构的图书。这本书从“诗”出发,以历朝历代被人并称的诗词大家为线索,将诗、词、曲的发展、衍变串联起来,为读者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程。“王孟”“李杜”“元白”“韩柳”“苏辛”,这些被并称的文人,或诗词流派相近,或人生交集很多,或命运走势很像……有些“组合”的成员甚至不在同一时代。本书将收录十几组被并称的文人,对比他们的人生轨迹,解读他们的文学作品,串联整个“诗史”,将诗歌世界里并列的双侠,一一介绍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