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考论》是作者楚辞研究系列著作第六种,凡三编。根据“楚辞研究与楚辞学研究”同步进行的方法,将学术研究与学术史研究、本体研究与史学研究结合起来。第一编《楚辞研究》,釆用“原型批评”理论,对楚辞黄昏意象、兰蕙意象作定点研究,进而对楚辞作出“概论性”描述。第二编《屈原研究》,利用“二重证据法”,对屈原生平研究的难点如“放逐”、“自沈”、“思想特征”、“爱国主义”等作实证研究。第三编《楚辞学史研究》,分别体现断代研究、学者研究、著作研究等基础性工作。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结集了四部明清格言集:陈继儒《安得长者言》、吴从先《小窗自纪》、金缨《格言联璧》、王永彬《围炉夜话》,内容关涉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多方面。它们是长者的关怀、智者的顿悟、常人话语的哲学表达,虽然是时空远隔,岁月沧桑,但其间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及历史经验却仍给人春风拂面、醍醐灌顶之感。
本书精选了60余位学术界、文艺界政协委员2015年发表在《人民政协报》文化副刊和学术副刊上的文章,包括楼宇烈、梅葆玖、靳尚谊、王蒙、冯骥才、刘心武、肖复兴、舒乙、张抗抗等。这些文章既有对已故文化大家、名人的追忆,也有对国学、文学、音乐、美术、戏曲、民俗、历史等领域的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和引领了时代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趣味性、可读性。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和诗歌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主要、最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宏丽的文化宝库。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古代散文优良传统,以促进当代散文创作的繁荣和提高,并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特编辑这套“中国古代散文丛书”,作为“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版。 散文文体范围,代有嬗变,古今不同。本丛书所选,以抒情、记述体等文学性较强的散文为主。入选作家上起自先秦,下迄于清代。按不同作家分别成册。各书篇目排次,原则上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以便读者了解散文创作的发展脉络、演变轨迹。 本丛书每书分两部分:一为论文,内容除简介作者生平、文学活动外,着重结合选入本书的作品,分析、评述其散文创作思想特别是艺术特色、散文创作发展历程及影响。一为散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和诗歌一样,同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主要、最有特色的文体形式,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宏丽的文化宝库。为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继承古代散文优良传统,以促进当代散文创作的繁荣和提高,并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特编辑这套“中国古代散文丛书”,作为“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版。 散文文体范围,代有嬗变,古今不同。本丛书所选,以抒情、记述体等文学性较强的散文为主。入选作家上起自先秦,下迄于清代。按不同作家分别成册。各书篇目排次,原则上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以便读者了解散文创作的发展脉络、演变轨迹。 本丛书每书分两部分:一为论文,内容除简介作者生平、文学活动外,着重结合选入本书的作品,分析、评述其散文创作思想特别是艺术特色、散文创作发展历程及影响。一为散
《纳兰词新解》以更为宏阔的视野和满族文化的新视角,探析解读了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人生轨迹及其部分词作。全书围绕纳兰性德生活、情感和词作中的“友情”、“爱情”、“悼亡”、“出行”和“伤叹”五个方面的特定内容,以其所身处的满族文化氛围为背景和轴线,揭示出词人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发展脉络。全书精选了近120首词,对词中的思想情感内涵和艺术特征进行深度释读,通过将纳兰性德和纳兰词复归于其原本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中,尤其是清初的满族文化情境中,来实现对纳兰词的文化特质和艺术魅力的更完整、更深入的阐释。以将纳兰词中最精华的部分置放于其原本的特定历史文化情境,尤其是清初的满族文化情境中加以诠释。
《松雪斋题跋》,元赵孟 撰。 赵孟 (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系宋太祖十一世孙,南宋近支宗室。他早年历经宋元之变,遭时多艰。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被起为兵部郎中,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赵孟 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精绘事,擅金石,通律吕。《松雪斋文集》仅收题跋五篇,《外集》收二篇,《续集》收十三篇,总才二十篇。
《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高水平”。《古文观止》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广、影响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张帆编的《论语(全本)/袖珍版世界文学文库》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学者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部书大约 编定于战国初期。因其战于众手,具体作者已难考定,但它是一部 集中地记载孔子思想的著作。
高濂撰写的《四时幽赏录》是描写春、夏、秋、冬四时,杭州周围 可游玩之处的小品文集,笔触清新,短小精悍,生动有趣,耐人寻味、高濂自序说:“即武林一隅,幽境幽趣,供人玩赏者,亦复何限?特好之者未必真,人自负幽赏,非真境负人也。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趣,超尘脱俗,别具天眼,览景会心,便得真趣。”本书内容曾散入《遵生八笺》相关部分中刊印。
《钟书国学精粹:古文观止》从精彩华章中再择其精华(中学教材中已选的篇目尽量不选),回溯到先秦至明朝的历史时空,从欣赏温馨祥和的世外桃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暮秋胜景;从聆听急雨、密雪敲击竹瓦所生的清绝之音到“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飒飒秋声;从感叹“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的人生体验;我们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肃然起敬,更为“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而幡然顿悟;我们谨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的前车之鉴;我们更砥砺品格,养吾辈之“浩然正气”。
鲁迅的创作生涯里,他倾注了大部分的精力进行杂文创作,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篇、几百余万字的珍贵遗产。在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罕见的丰碑。本书精选了鲁迅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杂文99篇。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典,我们从有关评论中,相对应地在每篇杂文后边附上了简短的文字注解。限于篇幅,不可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只能从不同的角度“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鲁迅的创作生涯里,他倾注了大部分的精力进行杂文创作,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篇、几百余万字的珍贵遗产。在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罕见的丰碑。本书精选了鲁迅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杂文99篇。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典,我们从有关评论中,相对应地在每篇杂文后边附上了简短的文字注解。限于篇幅,不可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只能从不同的角度“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由于游记散文具有的实地实景的基础,似乎为文字的图像化提供了可能,但也决不意味着这种图像化变得容易了。实在的是自然界山水,虚幻的是文字;而图像则需要在实在与虚幻的夹缝里求得既具体又灵动的生机,这无论是对摄影者还是图画的编辑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把自然山水、把文字、把图像当作各自具有活力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对待,正是图像与文字以这样一种独特的组合方式呈现到我们读者面前时,图像与文字所有的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那种既吸引又拒绝的暧昧性,也把图文对照阅读的新概念带给了读者。 这是一本以历代游记散文名篇为主的影画珍藏本,在选录的篇章中,除开观察的细腻、想象的丰富是其共有特点外,作品的主旨既有对于山水纯美的虔诚领略和由衷的赞叹,也有表现面对自然山水而引发的社会学、哲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