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与画》创刊于1982年7月,是以普及书画知识、发掘书画人才、传授书画技法、研讨书画理论为主旨的中国书画专业类通俗性刊物,偏重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播与普及,是国内创刊历史久、影响大的书画专业杂志之一。
本书为中国艺术家的摄影作品合集,对90年代以来新时期的先锋摄影创作进行了系统回顾,并由批评家撰文。
本书是我国部中国艺术批评史著作,阐述了我国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和近代艺术批评思想发展的历史。本书的艺术批评史绝不是各种门类的艺术批评思想(如绘画批评、音乐批评、舞蹈批评、书法批评、戏剧批评、设计批评等)的发展史的集合,而是从各种门类艺术批评、诸子百家著述和两汉儒生注经中,抽取、提炼出适用于整个艺术批评的命题、概念、观点和思想加以系统的阐述。在写作上追慕冯友兰和朱光潜先生的写作风格.力求做到“有深度的通俗”。
《现代博物馆讲解艺术》从博物馆宣教实际工作出发,以讲解艺术为研究和探索重点,力求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为“宣教讲解”、“宣教拓展”、“宣教文苑”三辑。其中,“宣教讲解”涵盖了讲解溯源、讲解技巧、讲解词的撰写、讲解参赛、讲解队伍建设等,并提供了相应实例;“宣教拓展”涉及了宣教活动、营销推广、项目拓展、理念创新、城市发展研究等范畴;“宣教文苑”则以个人的视野、细腻的笔触,诠释了文博人心中的诗情画意。书中既有“留白”也有“补缺”,展现了新时期博物馆宣教事业的内涵外延、发展动态、未来趋势和职业构想,是作者二十年文博宣教生涯的真切缩影与笔耕不辍的心血结晶。
《视觉形式美学》一书不是单纯地从理论到理论,而是围绕主题,融汇中西,结合了各种风格流派的形式探索成果,有着多方面的实用参考价值;同时,他的理论修养深厚,视野开阔,具有全面驾驭辩证法的能力,他通过黄金律的研究与新的拓展,发现了黄金律就是艺术形式的辩证法,发现了形式美的“常态”和“”,并以此将艺术的历史经验提升到简明的艺术规律的高度,然后把这规律交给读者。
李霖灿先生曾经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作为一位有四十余年馆龄的老馆员,他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多年,又在台湾大学讲授“中国美术史”二十载。他不断地补充及修正教材,以其幽默风雅的讲述了无数人走进艺术殿堂。这份精彩绝伦、活泼生动的文字与图片曾连载于台湾《雄狮美术月刊》,备受好评。 本书即是根据李霖灿先生上课讲稿整理编成的,分为二十九个单元,大体以时代为序,以类别为纲,以历代绘画为主调展开论述,对于玉石、雕塑、书法、铜器、陶瓷的论列亦精辟独到。掌故丛谈、笔记小说、考古资料,旧学新知互相浚发,旁征博引內容丰厚。史稿篇篇文字优美,易读、好懂,引人入胜。
本书为博士文库丛书。由于金陵在政治、地理位置等方面的特殊性,金陵地区成为明王朝遗老遗少们的聚集地,在此形成了独特的金陵文化圈,其特点是带有明显的遗民文化特征。在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中,艺术家们以其独到的艺术眼光、精辟而客观的艺术言论和主张,推动金陵画坛的整体画风以一种较为积极向上的姿态发展。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这一时期的金陵画坛作了透彻的研究。
《运动中的视觉:新包豪斯的基础》以条理分明的章节及浅显易懂的文字,有层次地说明设计的各个环节。作者从建立条理、添加变化、强调重点、设计技巧和设计中的色彩几个方面将自己实际操作经验与心得记录下来。以系统化的内容向读者说明自己所建立的“设计原理”的基本原则,为设计入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书中没有太多不实用的理论.而是提供具体可遵循的原理和实际案例,让设计新手的设计质量大幅提升:同时也提醒对设计心怀憧憬的人们:任何设计都不是随意完成的,而是存在着既定的原理只有掌握了这些原理,才能够做出好的设计作品。
威廉 莫里斯的艺术思想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有较高的借鉴价值。郑立君著的《威廉 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基于艺术学视角,运用众多一手文献资料,综合借鉴传播学、译介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成果,以时间为经线,以学界对莫里斯的艺术与手工艺、诗歌与小说艺术和艺术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不同时期的译介与接受为纬线,梳理了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一百多年来传播与影响的历史脉络,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译介与接受的共性、个性以及历史关联,并分析了莫里斯艺术思想在中国传播与影响的局限性、原因。
《中国展法》分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汇编了南京博物院近年来十个有代表性的展览,并通过作者专业展览人的视角,对这些他亲身参与过的展览加以精彩点评。中篇收录了作者关于博物馆陈列艺术理论的相关著述,下篇则讲述了极富色彩的展览背后的展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