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协状元》通过分场的舞台处理,随着上、下场,场景与环境随着变换。这种上、下场本身就突破了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使之具备了宏大的结构体制,展现了复杂而广阔的人生场景。温州南戏又是以“代言体”作为其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完成由叙事体的讲唱到代言体的扮演这一关键性转变。它的历史价值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本书的校注是在钱先生《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和王季思先生主编《全元戏曲·张协状元》(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的基础上进行的,借鉴参考受益良多,凡加引用之处均一一注明。这次校释采用以《古本戏曲丛刊》影印的《永乐大典》本的抄本为底本。
本书通过对清代禁毁戏曲史事的辑录、梳理和编年解读,辨析了清代禁毁戏曲现象阶段性演进的细节特征和展开过程,从戏剧史学的角度考察了禁毁戏曲的制度化、扩大化对清代戏曲史发展走向和形态衍变的具体作用和实际影响,并联系官方文化政策的复杂性探究了戏曲接受、传播禁止与社会控制的关系问题。本书搜罗各种文献中记载的禁毁戏曲史料,按年编撰,并加以简洁的评论,为保存戏曲史料,继承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