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意出一套设计极简、低限之书,装载之物迷离恍惚。包装模仿一种压缩饼干,真空缩膜收束七本书于一握,我想到的是波依斯1959年的作品 一个进不去的工作间 ;如果你不想破坏书膜,它就是一套 不需要阅读的诗集 ,一个装置。你可以去读三本一百的盗版,下载错误百出的电子文件,满意于无数微博中的断简残篇;可能你也愿意勉为其难阅读繁体版。但是如果你打开,它就是一套记录你所有阅读痕迹的诗集;它收藏指纹、掌心微微的潮湿,跟随手掌力度改变形状,有一天它可能会像季节的叶子掉落(最好不要)(应该不会)。软雕塑。如果你打开,你就不要奢想它会恢复原状了,七块粗粮饼干定价233.333333(100 3 7)盗版商给的灵感,盗版价=反盗版价;原创现场使得拷贝拥有自己的现场,拷贝现场也使得原创极欲恢复自己的现场。50克工业用纸薄而韧,骑马钉
*一生热爱古典文学,其创作的旧体诗词想象飞动、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作品。《沁园春 雪》《七律 长征》《水调歌头 游泳》等诗词风靡一时,广为传颂。本稿收录*创作的67首古体诗词,以创作时间先后为序。每篇诗词都注明创作时间,对发表情况也做了简单介绍。诗词创作的背景、运用的典故等也加以注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精心撰写鉴赏文章。并有附录《*论诗信札》《*诗论选》,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鉴赏*诗词。全书宣纸线装,一函三册,装帧典雅,供读者欣赏伟人诗词之时,把玩书册,相映成趣。
1.《作法集评唐宋名家词选》为蔡嵩云在河南大学教授词学时所用讲稿。此选以时代编次,所选唐五代两宋词人词作二百余首。所选词人,首列小传,次举词作。所举词作,均附有古今各名家评骘,如谭献、陈廷焯、陈洵、况周颐、郑文焯、陈匪石、吴梅、任二北等。每篇词作后又附蔡嵩云 柯亭词评 ,其切中肯綮评词之作法,体现出独到的词学见解。 2.《今词选》是著名词人、词学理论家陈匪石先生选辑的一部近代词选。于1916年1月26日至6月9日连续刊载于上海《民国日报 艺文部》,共选晚清民国词人六十余家,词作二百余首,词集选词严谨,体现了陈匪石独到的词学眼光。本书以《民国日报》版为底本,以词家年代之先后,重新排序,并各弁以作者小传,以期通过《今词选》再现近代词史,突出词选之价值。 3.《销魂词选》是晚清、民国女性词选中最有特色的
本书收录了作者2017-2021年的五年诗作,坦陈了其沉溺于生活的感悟、迷惑于人生的思考以及融化于温润的情感。近300首贴近时代脉搏的诗歌,一部“野生”诗人的生命絮语。
诗之焰火,照耀新中国70年。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300多位著名诗人发表的近500首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以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情感,多角度、多方面记录了新中国70年来的社会生活,展示了时代风貌和人物风采,抒发了诗人胸臆和情怀,很多诗歌名篇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本书是对当代诗歌艺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现,是向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一次庄重献礼。
本书收录了作者2017-2021年的五年诗作,坦陈了其沉溺于生活的感悟、迷惑于人生的思考以及融化于温润的情感。 近300首贴近时代脉搏的诗歌,一部“野生”诗人的生命絮语。
《中华文脉 中国诗歌文学经典赏读》包括《活在诗经里》《活在乐府里》《活在唐风里》《活在宋韵里》《活在元音里》《活在昆声里》六种,涵盖诗经、乐府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如今主要表现形式为昆曲)等诗歌文学史上不同的时代经典,作者遴选其中的名篇佳作,用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人文历史背景来赏析和解读中国诗歌文学的经典佳作,让古人的智慧、思想、行动,都在对歌诗的赏析解读中苏醒。让读者在阅读中,真正和古人的心灵进行交流,感受历史时代,有感同身受的性情愉悦,进而获得人生经验和智慧。
诗之焰火,照耀新中国70年。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以来300多位著名诗人发表的近500首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以凝练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丰富的情感,多角度、多方面记录了新中国70年来的社会生活,展示了时代风貌和人物风采,抒发了诗人胸臆和情怀,很多诗歌名篇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本书是对当代诗歌艺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现,是向新中国成立70年的一次庄重献礼。
朱鄂基日记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记载起于1894年,止于1932年,是他从十五岁到五十三岁的生活记录。这部日记时间跨度大,记录内容集中,是了解这一时期浙江地方经济社会的难得史料,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如他与余姚地方望族主要人物之间的交往,包括北大校长蒋梦麟父子、沈宗翰兄弟等,都是相关研究的重要文献。此外还有他平时阅读订阅的报刊记录,也是此一时期难得的阅读史材料。相信该书的出版将为近代史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118位诗人、921首代表作、2080幅书画、文物图版 内容包括原文、注释、诗人简介、鉴赏、集评、链接、插图等七部分 从文学形态、文人心态、文化生态的全新角度展示唐诗的魅力
《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系列工具书:明清散曲鉴赏辞典》收录明清两代190位散曲作家和无名氏的作品910篇。选曲范围广泛,包括了各阶段有代表性的、体现不同风格流派的曲作,含《全明散曲》《全清散曲》等总集没有载入的作品,既充分反映了明清散曲的整体风貌,也体现了近几年学术研究的成果。
《乔伊斯文集:乔伊斯诗歌·剧作·随笔集》为“乔伊斯文集”中的诗歌、剧作与随笔卷。诗歌部分收录了乔伊斯从少年到成名后所作的各类抒情诗、讽刺诗、短诗、长诗共160首;剧作部分是仿易卜生风格兼具自传性质的问题剧,也是作家的剧作《流亡者》;随笔部分则收录了诗人根据观察和内心感触摹写下来,兼作创作素材之用的短文小品3篇。
在祖唐祧宋尤其是宋诗一度占主导地位的晚清诗坛,除了张之洞以外,俞明震可算是唐宋兼取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终其一生,爱国开明,诗歌创作成就突出,无愧得江山之助。然其所作留存无多,一共只四卷数百首。唯中精品,且由于俞氏家族与中国近代史上历史人物诸如曾国藩、陈之立、蒋经国等的特殊关系,本书的历史文献价值早已突破了文学与文学史的界限。本本由苏州大学近代文学专家马亚中教授标校整理,除充分利用归期刊对原诗进行标点出校外,标校者还河里拣笔,附录了大量相关的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上海图书馆所藏有关俞明震履历的光绪戊子科《顺天分试硃卷》材料及浙江和绍兴图书馆所藏有关著者家世的《俞氏宗谱》材料等。
花蕊夫人流传至今的近百首宫词,多角度记录了王建时期已有、王衍时期扩建的蜀宫宣华苑之生活百态,是了解晚唐五代宫廷文化的珍贵文化遗产。 苏泓月以翔实考据、细腻文笔、灵动诗心,重新考证《花蕊夫人宫词》各家版本,辨析其人真身,破解字句之中隐匿的皇家秘密,再现中国艺术史上无与伦比的五代风华。 装帧典雅隽秀,方脊软精。封面拼接大红草麻纸与白色雅络纸,烫印双凤团花纹、比翼飞鸟,纹样皆出自花蕊夫人夫君、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之墓中的宝盝,以此吉光片羽,与宫墙朱红,共同映照出前蜀短暂的繁盛与辉煌。 《宣华录: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晚唐五代》将《花蕊夫人宫词》原有刊刻顺序打乱,依宫词中涉及内容,细分为十二卷:宫阙楼台、绣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饮行乐、应时饮馔、四时嘉节、闲情逸趣、骑马射猎、歌台舞榭、
白话文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广义而言,包括所谓当代文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代汉语诗歌在传统诗歌之外,另立标杆,开拓空间,对现代汉语的表达可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一批的诗人创作出了在世界诗歌范围内也足称杰出的作品。为展现现代汉语诗歌的成就,向读者与诗歌界奉上现代汉语诗歌多种面向的标准,特策划“标准诗丛”。 《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是“标准诗丛”第二辑之一种,全书遴选诗人翟永明不同时期代表作品,分为“诗”与“文”两卷。“诗”部分按照时间,又分为:1983—1989、1992—1999、2000以来四辑,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如《女人》《黑房间》《静安庄》《咖啡馆之歌》《十四首素歌》《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等等悉数收录;“文”则选了代表性的《
《陶渊明集》收录东晋文人陶渊明的诗文,特别是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田园诗”这一新的诗歌创作题材。陶渊明又是魏晋风流的代表,既以个人创作诠释出崇尚自然、率性真意的文学风貌,又为后世文人树立了安贫乐道、平淡旷达的人格风范。 现存陶渊明集ZUI早的版本,即此国家图书馆藏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该宋本《陶渊明集》尽管经过宋人校订,但祖出六朝旧集而保留有旧貌,是传世陶集的ZUIJIA版本。 该书明代归文彭(1498-1573)字寿承,文征明之子。此后经毛氏汲古阁、黄丕烈所藏,为黄氏陶陶室藏宋本陶集的部。又经汪士钟、聊城杨氏海源阁递藏,特别是杨氏四世典藏,殊为不易。建国初,由周叔弢捐献北京图书馆收藏至今。
杰克?吉尔伯特的《杰克?吉尔伯特诗全集》涵盖了吉尔伯特一生的五本诗集,是他一生诗作的很好的总结。吉尔伯特的强力之处在于他的稀有,尤其是当今时代:他作为一个诗人站在自己的时代之外,在一个日益聒噪的世界里实践着一种纯粹的诗学——你可以说,这是一个抒情的灵魂,他来自从不曾存在过的文学的历史。像所有垮掉派诗人一样,吉尔伯特在经典场景和舞台布置方面是一个大师——全景式的乡村场景、怡人的广场、石泉——这些都为他的灵与心的漫游赋予了某种寓言式的光环。他的诗歌像一个大教堂,值得许多年里反反复复进入其中;值得一读再读,流连不已。他的著作流露着人性和敬畏,他带来了当代诗歌通常缺乏的一种智力。吉尔伯特的诗歌提取了情感的纯粹,它返回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传统--济慈、雪莱和拜伦。
本书收入阿赫玛托娃的经典作品。组诗《安魂曲》是阿赫玛托娃的代表作之一。《安魂曲》通过个人苦难折射民族的灾难和不幸,在谴责刽子手的卑鄙和残暴的同时,歌颂了受难者的崇高与尊严。这一时期于阿赫玛托娃而言是她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前,诗人的作品精致、纤细、典雅,而随后融入了坚韧、沉着、有力的措辞,后期作品保持了细部的可感性,更深层次地呈现了肃穆、庄重的风格;随后发表的《没有英雄的叙事诗》也是诗人对过往时代亡灵的招魂,同时又伴以对同代人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