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50-100元
  • 5折-6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4折4折-5折5折-6折
筛选:
    • 走向公开/近现代中国的文物论述、保存与展示/中青年艺术史学者论丛/薛龙春主编/王正华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   ( 9 条评论 )
    • 王正华 /2025-03-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近现代中国的展示文化”是艺术史学者王正华着力甚深的一大研究课题,本书即为其具体成果之展现。书中着眼于在清末民初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巨变中,出自传统的文物、艺术品或艺术实践,有着什么样的命运?如何被赋予民族文化遗产的新意义?又如何接轨世界,与 “ 中国 ” 作为一个立足于国际的现代民族国家相连结? 作者在立论上全然跳脱艺术品风格与形式的讨论,转而从展示与观看行为审视中国在 20 世纪初期的种种转变;所注目的面向,亦不以博物馆研究为限,而扩及诸如博览会、摄影技术、珂罗版印刷和现代出版等多种展示空间与论述场域。 通过本书所揭示的个案研究,我们看到了在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展示的行为与概念相形重要,有的是为了塑造个人、群体或国家形象,影响舆论;有的则是以建立文化遗产保存意识、教育大

    • ¥99 ¥198 折扣:5折
    • 制色 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 23 条评论 )
    • 曾启雄 /2023-06-01/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著名传统色彩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毕三十年之功潜心钻研古代东方色彩,通过大量的考察、记录、实践,联结起历史和传说、技术和材料、典籍传承和东西方交流等,梳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脉络,追寻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色彩文化,回溯中国人的色彩美学传统。全书以古典色彩为线索,从中国传统药书、博物书中爬梳整理古典染色材料和颜料、颜色名称等内容,深入研究色彩和材料的关系、染色工艺的色彩表现和技术复原等,并结合实际染色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地还原传统色彩的面貌。除此之外,书中还记录了作者亲自寻找植物、反复实验的内容,他将这些传统色彩染色的奥秘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读者,为现代染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58.9 ¥108 折扣:5.5折
    • 艺术:让人成为人——人文学通识(第11版) 人文学通识百科全书 提升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案头书
    •   ( 75 条评论 )
    • (美)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C. 阿特休勒郭峰张萌[译] /2023-05-01/ 北京大学
    • 《艺术:让人成为人》为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文字晓畅明了,配图丰富生动,观点新颖,视角多元,范例充足,分析独到,整体内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读性极强。 作者理查德·加纳罗和特尔玛·阿特休勒深信:“人文学表达着我们在灵光乍现时的创造力和智慧,也许是在一次淋浴、也许是在风和日丽的某天的一次街头散步时,你的灵魂因为体验到生命的纯粹喜悦而得到升华……本书的主要任务是为大家呈现一个无比精彩和奇妙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人所构造,它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一样久远,而且每天都在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发掘。” 但生而为人,正如本书标题所示,是

    • ¥99.8 ¥180 折扣:5.5折
    • 十月:第二个十年,1986—1996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南京大学出版社
    •   ( 3 条评论 )
    • 罗莎琳·克劳斯,安妮特·米切尔森,伊夫-阿兰·博瓦等|译者:周彦华 /2025-01-01/ 南京大学
    • 本书收录了美国战后艺术史研究话语阵地《十月》杂志创刊的第二个十年,即自1986—1996年刊发的经典文章。这些文章揭示了历史的波谲云诡对文化和话语实践的影响。全书分为“艺术艺术史”“后殖民主义话语”“身体政治精神分析”“景观机制批判”四个板块,既呈现了包括T.J.克拉克、伊夫-阿兰·博瓦、本雅明·H.D.布赫洛、哈尔·福斯特、罗莎琳· 等《十月》主力干将有关抽象表现主义、身体艺术、观念艺术、文化工业等的经典论述,也收录了包括安迪·沃霍尔、丽吉雅·克拉克等轰动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家们的自述性写作。还囊括了霍米·K.巴巴、吉尔·德勒兹等哲学家对这个时代的沉思,以及乔纳森·克拉里等视觉文化学者对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新颖解读。全书不仅涉及艺术史的经验研究方法,还成功地展示了《十月》学者是如何将后殖民理论、性别理论、精神分

    • ¥78.8 ¥158 折扣:5折
    • 人体结构原理与绘画教学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145 条评论 )
    • 肖玮春 /2021-10-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动漫人体是一个有趣的集合体,不同动漫作品中的角色都有着不同的角色特征。而大家在绘制角色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人体来创造一个特征鲜明的角色。在学习人体的时候,找不到学习的切入口。 本书将人体结构做了拆解,将学习人体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了一些简化,通过简易的几何体组合来解说人体中比较难懂的结构原理。书中排列了一下学习人体的过程,帮助大家明确各个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想要画出有趣的动漫角色,需要大家在掌握好人体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而绘画练习是需要大家由衷喜爱的,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坚持练习。希望大家能够在绘画的路上找到自己的快乐。 本书适合美术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游戏动漫公司的从业人员,以及游戏动漫手绘爱好者学习使用。

    • ¥84.3 ¥149.9 折扣:5.6折
    • 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布林客BLINK》双月刊主编,知乎艺术达人苏也带我们走近当代艺术大师)
    •   ( 974 条评论 )
    • 苏也时代华语 出品 /2021-01-01/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重磅推荐: 《不是天才-当代艺术家们的故事》是苏也讲解当代艺术的作品,作者以一种直观的理解,带我们走进当代艺术深处,理解当代艺术存在的争议却又不断受到赞誉的背后故事,也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当代艺术话题的开头,引发每个人的关注与思考,为对当代艺术抱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直观的当代艺术观看指南,吸引更多的人对当代艺术产生兴趣及好奇心。 作者对当代艺术的解读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更有参加过多次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及参观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的直观感受。通过阅读本书,你将了解当代艺术的生命是由每一个人创造的,包括艺术从业者,更包括普通人。当代艺术家不仅要记录新的时代,更需要使用新的技术、新的语言、新的手段去表达和再现我们生活的世界。

    • ¥52.8 ¥88 折扣:6折
    • 美绘之术六千年(精)
    •   ( 13 条评论 )
    • (美)曹星原| /2024-07-01/ 浙江人美
    • 作者以社会功能为纲,以经典作品为目,纲举目张,让读者立体而亲和地浏览几千年中国美术的历史版块及其独特的魅力。集赏析、阐释、考据为一体,并穿插古今中外艺术之比较。深入浅出,生动鲜活,知识丰富,见解独到,是一部具开新意义的艺术史著作。

    • ¥99 ¥198 折扣:5折
    • 中国材质艺术 艺术与物性
    •   ( 119 条评论 )
    • 巫鸿 编著 /2023-06-02/ 上海书画
    • 本书是由 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主持编著的“中国材质艺术”丛书 辑。该丛书通过专题分析的方式,针对中国艺术中的各种材质,展示不同材料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性,探索这些材料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政治、性别和思想上的含义。本辑涵盖了中国美术史的全过程,从史前时代到当代艺术,分别聚焦于玉器、陶器、铜像、石雕、玻璃、瓷器以及当代中国艺术中的“材质艺术”潮流,并以精美的插图和引人入胜的文字,开启一个从“材质”角度研讨中国艺术的小型系列。 “中国材质艺术”是 美术史家、艺评家、策展人巫鸿主持编著的一个全新系列。本丛书旨在引进“图像”与“物件”之外的第三个研究和理解艺术品的角度,即以材料和质料为研究出发点的“物性”。 “材质艺术”是艺术研究和艺术批评中的一个新观念,指的是特定材料在艺术表

    • ¥63.6 ¥128 折扣:5折
    • 风格与话语(精)/包华石中国艺术史文集
    •   ( 53 条评论 )
    • (美)包华石|责编:杨雨瑶|译者:黄丽莎 /2023-06-01/ 浙江人美
    • 包华石教授的文集涵盖了诸多有价值的议题,特别是绘画中的托古、用典与图像引证等问题,涉及我们对艺术创造性的重新认识,其艺术社会史的研究方法深具启发意义。怎样建立起中西文化之间平等有效的交流,让不同文明形成丰富的对话,是包华石教授艺术史写作的一个愿景。这部文集,文如其人,充分展示了他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研究与理论探索。

    • ¥53.8 ¥108 折扣:5折
    • 可以阅读的图像
    •   ( 40 条评论 )
    • /2024-07-01/ 上海文化
    • 这部图文并茂的作品横跨了文艺复兴至今的西方艺术史,介绍了从拉维尼亚?封塔纳和卡拉瓦乔到琼?米切尔和毕加索的 11 位艺术家的作品,并深入探讨了每幅绘画、每件雕塑、每张照片、每座纪念碑如何试图讲述一个普通观众必须解读或构建的故事。

    • ¥53.9 ¥108 折扣:5折
    • 材料与谱系
    •   ( 5 条评论 )
    • 编者:(美)巫鸿| /2025-01-01/ 上海书画
    • 本书是“中国材质艺术”丛书第三辑。该丛书希望艺术史家和考古学家能够把眼睛和心思放在构成艺术品和其他作品的真实材料上,通过发掘它们的属性和应用,讲述它们所隐含的有关中国文化和艺术创造的真实故事。继续前两辑的惯例,本辑也涵盖了从古到今的广阔幅度,一方面不断增加讨论的材料种类,一方面引入 多的研究角度和观念。 本书包含了对中国玉文化沿革的继续探索、对中国“青铜器时代”实质意义的思考、墨的制作和鉴赏、宣石在紫禁城中的使用,以及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使用 媒材制作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 ¥63.6 ¥128 折扣:5折
    • 色彩 颜色如何改变我们的视觉 贵州人民出版社
    •   ( 29 条评论 )
    • (意)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 /2023-05-01/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为什么黄色铅笔卖得比其他铅笔好?为什么福楼拜给艾玛·包法利穿蓝色衣服?为什么黑色是代表哀悼的颜色?维多利亚女王的淡紫色长袍和米歇尔·奥巴马的黄色裙子之间有什么联系?设计理论家法尔奇内利深入研究了色彩的历史,从绘画、电影、漫画和日常用品等组成的整个图像世界中汲取灵感,全书包含400多幅插图:从福楼拜的小说到《辛普森一家》,从蒙德里安的画到希区柯克的惊悚电影。法尔奇内利追溯了我们与色彩之间关系的演变,以及工业革命和互联网时代如何永远改变了它。

    • ¥95.6 ¥178 折扣:5.4折
    • 重屏: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
    •   ( 25 条评论 )
    • (美) 巫鸿著 ;文丹译. /2023-10-01/ 上海人民
    •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研究屏风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关系,文章中融合了历史文本、图像、考古、风格分析比较等多种方法,详细阐述文人画的微妙心理及审美情趣, 尝试把中国绘画既视为物质产品也看作图画再现,正是这两方面的交互合作与相互制约使得一张画生意盎然。这种新的研究方式打破了图像、实物和原境之间的界限,把美术史与物质文化研究联系起来。屏风可以是一件实物,一种艺术媒材,一个绘画母题,也可以是三者兼而有之,巫鸿对此进行了详尽的综合分析。通过多样的角色,屏风不仅给予中国画家无穷的契机来重新创造他们的艺术,同时也让本书作者有机会处理宽广的主题,包括肖像与图画叙事、语词与图像、感知与想象、山水画、性别、窥探欲、伪装、元绘画以及政治修辞等等。

    • ¥63.9 ¥128 折扣:5折
    • 三代遗风:古代中国物质文化中的复古/中青年艺术史学者论丛/薛龙春主编/许雅惠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   ( 23 条评论 )
    • 许雅惠 /2024-08-15/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推荐语 本书从政治环境、士人心态、礼仪制度、印刷文化、社交网络等多重角度,深入探讨了宋代金石收藏与研究的观念与机制,极大地拓展了研究传统金石学的视野,是一部政治史、思想史和艺术史等领域都可获得启发的学术力作。 ——白谦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人们对于古代物质文化遗存的兴趣,通常与历史事件交织,在特定的脉络时空下被点燃。商周古器物及其形象,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传统中普遍可见的视觉元素;帝制后期的文化精英“观其器,颂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之遗风”。本书图文并茂,精彩纷呈,贯通梳理古器、文献、图录、考古等多种类型资料,关注宋代以来士大夫阶层崇古通变,于复古之中寓含的思想文化创新。作者钩沉索引,触类旁通,揭示出金石收藏与研究在时代、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交织下的

    • ¥99 ¥198 折扣:5折
    • 配色设计速查手册 配色手册色彩搭配书籍配色设计书配色设计原理色彩搭配书籍色彩构成颜色搭配配色口袋书
    •   ( 31 条评论 )
    • 红糖美学 /2023-07-01/ 人民邮电出版社
    • 配色是设计师、画师的技能,也是一部分新手设计师、画师的痛点。本书立足于设计行业和绘画行业,重点解决从业者和新手的配色难问题。 本书共十一章。第一章讲解色彩的基础知识;第二章到第八章讲解七大色系的配色方案,共78种颜色,每个色系的颜色都是按照由浅到深的方式排列;第九章讲解意象配色方案,共162种,应用场景有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家居设计等;第十章讲解大自然配色方案,共52种,应用场景有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第十一章讲解流行风格配色方案,共20种,应用场景有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等。 本书适合设计师、画师阅读和参考。

    • ¥83.4 ¥139 折扣:6折
    • 设计探索未来:艺科融合的社会实践与创新 蒋红斌
    •   ( 2 条评论 )
    • 蒋红斌 /2024-08-01/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本书以当今设计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设计教育的社会要求为背景,联系未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目标与战略要求,从工业设计学的角度,汇合社会文化、产业势能、人才培养,以及组织形态等因素,以社会交流的学术形式,系统地分析与分享了来自企业与院校的思考与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设计创新赋能社会发展的价值源泉和内在逻辑,探索了中国设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本书适合关心设计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的设计相关政策制定者、研究者、设计师、设计管理者以及广大设计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 ¥53.9 ¥98 折扣:5.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