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前所著的《读曲小识(民国学术文化名著)》著录戏曲钞本40种,每种先作总的版本介绍,然后分别介绍各出的牌调、脚色及内容概要等。本书与《论曲绝句》《饮虹曲话》《明清戏曲史》合称为《曲学四种》,收入《冀野文钞》。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以笔墨指点江山,用文章慨叹人世,字里行间中,他们的智慧和学识透过历史的尘埃,仍在熠熠生辉。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古典文学精选精评)(精)》精心收录了这八位彪炳于文林的文学大家的主要作品,并附上近现代名家对文中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的精彩评论,使读者在提升古文鉴赏能力的同时,充分领略到唐宋八大家的文学风采。
从康熙九年(1670)的篇《莲香》,到康熙十八年(1679)全书《聊斋志异》初稿完成为止,总共九年的时间,其实也正是蒲松龄一生中最为落魄潦倒的时光。 郝誉翔认为,这段时间的蒲松龄,彷佛被困在一个“血汗暴流,扭筋拔力”、“家无四壁”的牢笼里,而能把他拯救出去的,唯有文字,唯有想象力,所他以笔墨为刀斧,凿穿了时间和空间的墙壁,而创造出一个如梦似幻,无穷无尽的“美”的天地。 郝誉翔指出,对于“美”的高度评价,正是蒲松龄与六朝志怪小说分岐,而要上追屈原《离骚》《九歌》所歌颂的“香草美人”。
朱自清编著的《朱自清中国歌谣》是五四以来研究我国民间文学较早的一部专著,其雏形为朱自清先生在1929-1931年间的大学讲稿,后经整理于1957年出版。全书分6章,一歌谣释名;二歌谣的起源与发展;三歌谣的历史;四歌谣的分类;五歌谣的结构;六歌谣的修辞等内容。对中国歌谣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论述,对中国现代歌谣学的建立具有开创意义。
在你的脑海中,诗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呢?意气风发的少年?头发花白的老者?学富五车的读书人?抑或是文武双全的爱国将领?也许全都有,但也许他只是一个七岁的孩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古人的风采吧!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①//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②清波。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38—?),唐代诗人。字观光,婺(wù)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市)人。与王勃(bó)、杨炯(jiǒng)、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骆宾王出身贫寒,少有才名,七岁能诗,号称“神童”。骆宾王作诗擅长歌行体,《帝京篇》(五七言杂用)是其代表作,与卢照邻《长安古意》齐名。 注释a?曲项:弯着脖子。 b?拨(bō):划动。 译文鹅,鹅,鹅,弯起它长长的颈项仰头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红红的脚掌划动着清澈的
本书是以那些提笔写作的女人为主题的书,是女作家洁尘继《提笔就老》之后推出的一个以阅读女性作家的又一个私人版本。说她私人,是因为她的视角和眼神会把读者带进从来不曾想到和看到的隐秘,更敏感的地带,让原本熟悉的作家和文本有了新的诠释;另外,她的文字温婉灵秀却不刁钻艰深,又总能抠着读者的庠庠筋,让你产生深深的共鸣。如果你是女性阅读者,感受将更加强烈。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1953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为题,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多篇,囊括了20世纪下半叶至今大多数世界文坛最重要的作家,成为这份文学杂志的招牌,也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访谈者从准备到采访,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访谈也不是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出版而带上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如何克服困难,文坛秘辛……这些访谈妙趣横生的内容、重要的文献价值,以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也成为一个传奇。有人说,这些访谈是“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