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个休言说散文体文本,是作者精神朝圣之旅的见证、是汉语书写者散文体叙事的思想事件。如果你灵魂渴望圣洁而痛苦,那就打开本书看看吧!如果你心灵企盼宁静而恐惧,那也打开本书看看吧!如果你是个画家,本书可以成为你梦中的画魂;如果你是个音乐家,本书更能成为你胸中的音符;如果你是个作家,那么本书定会成为你心中的文章。
宋版书无论在学津讨源上,在版本探始上,还是在书史坐标、装祯艺术、书品风 格上,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本书通过对宋版书及流传的介绍,力争将这些宋 版书的本来状况反映给学林士子,为他们各自的专业研究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材料。
叶绍袁,天启五年(1625)进士,任南京武学教授,再迁国子助教,官至工部主事。因反对魏忠贤阉党擅权祸国,以母老为由告归,隐居汾湖,与妻沈宜修及诸子女歌咏唱酬为乐,坚不出仕。妻子沈宜修是副都御使沈琉之女,两人育有八子五女。其后,叶母、女叶小鸾、叶纨纨及妻沈宜修相继去世,绍袁日益幽忧憔悴。清顺治二年(1645年),他在国破家亡的打击下,虽仰慕吴易反清壮举,却无勇气参加,携三子出走杭州遁入空门,名木弗,号栗庵,毕敏校注的《甲行日注/明清小品》正是在这个时期所写,从1645年一直记录到1648年天寥先生圆寂。《甲行日注》也是叶绍袁生命很后四年行踪、心迹历程的详尽记录。该日注字里行间浸透亡国之恨,抑郁沉痛,令人不忍卒读。后又迁居浙江省平湖外婆家,辑明末死节诸臣一书,书尚未编完,即伤感而逝。
《天下才子书》全书共十六卷,352篇。篇目按时代先后排列,分先秦、汉晋、唐宋部分。其中先秦部分五卷;汉晋部分四卷,汉代文章又分西汉、东汉、后汉(蜀汉),晋文仅9篇;唐宋部分六卷,唐文和宋文各占三卷。一卷为补遗,《左传》2篇,《史记》16篇,此外有汉文6篇,唐宋文各1篇。本书除了作为散文选本外,也还可以作为金圣叹的文艺思想资料来看。清初学者金圣叹编选批注的古代散文选本,多为古代名篇佳作,每篇均有总评,文中夹批、夹评,妙语连珠。疑难词句由研究者详加注释。本书是古文爱好者阅读、收藏的佳作。
《中国古代散文流变史稿》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初始:纪实与简洁——远古散文的萌芽,文化争鸣:史传与论辩——先秦散文的崛起,文化一统:鸿辞与阔论——秦汉散文的演进,第五章文化多元:清峻与通脱——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多彩等。
《漫游随录》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王韬的一部游记集,详细记载了他的欧洲之行,真实反映了他的思想变化,且行文生动,描摹细致,具有相当的可读性。1867~1869年,王韬应理雅各之邀漫游西欧,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次对欧洲的实地考察,每至一地,他总要“览其山川之诡异,察其民俗之醇漓,识其国势之盛衰,稔其兵力之强弱”。英、法等国的物质文明、社会制度和思想文化,给了王韬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刺激,他当时就将自己的见闻观感笔录下来,十几年后回香港再整理成的《漫游随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