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 ,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大全集,包括明代文学大师冯梦龙编著的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小说大师凌濛初编著的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 总共两百篇经典白话短篇小说,完整囊括了宋、元、明三代白话短篇小说精髓,书中的每一个故事,独立精彩又跌宕起伏,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均源自 三言二拍 ;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等深刻影响中国人价值观的名言警句,同样源自 三言二拍 。 千百年俗世奇人奇事,尽在三言二拍;两百篇经典短篇小说,写透人间百态! 作家大冰,强烈推荐: 于无常处知有情,于有情处知众生。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素以情节跌宕起伏,人物鲜明饱满著称,一直广受读者欢迎。 任笃行先生以手稿本、康熙本等作为底本,参校以青柯亭本、铸雪斋本、异史本、二十四卷本、但明伦批本等目前可见的十几种本子,重新厘定了《聊斋》的编次,改通行本的十二卷为八卷;汇集了十余家评语,除王世禛、冯镇峦、但明伦等之外,还加入了不太常见的王金范和方舒岩的评语;汇编了《聊斋》最重要的两位校注者吕湛恩、何垠的注释,在重要处加以考订,辨明注释正误,注明典故出处。 本书初版之后,任笃行先生即开始了修订工作,历时八年,更换了部分篇目的底本,大幅修订了校记,矻矻终日,一字不苟,方告完成。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他的修订本手稿为依据,出版了这部《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修订本,全书四册,布面精装,繁体竖排,
三言二拍 是对《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的统称, 三言 由冯梦龙著, 二拍 由凌濛初著,共收短篇小说200篇。小说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又合乎情理,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内心刻画深刻真实,呈现了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拟话本小说中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本套书属于未删减版,即保留了原刻本中的所有情节,很有收藏价值。
中国古典志怪小说历经千年发展,余绪犹存。书中那些关于远国异人、山海禽兽的奇思异想,关于神仙鬼怪、奇迹灵异的信誓旦旦,关于梦境、幻境、奇境与现实的往返流转,关于神性与人性交织下的真相、假象,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中式玄幻世界。 中国志怪系列 精心挑选《山海经》《搜神记》《西游补》《阅微草堂笔记》和《镜花缘》(上下两册)这五部中国古代志怪经典名著,在择取优质底本的基础上,邀请名家注译解读,同时延请人气国潮插画师创制插图,在纸张选择、装帧设计、印刷工艺上也力求高品质,以期引领读者入彼胜境,感受到中国志怪世界之美。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自30余岁开始写作,直至晚年才集腋为裘,成此“孤愤之书”。全书分十二卷,凡四百九十四篇。全书大多采用传奇手法来描写志怪的题材,融物性、神异性、人性于一体,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的艺术形象,既生动描写了个人渴望解放和追求幸福的喜怒哀乐,也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世态炎凉。在艺术表现上尤以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取胜。因而被称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顾随先生既是创作家,又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更是一位传道授业、讲堂说“法”的讲授艺术大师。这套“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珍藏版),是对叶嘉莹先生记录、保存的听课笔记的再次归类整理,同时佐以刘在昭先生的笔记,使讲录专题更加集中和完整。这些谈诗论文的作品,既有雅正简当之风致,更含家国世事之情怀,又紧贴人的生命与生活,随语成韵,字字珠玑,实为体悟中国古典文学、弘扬传统文化之意旨所归。
《半小时漫画唐诗》 读懂唐诗,从唐诗背后的故事开始。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重新读懂了那些从小背到大的唐诗:李白喊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因为朝廷总不让他当大官,内心憋屈;王之涣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是因为立志从军来到边塞抒情,而是因为他的家就在边塞;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能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少与他的豪华别墅和带薪休假有关…… 抛开复杂的注释,丢掉公式化的赏析,从唐诗的创作故事着手,真正理解这些千古名句背后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半小时漫画唐诗2》 读懂唐诗,从唐诗背后的故事开始。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重新读懂了那些从小背到大的唐诗:万众期待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部巨著。 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高鹗著的《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目前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目前的四座伟大丰碑。
《文心雕龙·集校版》致力于将经典通俗化,是文爱艺先生耗时四十年对《文心雕龙》各种版本进行集校并精心编、注、译的权威范本。本书不但有细致的校勘、精良的注解、通俗的翻译和扼要的点评,同时把中国最古老的排版方式与西方版式巧妙互融,把文字符号、标点符号与图文形式结合,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效果。
本套书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十三年(1640)湖州乌程闵齐伋刻《会真六幻》十九卷(共八七八页),以及海外馆藏闵齐伋主持刊刻的彩色套印《西厢记》版画二十一幅。 闵齐伋辑刻《会真六幻》是一部重要的见证《西厢记》版本流变和文本传播的书籍,整理出版本书,既可为学界深入系统地研究《西厢记》提供择取资料的便利,又具有文献保护意义,同时还兼具出版史研究意义。 明崇祯十三年(1640)闵齐伋六色套印《西厢记》版画,是迄今所知闵齐伋刊印西厢图的孤本,这套版画在彩色套印方面的实践,不仅填补了古典文学版画没有彩色套印本的空白,而且将饾版这一先进的版刻技术由画谱、笺谱带入更大的创作空间,在印刷史上亦具有重要意义。
《诗歌名物百例》收录词条一百六十余,涉及古代生活中的家具、酒器、茶事、香事、文房、佩服、内外日用、仪仗、工艺、纹样诸类,对诗歌物象的名称、用途、用法、样式、演变,等等,推源溯流,扼要阐发;与之对应的考古实物及图像,则与文字共同构成物象解读。自西周至清以来,历代诗笔所涉之物的样貌,已隐没于历史深处,本书为此提供了清晰、直观的解释。全书内容取自扬之水多年的名物研究,作者梳理呈示了释解要点,甄选文物图版,定立如下入选标准——“一、辞书以及诗歌笺注未曾解释者;二、辞书及诗歌笺注之释而有误者;三、有释而无图、因之仍不得其真确者”。每一词条项下包括:词条名称(以及同一类属下的其他名称)、历代诗例、具体释义、实物图片。全书简体竖排,图文互鉴,末附索引,易读易查。《诗歌名物百例》是详细注解
《诗词里的中国》是继《典籍里的中国》后,“文化中国”系列新作!《诗词里的中国》共7册,《唐诗1》《唐诗2》覆盖望月、登高、咏物、节日、送别、等10大主题场景;《宋词》以时间为线,精选25首不同词牌的宋词,理清词牌的来龙去脉,感受中国文字间蕴含的音律之美;“词传”四本精选李白、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经典诗词,在诗词中读懂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所处时代的历史隐秘。《诗词里的中国》深度解读了诗词背后的社会世情,畅览繁荣与风雅并存的历史风貌,字里行间贯通历史,让人们透过诗词读懂中国。
红楼梦:伟大的经典作品往往有着丰富的诠释空间,不同的读者各有其理解。《红楼梦》也是如此,作为中国小说目前难以被超越的经典,它很难被简单地概括。贾宝玉由一个懵懂叛逆的少年最终"悬崖撒手"、看破红尘、遁世出家,由此观之,《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成长小说,也是一部颇具哲学意味、"以情悟道"的悟道书。书中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度兴盛,终又繁华散尽,各个人物各有其命运走向,这更是一部由盛转衰的家族史,一幅精彩的群像画卷。其中穿插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婚恋情感,曲曲折折,难以尽述,它似乎又是一部刻画入微的爱情小说。与此同时,人情往来、婚丧嫁娶、理家治国等等事件层出不穷,如此看来,它又是一部世情小说。《红楼梦》的饮食可以编成一本食谱,药物可以编成一部药典,服饰可以做好多期时尚杂志……
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对罗本进行评改,使之成为迄今最流行的定本《三国演义》。这部120回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自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百余年间的历史事件,波谲云诡,分分合合,着重介绍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及彼此之间政治军事斗争,不仅有统治集团内部的明争暗斗、残暴酷虐,也体现了对大众黎民的关怀同情。尤其刻画了一批批在乱世之中诞生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他们的思想性格各异,才智有高下之别,均活灵活现,突出丰满。毛氏父子的评改一方面树立了蜀汉正统的历史观,全书“尊刘抑曹”,一方面仔细修订了全书文辞、调整了部分情节、更换了其中一些韵文,使之流利简练、通达考究。二十多万字的批评文字更全面阐发了历史小说的价值和三国演义塑造人物、设计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是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在总结六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后,按照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逐回细讲《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倾心之作。《红楼梦》生动地描绘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吃喝玩乐、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婚丧礼祭,细致地描摹了一群贵族男女的诗意享乐、悲欢离合,可以看作一部艺术化的中国古代文化百科全书。全书品味《红楼梦》的人物情感,挖掘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探寻家族盛衰荣辱背后的原因,感受文学语言的优美洗练。这种“接地气”的解读是最温暖人心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无论是谁,都可以在本书中学到知识、获得美感、体悟人生。
南宋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千家注纪年杜工部诗史》,以其编年之详细、考证之精而为后世许多注家所采用。作为集注本,其中还保留了丰富的文学史料,成为研究杜诗乃至其他 知识的珍贵资料。全书由彭燕、胡永杰点校、整理,以明代鲁荒王朱檀墓出土的元詹光祖刻本《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为底本,这也是该版本现今存世的专享全本。整理者彭燕为杜甫草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胡永杰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两位作者长期从事杜甫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功底。本次整理出版,将为杜甫研究再添一种新的重要参 考文献。
《尘世梦影:彩绘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伟大名著,所谓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足见人们对其是何等喜爱。随着《红楼梦》文本的传播,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各种文艺创作亦不断涌现,尤其在绘画方面,不仅形式多样,艺术风格也各具神韵。《尘世梦影:彩绘红楼梦》取自清代民间画家孙温所绘230幅全本《红楼梦》图,此图笔法精细,设色浓丽,情节连贯且生动感人。作者将3000余个人物活动情节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以生动直观的艺术形式,将《红楼梦》表现的耐人寻味、雅俗共赏。当代红学研究者王典弋据每幅画撰写了简短又不失原著的诠释文字,让读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拥有一种全新的《红楼梦》阅读体验。 《降魔修心:彩绘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也是古代长篇浪漫
国家图书馆藏《龚又村自怡日记》共24册,32卷,近百万字,为常熟人龚缙熙(1811-1874?)的日记。日记所记基本含括了他的一生,从追溯幼年往事,到逐日记载所 历所思所闻,直至去世之前。此日记曾被摘录与太平天国的相关史料见行于世,然而全本却长期未得到重视。《江苏文库·史料编》重视此类文献,影印收入此本,使得此本得以公开 于世。此次整理即以此本为底本,并参考南京图书馆藏《龚又村自怡日记》稿本残本以及台湾图书馆藏龚缙熙《镜墀轩稿》等多种文献,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龚缙熙日记。
《花间集》《巴蜀竹枝词》《近代蜀四家词》是三本书的合集,吴洪泽老师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点校。词在四川的发展,源远流长,影响巨大。以前后蜀词人为主的《花间集》,与南唐词双峰并立,代表了晚唐五代的词风,推进了北宋词的发展。《巴蜀竹枝词》是巴蜀各地竹枝词的集大成者,历来影响巨大。《近代蜀四家词》标志着近代蜀词的发展,虽有一些游戏之作,但瑕不掩瑜,总体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之情。本书对以上三本书做了重新整理和点校,反映了蜀地词的发展。
《四书五经译注版(全8册)》由兰甲云等导读、注译
陈寅恪自述因机缘购得钱谦益故园红豆一粒,起笺证钱柳因缘之意,实亦寄寓暮年胸怀。在首章叙述写作缘起之外,主要运用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论证了柳如是的多个曾用名及其使用期限、得名缘由;第三章勾稽了柳如是如何出入“吴江故相”周道登家,早年与诸名流的交往,着重考论其与“云间孝廉”陈子龙的相恋、分手的过程;第四章梳理了钱谦益与柳如是的交往与结合;第五章讲述钱、柳参与复明运动的始末,及柳如是最终以死殉家难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