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学源流》,钱志熙著。本书收录作者历年撰写的32篇有关中国古典诗学的学术论文,立足于诗学本身的范畴来探讨它的源流演变,对诗学的内涵,诗史的演进趋势和规律,以及具体诗体与诗人创作等都作了探讨,试图探寻诗歌史中存在的发展演变的诗学系统。本书汇聚了作者二十余年来对中国古典诗学的研究成果与心得,其中蕴藏了作者独具匠心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念。
本书是布朗肖重要的作品之一。 谈话 是书的半成品,尚未成为有作者签名和封面包裹的书。在这些字字珠玑的谈话里,布朗肖与作家和哲学家之间的机锋为我们理解法国当代思想提供了一把关键的钥匙。
“《金瓶梅》读到后来,竟有一生一世之感。” “云霞满纸”——袁宏道在写给董其昌的信里,这样称道《金瓶梅》。 问世四百余年来,从曹雪芹到张爱玲,无数作家、学者从中汲取营养。贪欲、嗔怒、嫉妒、痴情……《金瓶梅》中所有人物都沉沦于欲望的苦海,这部奇书直入人性深不可测之处,揭示人心复杂而又毫无伤感与滥情。一个读者需要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能够直面其中因为 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 《金瓶梅》滚滚红尘背后是“色”的无奈与悲凉,是广大的怜悯与悲哀。哈 授田晓菲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扎实的文本细读功力,逐回比对《金瓶梅》两大流传版本“词话本”与“绣像本”,以玲珑文心细解书中人物塑造、文字风格、象征隐喻、细节伏笔……读到蕞后,“竟觉得《金瓶梅》
不读经典,也能活得好好的,但问题是,“活得好好的”意味着什么?《诗经》《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含藏着中国人 初的政治制度、文学风格、礼仪风俗、生活方式的来源。读懂它们,会发现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和认知,可以如此开放、自由。 这本书是“经典摆渡人”杨照的十堂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墨子》《庄子》《孟子》《老子》《荀子》《战国策》)。杨照以“历史式读法”而非强加现代观念的经典新读,还原经典文本于原初的历史语境,聆听它们对各自时代问题的回答,带你重新认识中国的“轴心时代”;以“文学式读法”沟通古今心灵,谛听千年前的隐秘心事,感受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与智慧启示。 历史,应该让我们看到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生活的全幅可能,进而审视现实。重读千年经典,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丛书之一种,研究时段为元明清,内容包括“导论 中国古代诗歌叙事的边界、传统与新变”“上编 元代诗歌叙事传统”“中编 明代诗歌叙事传统”“下编 清代诗歌叙事传统”。
新出文献是文史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极大推动了古文字学、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本书主要包括古文字疑难字词考释、构形研究以及文学文本的整理与研究。古文字考释是出土文献最基础、最前沿工作。本书立足于字形和辞例,并结合传世文献,考释出一些疑难字,如《燕侯载簋》中的 无争 ,《诸梁钟》、清华简《四告》中的 淫、内 合文等;提出 通假糅合 等理论术语,有助于汉字构形理论的建构;坚持从文本出发,确保科学性和前沿性,充分挖掘新出文献的文学史价值,努力探求早期文学的特质和规律。
本书是运用文学思想史研究方法对“乾嘉文学思想”展开专门研究的专著。 力图在大量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清代乾嘉时期(1736—1820)的众多文学思想现象展开深入探索,兼顾雅俗文学不同文体的共性与个性,理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传播的关系,形成系统认识乾嘉文学思想的体系性论证。本书共分为六章,除对既往文学思想史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外,主要探讨了清代乾嘉时期政治力量、考据学术对文学思想的深度影响与全方面融通,重点论述了“盛世”背景催生对艺术的从容雕琢与“集大成”式的文学思想,同时也衍生出推重学养、个性解放的创作新局面。对“自传性”等叙事文学文体中的新变现象,本书也从文学思想的角度加以阐发。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积淀汇聚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资源,形成了类型众多、意蕴深厚的神话传说集群。本书立足于神话传说本体,创造性地探索“流域 地域”的研究范式,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神话传说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创世神话与华夏初始文明、部族神话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古帝王神话传说与德政盛世愿景、三晋历史人物传说与地域文化精神四个专题,建构起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神话传说的立体递进、系统完整的谱系序列,将“去语境化”的神话文本还原到真实的社会现实语境中去考察,强调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了解民众主体以及他们对文化持有的态度,探寻神话传说在当代民间的表述方式,有效地还原神话传说本真、原初的文化生命形态。在资料搜集与分析过程中,将典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治近代文学的论文总结。全书以近代文学为对象,以文献为基础,立足学术史,内容包括学术反思、文献考辨、知人论世、艺术分析和文化观照等。日记研究诸 作,既提出情境文学史建构等视野闳阔、富有生机的议题,也为接受史研究如何 立体、有深度地展开提供切实的新思路;廓清旧说诸作,基于一手文献、益以细密考索,厘清了清人 的官年与实年等基础性问题,也对流行的道咸“宋诗派”等提法进行了溯源与解构;文献考辨诸作,对莫友芝早年诗集《影山草堂学吟稿》、词集《影山词》、所编纂的地方性诗歌总 集《黔诗纪略》以及莫庭芝等人编纂的《黔诗纪略后编》的文献情况、编纂流传过程,皆进行了详尽精到的考证。
汪晖“鲁迅研究”的早期代表作,也是新时期以来从内在视野重新理解鲁迅的典范作品之一。作者以颇具开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范式,通过对鲁迅的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及其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反抗 望”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本次推出的是全新修订版, 补刊了1988年作者博士论文所附参考资料,还一并呈现了前三版的序、导论、后记和跋语等。
奇幻文学是19~20世纪在欧美兴起的大众文学,21世纪初随信息化和网络化大潮进入中国,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网络小说、动画和游戏领域内容生产的核心资源。本书对 魔戒 系列、 龙枪 系列和 博德之门 系列等欧美奇幻文学经典个案进行深度剖析,创造性地提出了奇幻文学时空体研究的跨学科分析框架,探讨了故事世界在内容创作和文化生产中的多重意义,奇幻文学的世界观、多元话语、体裁和文本系统的生产机制,为中国幻想文学、网络文学和内容产业的创作、生产和管理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