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之花:波德莱尔诗歌集注》是《恶之花》的全新译本,旨在以1972年伽利玛版《恶之花》为底本,对发表于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文本的波德莱尔诗歌进行一次系统的呈现、题解和对勘。同时,这部集注还收录了《波德莱尔早期诗》《 手稿残篇》《 序言草稿》《 案档案》和《波德莱尔年谱》等重要文献,以及泰奥菲尔?戈蒂耶为1868年第三版《恶之花》撰写的长篇评述《论夏尔?波德莱尔》和波德莱尔研究专家克洛德?皮舒瓦为1972年伽利玛版《恶之花》撰写的《 导言》。本书可谓是迄今为止中译本收录波德莱尔诗歌及《恶之花》相关资料 多的一个版本,对波德莱尔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
《歌集》被后人视为彼特拉克的代表作,而作者本人却认为收集在《歌集》中的爱情诗是他一生捋不清的混乱思想与情感的写照,所以称其为 “ 支离破碎的俗语诗 ” 。《歌集》共收入抒情诗 366 首,其中包括 317 首十四行诗、 29 首歌,此外还有 20 首其他种类的抒情诗;除 30 余首外,这些诗全都是表现诗人对劳拉爱情的作品。 诗圣彼特拉克的 “ 劳拉之恋 ” ,成就了瑰美琦丽的抒情诗篇。究竟是什么样的爱恨离愁,让诗人终于感叹 “ 世间美全都是短暂的梦 ” ? 王军教授继《疯狂的罗兰》(获鲁迅文学翻译奖)之后,再次移译关于爱情的文艺复兴杰作。
《马尔多罗之歌》(LesChantsdeMaldoror)是恶的颂歌,从头至尾都表现出了对上帝、人类和社会的深仇大恨,其恶毒程度在文学上。诗人以火热的激情、沸腾的疯狂、奇异的恐怖、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以及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意象,颠覆了以往的文学陈规,打破了狭隘的逻辑束缚,挖掘了潜在的语言能力,在摧毁的同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闻所未闻的诗歌世界。
《艺苑卮言》是中国古代诗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等共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学的辉煌成就。本书是对《艺苑卮言》的全面注解和翻译,试图在以下方面惠益学林:首先,字词训诂、文意疏通。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既做文献学层面的考订、诂训,亦重视文意的合理、可读。其次,辑索善本、版本互校。《艺苑卮言》的成书过程较复杂,时间跨度约20年,此过程中几经增删、析合,对不同版本及析出的异名文献进行对校是准确理解该书思想及王世贞观念演变的基础。最后,综合考量、理论提升。参考王世贞其他理论性文字,力求在注释过程中全面展示其诗学思想,努力实现文献学与文艺学的整合。
一日凌晨,35岁的诗人但丁,突然迷失在一片黑暗森林之中。 黎明将至,他隐约看见一座小山仿佛若有光,他想攀过这座小山,在山脚下却遭到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豹、狮、狼的围困。 这时,他的老师——诗人维吉尔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受 贝雅特丽齐指引,带领但丁游历地狱,穿越净界,经过九重天堂,寻获了真理。 《神曲》全诗三卷,分别为《地狱》、《净界》和《天堂》,每卷三十三篇,加上序共一百篇。 自问世以来,成为全世界杰出诗人、作家、艺术家的灵感之源,被誉为影响了欧洲文化的经典巨著。
本书体会越南汉诗人的人生风度和处世姿态,感悟千年中华文明的熏陶之下越南汉诗人的中国式精神情操、审美,是中越文化绵延不息诗意交流的佐证。 本书以越南王朝 替为序,编选了始于前黎朝(980—1009),终于阮朝末期直至越南共和国(1945—1976)成立前期的越南历 各时代有影响力的诗人及诗作,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并存,为了解越南汉诗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资料。
在一次相关的国际研讨会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称,茨维塔耶娃是二十世纪最的诗人。有人问:是俄罗斯最的诗人吗?他答道:是全世界最的诗人。茨维塔耶娃的同时代人爱伦堡曾经这样说过:“(她)在谈到马雅可夫斯基的死时说:作为一个人而生,并且作为一个诗人而死。对于茨维塔耶娃则可以换一种说法:作为一个诗人而生,并且作为一个人而死。”在诗人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和逝世六十一周年之际,东方出版社出版《茨维塔耶娃文集》(汪剑钊主编),是套全面展示女诗人创作成就的译本。
波德莱尔身上所体现的异常复杂的“人的灵魂”,以及他对于浪漫主义最强烈的要求的关注首先为他何以如此影响深远做出了解释。既想高高矗立以至觊觎“王位和权力”,又需要享受罪恶的烈性烧酒,轮换着、有时同时被两个所吸引和抛弃爱情呼唤仇恨并以仇恨为养料受到这种残酷的双重感情的煎熬,人最终禁锢在自我中心,心醉神迷以致不能自拔。“坦诚,新颖独特的手法”,或许如此。然而在成为一种艺术手段之前,这种“坦诚”回应了波德莱尔身上一种迫切的需要,即尝试自身可能承受的,并且以一种的意志力培植他特殊的内心世界。“所有的哀歌作者都是恶棍”他说道。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些忙忙碌碌地干着自欺欺人的营生的人。他既是唯灵论者,同时又是唯物论者,在某种意义上,没有人比他更成为其躯体及其“模糊感知”的奴隶了。再者,由于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