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范畴研究展开了、细化了。除了范畴的质性与特点、内在联系、显性与隐性诸问题之外,还落实到“涩”、“老与嫰”、“闲”、“躁”、“淡”、“风骨”等等的精微解读。对范畴作不同层面的解读,分出不同层级的范畴以及此种不层级范畴之间的关系,探索不同元范畴之间的联结,从而呈现我国古文论内在的发展理路。
人类不能没有诗。可是,旧诗的黄金时代早已在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洪流的裹挟下,成为历史。而新诗呢,竟也到了日暮途穷的境地,顾城自杀了,舒婷也老了。在国外当教授的北岛、新生代的陈先发,现在所作的诗,都几乎是在自语。在这个诗歌式微,文学趋于边缘化,祇有网络和“玫瑰之约”广受追捧的年代,热爱诗的人们便纷纷回归旧诗。
本书分诗、赋、文三类,每类作品略依写作时间为序编次,将存疑之作另入编,正文后《昭明太子年谱》等有关资料。
鲁迅文学奖是我国文学界具有最高荣誉的奖项之一。搞好鲁迅文学奖评选工作,是推动我国文学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举措。作家乃至全社会对鲁迅文学奖历来都非常重视,对今年的评选又特别关注,评奖消息刚发布,便在作家中和在社会上引起反响。诸位是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编辑家,或是文学组织工作者。很多同志曾多次担任中国作协各种文学大奖的评委,有着丰富的经验。鲁迅文学奖评选的过程和结果,系于诸位,在这里,我代表中国作协党组和书记处感谢大家即将付出的艰苦劳动,也拜托诸位以对中国文学负责的精神把评选的各项工作做好,既求一个好的过程,也求一个好的结果。,坚持评奖的正确导向和评选标准关于指导思想和评选标准,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都已经明确。那几段文字是原则的,而按照这样的指导思想和评选标准去衡量
《2018浙江散文精选》,系当年发表的散文作品精选,选取了叶辛、蒋子龙、陈世旭、刘醒龙、韩小蕙、裘山山、潘向黎、鲍尔吉原野、乔叶、彭程、蒋蓝、顾彬(德国)、黑孩(日本)、袁敏、马叙、赵柏田、苏沧桑、李烈钧、张林华、干亚群、草白、徐海蛟、虞金星、郑骁锋等八十多位写浙江的中外作家、浙江作家(包括浙江籍)的年度佳作,他们用极具个性化的精美文字,阐释人性,直面人生,抒写自然,直抵心灵。
作者认为,仅从一般论者强调的“抒愤”来解释《聊斋志异》创作发生的原因是很不够的,蒲松龄的创作心理既存在着自娱、娱人的因素,也有着苦闷和不平的心态,同时还潜藏着情与性的复杂心理;《聊斋志异》的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作者的移俗入雅,雅俗同体;《聊斋志异》这些独特的艺术表征和文化蕴涵一百多年来吸引着国外汉学家的广泛关注,而揭示其在英语世界得到接受和传播的深层原因、其译介策略和理念及其对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借鉴和启示意义正是本书的又一论旨。
《文选学》介绍了骆鸿凯先生以纂集、义例、源流、体式、撰人、征故、评骘、读选导言、余论等为主要编目,揭示《文选》的成书经过及其具有文学史、文体学意义,是《文选》学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
叙事学是文学研究中的热门领域,而本成果所开展的“空间叙事研究”则是此领域中新的理论方向,是目前叙事学研究中最有发展前景、学术潜力的领域之一。其研究目的,是对传统叙事学重视不够甚至严重忽视的叙事的空间维度或叙事作品的空间元素进行系统考察,进而对叙事与空间所涉及的问题展开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叙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属于文艺基础理论的创新研究,对于叙事学本身的学科建设,对于文学乃至其他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研究方法的革新,都具有较为重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