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英国诗人和剧作家威廉 莎士比亚生前唯一发表的作品,四百年来已成为经典诗集。梁宗岱(1903 1983)是中国近代诗人、作家、翻译家和教授,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开始翻译这部杰作,到六十年代初才将154首诗全部翻译成中文,1963年5月至1964年3月曾在香港《文汇报》副刊上全文连载,1978年才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莎士比亚全集最后一卷出版。本书以人文社1978年版为蓝本,以香港文汇报版为校订版本,将明显误排误印的译文予以订正,并加以必要的简注。本书还收入英国国家图书馆藏1609年版莎氏十四行诗初版影印全书,以及1956年梁宗岱致巴金书信所附译诗25首,校订者又在前言中收入梁宗岱致巴金书信和 翻译凡例 全文,这些都为本书增加了研究、观赏和收藏价值。
该辞典精心挑选世界61个国家260位著名诗人的经典诗歌771首,由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巴金、王佐良、吕同六、杨宪益等,以及现当代著名诗人冯至、卞之琳、穆旦等翻译,由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朱维之、戈宝权、袁可嘉等撰写赏析文字,集名诗、名译、名析于一书,可谓经典荟萃,名家云集。该辞典汇集了外国诗歌的精华,所选名诗代表了世界诗歌的高水平;书中对诗歌作者的介绍,对每首诗思想内涵、艺术特色的赏析,引领读者进入优美诗境,获得思想的启迪和艺术的熏陶。
加勒比地区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里克 沃尔科特65年作品精选 于多文化交织的后殖民时空,以对自我认同的持续追寻,再造英语诗歌的光辉 你会再次爱上这位曾是你自己的陌生人 在65年的诗歌生涯中,沃尔科特始终在努力应对那些界定了他的作品与生活的主题:难以破解的身份困局;殖民主义在家乡圣卢西亚留下的痛苦遗产;信仰、爱情与自然之谜;富有盛名而问题重重的西方正典;衰老、丧友、家庭与个人记忆所带来的创伤。布罗茨基评价道, 他给予我们的不只是他本人或 某一世界 ,而是语言中蕴藏的一种无限 。
本书是哈佛大学诗歌教授文德勒, *好的诗歌读者 (希尼语),对美国女诗人狄金森诗歌的细读之作。150首诗歌经文德勒挑选,有深受读者喜爱的代表作,也有鲜为人知的佳作,借助她剥茧抽丝的细读功夫,从封存的诗笺里复活,如花朵,如漩涡,以鲜活有力的形体,跃然纸上。作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诗歌向导,文德勒的细读让我们放慢了脚步,小心翼翼地沉入狄金森诗歌独具匠心的形式装置 突兀的词语、不规范的标点、颠倒的句法、古怪的韵律、迅疾的隐喻等,跟随她探测爱情、自然、思想、死亡、宗教的本质。本书以机智而严谨的诠释,立体化展现了狄金森冰火交织的诗歌演变历程,她眼中丰富而深邃的世界,以及她隐秘的内心生活;文德勒向我们证明,狄金森是一位当之无愧的 革命性的诗歌语言大师 ,也是一位 栖居于可能性 的古怪精灵的天才。
《莎士比亚爱情诗集(插图珍藏版)》将莎士比亚的爱情诗汇编成一册,搭配英国传奇艺术家埃里克 吉尔的精美插图,依序收录了四大章:《维纳斯与阿多尼》《十四行诗》《情女怨》和《爱情追寻者》,配以详尽的译者说明与注释,而英诗翻译家曹明伦老师在翻译时除了保持原诗节奏外,还保留了原诗的韵式,让读者真正读懂莎翁情诗的独特韵味。 《维纳斯与阿多尼》是16世纪末相当受欢迎的爱情叙事长诗,取材于奥维德《变形记》,描述爱神维纳斯追求美少年阿多尼,一段女追男热情四溢的浪漫故事;该诗清新明快,音韵优美,比喻精巧,语言瑰丽。《十四行诗》共154首,是莎翁人文主义精神发展成熟的标志,其高超艺术水平的一座丰碑;处处激荡着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恶丑的抨击,对人性解放、个性尊严和社会公平的向往。《情女怨》是一部难得一见的
以时间为序,收录华莱士 史蒂文斯不同时期所有诗作,包括《簧风琴》《簧风琴 增补诗篇》《秩序的理念》《弹蓝色吉他的人》《一个世界的各部分》《运往夏天》《秋天的极光》《岩石》《晚期诗作》九个集子,并附上年表,是其一生诗歌写作的完整的结集。 这些诗关注想象的转换能力,显示出独特的、审美的、沉思的哲学倾向,并且有一种完全原始的风格和感觉:异乎寻常、虚幻迷离,浸透着印象主义绘画的色彩光亮。与诗人生活的平静安祥相比,他的诗集呈现饱满、绚烂的色彩,焕发出一股令人激动和兴奋的能量。
《开垦地:诗选1966 1996》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的自选集,精选了12部诗集的代表作品、两部重要译作的精华部分以及一些以前未结集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诗人30年写作生涯,呈现了诗人写作的整体风貌以及诗人多年来情感、风格和特色的变化。这里有优美的、田园式的抒情诗,也有许多蕴含噗通却又神奇的爱的诗篇,还有一些发掘自身、自我投射的作品。它们也探索恐惧和暴力的主题,揭示一个 邻里相杀 的爱尔兰,一个受历史和残酷的宗派主义威胁的世界。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希尼所遵奉的诗歌定义,既 忠实于外部现实的冲击 ,又保持着 对诗人生命内部规律的敏感 ,在希尼手中,万物的样貌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拼字板,一个秋千,一个风筝,无数小小的瞬间,都变成了既是现实又是飞升的令人沉醉的神话。这部自选集是一种必需 一种深入万物根源
但愿我从未见过你,再未 给你写信,甚至,在几年后,你 时时拜访我,如美人鱼穿上海豹皮 有着另一张脸,配上 另一个声音,也一刻也骗不了我 那永远是你的脸和声音 一切都消失了, 除了我;对我来说,什么都消失了 鸡的尸体在不断扩展的 圈中打转打转,一颗卫星,当 太阳落下时,那个科学家会从那里弯腰, 邪恶地俯瞰毫无防备的地球。 兰德尔 贾雷尔《想起失落的世界》
幕府末期,武州多摩的 刺儿头阿岁 土方岁三与近藤勇、冲田总司等聚集众多有志的浪士和平民,一同于京都建立了新选组。土方岁三凭借其天生好斗不服输的性格和领导组织的才智,将新选组锻炼为当时极为强大的一股势力,其后,更是名声大噪、所向披靡。然而,萨长同盟成立后,时代风潮突然转向倒幕。为了梦想与信念,土方岁三毫不动摇,依旧坚守自己的原则。等待着他的结局却是 生于剑又死于剑,在日本历史上掀起巨大波澜,新选组副长土方岁三顽强好胜的一生。 一部表现幕府末期历史颇具代表性的长篇佳作。
我爱我的本性的幽暗时辰, 那时候我的感觉愈加深沉; 它们像旧时的书信,我从中发觉 我日常的生命已经度过, 像遥远的传说已被超越。 我也从中悟到,我还有可能 获取第二种生命,宽广而永恒。 有时候我就像那棵成熟的树, 沙沙作响,在一座坟墓上面 完成那个梦,早已逝去的男童 (温暖的树根将他紧紧盘卷) 失落的梦,在忧伤和歌唱中。 里尔克《修士的生活》 --------------------- 我该怎样抑制我的灵魂,不让它 触动你的灵魂?我该怎样让它 越过你趋向别的事物? 啊,我多想替它找个幽暗的去处, 靠近某个失落之物, 一个陌生而寂静的地方, 不会随你的深心一同振荡。 可是那打动我俩的一切 把你我连在一起,像琴弓 从两根弦上拉出 一个 音符。 我俩被绷在哪件乐器上? 哪位琴师把我俩握在手中? 哦,甜美的歌。 里尔克《爱之歌》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作品被视为神话典故、历史百科的源头,在荷马之后,他开创了一种新型史诗。在其笔下,史诗脱离了在宫廷或民间口头传唱的传统。他给诗歌注入了新的内容,对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牧歌(插图珍藏版)》是维吉尔早期代表作,创作当时他年仅三十上下。本书由10首短诗组成,被奉为拉丁语文学典范。这10首诗以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古罗马时期美好的田园风光、宁静的牧人生活与美妙的爱情故事,文字凝炼,想象瑰丽。 书中特别收录了著名古典学者摩西 豪道什的导读,他详细讲解了《牧歌(插图珍藏版)》背后的传说典故及文学意义。本书汉英对照形式,英译文由英国诗人C. S. 卡尔弗利译出,另配有法国艺术家马塞尔 韦尔特的精美插图,呈现出诗意文字所表达的意境和美感,体现了图文并重的艺术风貌。
R.S.托马斯,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其诗作植根于信仰与虚无的对抗,是极具体的细节和极高远的玄思的结合。他的想象力带来诗作的跳跃性,语言富有内在的节奏感,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始终都保持着自然得体、节制与严谨。 本书从诗人的自选集中精选了其代表诗作近三百首,所选篇目自1945年至2000年,贯穿其诗歌创作生涯,是对诗人全部诗歌创作全面而浓缩的展示,也为读者步入R.S.托马斯诗歌世界提供了绝佳的指引。
一个男人像一座城市,而一个女人像一朵花 他们在恋爱。两个女人。三个女人。 无数的女人,每一个都像一朵花。 但是 只有一个男人 像一座城市。 威廉 卡洛斯 威廉斯《佩特森 巨人们的轮廓》
《踏脚石:希尼访谈录》 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尼的一部系统性回忆录和总结性谈艺录,由爱尔兰杰出诗人、评论家奥德里斯科尔历时七年完成,阿戈西爱尔兰年度图书奖获奖作品。全书共分三个部分十六章,以诗歌为参照点,年近七十的希尼回头凝视,坦诚而深情地追溯了自己从出生到获诺奖之后的整个人生:童年,故乡,亲人,朋友,写作,冲突,困境 围绕着他的每一部诗集,访谈录把这些隐秘而宝贵的经验珍珠般串联起来。在其中,希尼从不怯于谈论重大的存在问题,直面阿尔斯特黑暗岁月中所面临的艺术和伦理挑战,直面 人类经验中冷酷的本性 和世俗 冷漠的风景 ,回应自己内在的声音, 一个诗人应该怎样正确地生活和写作? 这部访谈录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希尼,一个有着 大天才身上根深蒂固的正常性 的希尼,一个始终努力而真诚地追求自我
爱尔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 希尼创作的时代是一个文化既多元共存又相互交流的时代,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抛弃,而是不同传统的融合。早期创作反田园诗的时候,希尼依然把反叛传统作为创新的出路,但是随着对自己和其他诗人的理解日益深入,随着他建立起自信和更多地走入外部世界,希尼对其他诗人和传统日益包容,并通过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新的风格。本书在 影响 与 传记 两个基本研究点的基础上,建立起希尼与英语诗歌传统的立体研究体系。
《金斯堡诗全集》共三卷,收录了艾伦 金斯堡毕生创作的全部诗歌作品,横跨半个世纪(1947-1997),是中文世界出版的金斯堡诗歌全译本。上卷和中卷为《空镜子》《嚎叫》《卡迪什》《美国的陨落》等十部诗集的合集(1947-1980),由诗人生前亲自参与编辑并撰写作者前言;下卷为《白色尸衣》《四海问候》《死亡与名望》三部诗集的合集(1980-1997),由金斯堡的友人们编辑并撰写前言和后记。
里尔克,作为迄今为止全世界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传记或许来得有些迟了;幸好,诗人的价值是永恒的,对他和他的诗歌的关注与解读,早些或晚些,对整个人类生存史而言,其实没有太大的差别。 《里尔克:一个诗人》以丰富详实的史料、深邃优美的文笔,对里尔克的人生线索和作品里程展开深度溯源与细腻描写,呈现了诗人在“生活的古老敌意”中逆水而行、孤独地辨认生命本质的坎坷一生,凸显了作为诗人的里尔克对生与死乃至整个宇宙秩序的思考与呼告。 在里尔克的诸多传记中,身为德语文学研究者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拉尔夫弗里德曼的这本《里尔克:一个诗人》,态度谨严、冷静公允,精确切入里尔克诗作与小说的思想内核,将里尔克生平与著作紧密结合,其准确性与可读性兼而有之,对里尔克的理解与诠释更是令人叹服。
本书是20世纪一对传奇夫妇 自白派诗歌创始人罗伯特 洛威尔及文学评论家、小说家伊丽莎白 哈德威克的书信集,也是普利策诗歌奖获奖作品《海豚》的 阅读指南 。全书收录了洛威尔生命中后七年(1970 1977年,也是其个人危机与创作革新期)与哈德威克的所有书信,以及他们与圈中好友的部分往来信件,共347封。这些书信涉及二人日常的工作、家庭和情感生活,诗歌和小说创作,还展示了他们与麦卡锡、毕肖普、里奇、沃尔科特、贾雷尔、伯林、乔纳森、贝里曼等人的珍贵友情,为二人描摹了一幅前所未有的真实 肖像 。更难得的是,它也提供了《海豚》创作的立体资料(事实与书信),诠释了洛威尔如何将生活(以及书信)提升为诗歌的过程。这些书信,是一场关于爱与宽容的艰难跋涉,二人近三十年的爱怨纠葛与迟到的和解,同时也是一代文学巨匠生活与创
帕斯捷尔纳克的创作纵贯二十世纪俄语诗歌半个多世纪,至二十世纪下半期,他和阿赫马托娃成为白银时代大诗人中仅有的两位依然留在苏联并坚持写诗的人。无论就创作时间之久、创作精力之强而言,还是就诗歌风格的独特和诗歌成就的卓著而言,帕斯捷尔纳克都是二十世纪俄语诗歌中的佼佼者。 本书译者从俄文版《帕斯捷尔纳克诗全集》中译出其中所有抒情诗,为更清晰地体现抒情诗创作的过程和全貌,译者并未完全遵循原版目录,而是将帕斯捷尔纳克的九部诗集按出版时间的顺序排列,并将帕斯捷尔纳克未收入诗集的诗作悉数列入最后一辑。
未满20岁,聂鲁达即出版了《二十首情诗和一支 望的歌》,并因此名声大噪。凭借诗人的身份,聂鲁达被当时的智利政府派往缅甸任领事,后历任智利驻西班牙、墨西哥、法国等地外交官。无论是饱受赞誉的情诗,还是实验之作《大地上的居所》,痛陈法西斯之恶的《西班牙在心中》,美洲史诗《漫歌》,又或是充满浪漫奇想的《狂歌集》、自传性诗作《黑岛纪事》,聂鲁达不同时期的精华之作都被收录进这个集子里。对于初涉诗歌领域或喜爱拉美诗人作品的读者,此诗集是上乘的收藏佳作。精巧文艺的开本, 适合外出游荡时,随身携带。
金子光晴出生在酒商家庭,父亲生意失败后举家迁往名古屋,后被中产阶级金子庄太郎收为养子。金子光晴自小学习优秀,在绘画、文学方面有很有天赋。金子光晴一生旅欧两次,与妻子森三千代游历四次,三次在上海居住,期间结实了田汉、郁达夫、鲁迅等爱国人士,并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 1919年*次旅欧,回国后出版诗集《金龟子》一举成名。 1937年第二次旅欧,回国后出版了蕴含了对日本军国主义表现强烈反抗的著名诗集《鲛》(又译为《鲨鱼》,于1937年日本人民社出版,也是《鲛》的前身)。 《鲛》是作者金子光晴通过《海狗》《泡沫》《墙壁》《水沟》《灯塔》《花纹》《鲨鱼》等几篇诗歌,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鲛》击破了东方主义话语,它绘制的乌托邦式的南洋表象,以意象化手法鲜明地呈示出发生在南洋的殖民暴力;揭明了殖民与反殖民
本书收入了东亚七位当代诗人的代表作,包括诗人谷川俊太郎(日本)、李晟馥(韩国)、金惠顺(韩国)、水田宗子(日本)、多和田叶子(日本)、平田俊子(日本)、文贞姬(韩国)的诗歌作品。这些诗人当下在日本和韩国都具有广泛影响力,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人。书中所选,都是这些诗人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多语种呈现,可以供读者相互参照,获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