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食单》系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创作的文言随笔集。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茶酒单,共十四单,外加一序。其作详细记述了清代流行的三百二十余种南北菜肴、饭点和名茶美酒,对菜点的选料、加工、切配、烹调以及菜点的色、香、味、形、器都做了极其精辟的论述,被海内外美食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 食经 。
《笑林广记》内容多采自冯梦龙的《笑府》,是一部集大成的古代笑话集。全书分为12卷,每卷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如贪吝、世讳、谬误、闺风等,现世事百态、刺人情冷暖、笑可笑之人。 本书的整理者游戏主人,据传并非一人,而是清代的一批文人,他们借由改编、赏玩、补写各类笑话, 激乎其中,聊借玩世 。所以,尽管成书于清代文字狱*为严酷的乾隆年间,它依然保持了凌厉、尖锐的特色。 此次出版的《笑林广记》,以清乾隆四十六年金阊书业堂梓行的《新镌笑林广记》为底,辅以乾隆五十六年三德堂刊本校对而成。原书827则笑话,全部收录,无一遗漏。这些笑话,以百字左右的段子为主,语言风趣、文字简练。 人世难逢开口笑,《笑林广记》的出现,是对国民幽默性格的总结,也将因自身的丰富、多样,启发更多的欢乐制造者,在苦涩日子里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写作的自传散文。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从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本次出版选开明书店民国本为底本,考以《雁来红丛报》本、霜枫社民国本、林语堂英译本重新点校;并请张佳玮精心译述,作长文译记为读者导读;收录特制"沈复的一生"(年表)"沈复三十年游历图",附"光绪三年初版序""潘麐生题记""光绪三年初版跋",便于读者朋友更好读懂中国挚美经典,从中获益。
林洪所写的《山家清供》是一本富有文学韵味和医学养生知识的饮食笔记。全书分上下两卷,共104则食谱。所谓 山家清供 ,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时所用的清淡田蔬。作者以此作为书名,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他对清淡菜蔬由衷的推崇与喜爱之情,也体现了其追求 清 雅 的饮食美学思想。这本书是读者了解传统饮食文化与生活美学的佳作。
《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明代袁了凡结合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阐明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 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从而鼓励儿子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该书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 立命之分 改过之法 积善之方 谦德之效 。四篇文章各自独立成文,而义理又一以贯之。 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所以数百年来历久不衰,为各界人士欣然传诵。时至今日,仍然是脍炙人口、滋育身心的杰作。
《偷诗歌的人》是一本以短诗为主的原创诗歌作品集。收藏人间的喜怒哀乐与美好情感。如江风上的明月,如深夜里的烟火,有爱情里的玫瑰,也有爱不能得的沉郁。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与普世情感,充满烟火气。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二部分关于珍贵温暖的记忆,以 从岁月中盗得几首往事 和 从蹉跎里折灵光一枝 为主题;第三、四部分关于情诗,以浪漫的书写表达 从诗里藏你的名字 和 从你的眉眼里偷一首情诗 ;第五部分关于和解,以 从遗憾处取一份释怀 呈现另一番世间情;第六部分则关于想象,乌托邦的怀想抒发 从日子里窃一物幻想 的主题,让诗歌的语言更有张力。 就像诗人所说: 只诚恳地记录日子 ,希望这本偷来的诗歌,是你如春的温暖。
《小窗幽记》共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分别从修身、处世、为学、立业等角度阐释为人准则。图书内容涉猎广泛、意韵深远、极具哲思,几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版原文精心核校,注译得当,版式舒朗,适合当下的读者仔细品读,为心灵寻以慰藉。
《陶庵梦忆》共八卷,凡一百二十三篇。寄托了作者对已亡故国和已逝岁月的深深眷恋。行文兼公安、竟陵两派之长,抒写真性情,流传甚广,曾对现代散文产生过积极影响。书中还记录了一些市民生活和曲艺的资料。
人生有不遇之感,兰杜有零落之悲。 王韬 此《记》所录所载,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物。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俞平伯 我相信淳朴恬退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 布衣菜食,可乐终身 的生活),是宇宙间zui美丽的东西。 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在未得安乐的人,求之而不可得,在已得安乐之人,又不知其来之所自。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林语堂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共有六篇(《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
《围炉夜话》是中国古代众多劝世之书中的一种,它以短小精辟,富有哲理见长的格言体之作。文辞浅近明晰,言语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如同一德高望重的长者和一群后辈围着火炉,娓娓而谈,品味人生,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颇有启发性。书中的许多话语虽以劝诫为主,但读来却无艰涩枯燥之感,反而觉得生动平实,将本来会令人觉得比较高深的哲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人容易为其所感染而产生共鸣。全书分为二百二十一则,以随笔的形式阐发了安身立命的主旨,涉及到人生的诸多方面,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事、持身立业、读书立志、安贫乐道、济世助人、持家教子、忠孝节义、为官执政等等。书中体现出作者身上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的烙印,他在本书中以大量的语言文字阐释了 立德、立功、立言 的要旨,揭示了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
这是沈复写给妻子芸娘的唯美情书。 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平淡淡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一首诗。 他们遭逢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相扶相依,不离不弃。 芸娘病故后,沈复用清丽典雅之笔,作《浮生六记》六卷,以慰生死隔离之相思。 《浮生六记》有着落花流水的时光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静寂,与布衣蔬食的晨光之美。 自晚清至今,已流传一百余年。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语录体文集,与《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并称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书名《菜根谭》取自宋代儒学家汪革语: 人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内容采儒、道、佛之精髓,包含了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大道理,将为人处世的哲学与生活艺术融合在一起,文辞优美,兼采雅俗,耐人寻味,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磨炼意志,具有催人向上的精神力量。
《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文言文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是清康熙年间成书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观止 一词表示 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至高水平 。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古文观止》序言中称 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 ,系当时读书人的启蒙读物。
《世说新语选译(普及版)》精选《世说新语》中较为精彩的285则短篇故事,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展现魏晋士人的精神品格、才情风貌。南京大学文学院导师柳士镇教授撰写导读,对特殊疑难词语作简明注释,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翻译,为普通读者欣赏《世说新语》精炼含蓄、隽永传神的文学语言,了解东汉及魏晋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文化提供帮助。 《世说新语选译(普及版)》选篇注重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阅读难度适中;所选篇目约占原书总篇目的四分之一,体量适中。阅读本书,中学生读者可借以提升语文素养及审美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初次阅读《世说新语》的普通读者,可从中体会魏晋风流,获得人生启迪。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追述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城市风俗人情,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可谓民风时尚,无所不包,使人直观感受到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同时也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梦粱录》是宋代吴自牧所著的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共二十卷,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将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都城的面貌,一一生动再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是明代 小品圣手 张岱的两部代表作,也是*有名的两部。陶庵是张岱的号,《陶庵梦忆》就是张岱的回忆录。写的主要是他早年经历的事,茶肆酒楼、斗鸡养鸟、放灯迎神、工艺书画等无所不包,构成了一幅晚明江南生活的绮丽画卷。《西湖梦寻》则将回忆的焦点聚焦在杭州,对杭州一带的风土人情进行了细致描绘,明末的奢华富丽让今人也感到惊讶。这本集子和《陶庵梦忆》有所不同,张岱在经历明清鼎革后重返杭州,将兵灾之后的破败景象也记录其中。荣华梦碎,前尘旧影,荣辱兴衰,读来有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这本书值得细细品鉴,收入书房可以妆点格调,能将中式生活之美切实融入生活。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纂辑的清言小品集,共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分别从修身、处世、交友、求学等多个方面阐释中国文人的处世准则,内容广博,富有哲理,文字整饬优美,言简旨远。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自问世以来,备受历代读者青睐,是深入了解中国人处世智慧的哲理好书。
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 不仅能从万物的细微处感知美感,还能在生活的点滴处寻得乐趣。 林语堂盛赞其为 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 ----------------------------------------- 《闲情偶寄》,顾名思义, 闲情 指的是休闲生活的情趣, 偶寄 是指没有羁绊的散漫式的记述方式。《闲情偶寄》是一部寓 庄 于 闲 的 小文 。 《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234个小题,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触及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挖掘了艺术和生活中的美学现象和美学规律,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文中附有精美插图及大量注释,具观赏和审美价值,更具阅读性。
《随园食单》是一部跨越时空的饮食宝典,详细记述中国元代和明代时流行的三百余种菜肴、饭点、名酒,对传统烹饪经验作了详细归纳,被视为烹调 圣本 。本书以乾隆年间小仓山房藏版为底本,并参考了其他较为通行的版本,以点校。注释、等形式进行了整理,另配有90幅手绘插图,完美再现书中美味。
《浮生六记》是清代人沈复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所写的一部自传体散文,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记录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以及漫游经历。 沈复与芸娘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他们两小无猜,深情不悔, 年愈久而情愈深 ,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感到温馨、甜蜜;沈复笔下的芸娘更是聪颖明慧,痴情一生,林语堂曾形容她: 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zui可爱的女人。 本书的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每一个读到它的人,或许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它给予我们的却是心灵的正能量,发现美、传递美,学会乐观豁达的人生处世,让我们相信生活无处不美。
本书是著名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的代表作。《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全面考察了唐代行卷之风的由来、具体内容以及对唐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行卷之风的由来、行卷之风的具体内容、举子及显人对待行卷的态度及其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前人论唐代文学与进士科举的关系诸说的得失、行卷对唐代诗歌发展的影响、行卷对推动唐代古文运动所起的作用、行卷风尚的盛行与唐代传奇小说的勃兴等。本书完整地论述了唐代文学史上一个众所周知却从无人专门加以研究的文学现象,以鲜明的学术特色在新时期学术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具有多方面的典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