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概括地叙述了从*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继1997年三联版《艺术的故事》后,英国费顿出版社授权广西美术出版社独家出版,也是国内*合法授权的版本。
这是一部由数学与艺术融合而成的古今文化史。 艺术是感性的吗?灵感中却闪耀着科学之光; 科学是理性的吗?秩序中却创造出震撼的美; 万事万物,浅看背道而驰,深研融会贯通。 数学与艺术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得多。 数学不仅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也是一种美的表达。数学家们通过公式、定理、证明,创造了许多优美的结构和模式,展现了数学的魅力和美感;艺术家们也受到数学原理的启发,运用几何、比例、透视、对称,创作了无数精彩作品,体现了艺术的规律和创新。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中国八卦的二进制、音乐上的五度相生律、文艺复兴时的透视法、现代派画家运用的拓扑学 无不是数艺交融关系的体现。 爱因斯坦曾说 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艺术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 。数学与艺术之所以密不可分,因为它们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理解眼前能
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 便是艺术家 为重视的途径之一。“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 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 朱良志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天趣”问题;《南画十六观》,以“真性”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量”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思考;《四时之外》,则是传统艺术中“时间”问题的探讨。四本书都是对中国艺术基础观念的研究,抉发新意,见解独到。
本书是以十个行星原型编写的全新艺术史。 史无前例!以星体原型编写的世界艺术史 从凡 高、莫奈到当代艺术 一次看个够! 基于荣格艺术心理学,符号学和星体文化,打破时间轴X和地区轴Y,揭示星体原型下艺术史中隐形的Z轴,并试图减少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由人的本原出发,寻找人性和真实。 全书10个行星章节,20万字,34个通俗易懂的艺术问题,近500页全彩图片,800余件艺术作品。 本书由著名艺术家徐冰作序,并获得草间弥生、奈良美智、埃利亚松、杰夫 昆斯、阿布拉莫维奇、徐冰、比尔 维奥拉、杉本博司、安尼施 卡普尔、村上隆等国际重磅艺术家官方授权。
.本书仔细梳理了自古希腊广义的 技艺 概念至18世纪狭义的现代艺术学科生成的四大历史阶段,总结出贯穿西方艺术学科史的三大基本特性:,艺术在西方历史上并非一个独立实体,但存在着一个范围广阔的艺术知识图景,其中始终贯穿着理性的、理论化目的;第二,西方艺术知识体系中始终隐含着自由与机械、精英与世俗、理论与实践的等级、区隔与控制;第三,艺术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中既有等级区隔,又有相互介入,二者的张力关系带来了实践与理论的双重发达。这些本源性的历史特性促动艺术在其他学科的长期交织纠缠中,逐步从知识体系末端更新为独立的学科,并从学理层面获得自主发展的条件。
《书画鉴定研究》是中国书画鉴定领域中里程碑式的著作,由王妙莲和傅申合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西方对中国书画收藏和鉴定所知甚少的时期,本书对中国和西方学术传统做出了创造性的结合,将中国书画的鉴赏研究带到西方世界,并深刻影响了后来几十年中的几乎每一位中国书画研究者。 本书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的一批赛克勒藏中国书画为研究对象,不仅以整体的目光阐释中国书画史,且集中讨论了书画鉴赏中的共性问题,四十余篇针对藏品的个案研究,更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观看一幅作品并鉴定其真伪,既有方法论的总结,又有具体案例的分析,富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晋察冀画报文献全集卷1《晋察冀画报》第1-13期,是继《晋察冀画报》自1942年创刊到1948年完成历史使命之后的一次集中原貌重现。全书收录影印《晋察冀画报》全部13期内容,亦将画报13期目录单独抄录并辅以英文翻译,令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期画报的具体内容。与此同时,编者还从13期画报(其中9-10期为合刊)中各选择一幅刊发过的照片单独呈现,清晰的画质呈现对照斑驳的老画报,将读者跨越时空带入那段峥嵘岁月。卷2《晋察冀画报》出版物,则对《晋察冀画报》的重要出版物进行了首次集中原貌呈现。全书收录画报社编辑出版的诸多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画刊、时事专刊、时事增刊、号外,以及《*近影集》《摄影新闻》等。 卷3《晋察冀画报》文献史料,收集了晋察冀画报社的诸多文献史料,包括画报社油印版内部刊物《摄影网通讯》的
本书从色彩和光影的基本概念讲起,介绍了如何将它们应用于艺术创作中。本书通过深入探讨色彩的构成、色彩搭配原则、光影类型和材质塑造等内容,帮助读者掌握运用色彩和光影来创作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的技巧。 书中包括大量实例和教程,有助于读者 好地了解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于实际的艺术创作中。通过经验分享和实例解析,读者能够学习到如何使用色彩和光影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如何通过对光影的精细运用来突出画面的重点和主题,以及如何将色彩和光影结合起来,创造出 加细腻和复杂的视觉效果。 本书适合美术专业的在校生、设计从业者和爱好者阅读,同时也适合作为绘画培训机构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一本为艺术工作者量身定做的很翔实的艺用解剖绘画指南,包含240 张实拍图。本书由艺术解剖学领域的专家撰写,细致捕捉到模特的每一个动态细节,内容体系完整,语言简明扼要,图例准确且极具美感。解析人体结构,真人实拍 肌肉图 三维模块图 手绘图,全方位展示人体结构形态。本书尽可能向读者展示出了人体的各种形态,读着可以以这些形象为基础,进行自己的角色艺术设计和绘制。书中除了专业的人体形态摄影图片,还非常详细地展示了同一姿势的线描图、肌肉结构图和三维的黑白灰块面结构图。
畅销经典, 增入赖声川亲笔——“赖声川创作笔记”(1979年以来的编年册)。 自从《创意学》一书出版以来,《暗恋桃花源》导演赖声川也成为华人世界之创意导师。 创意虽神秘,也是可以“学”的。在这里,赖声川提出一整套创意理念,从灵感的产生到实践转化,总结出“创意金字塔”模型。赖声川结合生活体验、作品案例,分享积累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经验,解析创意生成和实现的过程,实用,开放,引人思索。本书不仅写给创意产业工作者,每个普通人也可以有所领悟,激发创意,高品质生活。 《赖声川的创意学》出版后,实现了赖声川心中偷偷的愿望:这本书不仅吸引了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读者, 是吸引了大量的工商管理企业界人士。
作者以社会功能为纲,以经典作品为目,纲举目张,让读者立体而亲和地浏览几千年中国美术的历史版块及其独特的魅力。集赏析、阐释、考据为一体,并穿插古今中外艺术之比较。深入浅出,生动鲜活,知识丰富,见解独到,是一部具开新意义的艺术史著作。
推荐语 作为同类研究中的作品,《图写真形》是对分散在整部《道藏》里的诸多道教图像的一次综合性考察,包括绘画、图形、绘图和版画等不同媒介。不独是书中的海量资料令人瞩目,作者梳理视觉材料时所展现的敏锐分辨力使得本书更为可贵。本书为道教图像研究新领域的展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毫无疑问,它将成为一部有关道教图像的性质及其运用的作品。 ——汪悦进( Eugene Wang ) 哈佛大学 《图写真形》是对中国宗教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即道教艺术的性质及其文化融摄的一项具有开创性和综合性的研究。黄士珊的解读水平及其对细节所倾注的一丝不苟的关注,可谓史无前例;她从文化史的角度分析道教艺术作品,并以令人耳目一新的资料,展现出道教艺术异于佛教艺术之处。这本著作不仅仅是对道
本书系 何惠鉴学术著作集 之一,作者系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史学家、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弟子何惠鉴先生。本书整理、收录、翻译了何惠鉴关于古代书画研究的经典文献十八篇,研究跨度上迄晋唐,下及明清,涉及早期绘画理论、画家生平考证、鉴藏史、社会史诸多论题。这些文章原以英语的形式发表于海外各种学术期刊而未有中译本,本书系首次以中译本的形式加以出版并配以大量图片,全面反映了何惠鉴先生在古书画研究上的杰出成就。
原著者:郭若虚,宋代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为著名的书画鉴赏家和画史评论家。有《图画见闻志》传世。郭若虚世居太原,出身于北宋初期的豪门望族。其曾祖父郭守文历仕太祖、太宗两朝,官至宣徽院使、北面行营都部署。郭若虚尚仁宗弟东平郡王赵元弼之女永安县主,任供备库使。生平事迹详《图画见闻志校注》前言。 点校者:吴企明,男,1933年生,江苏吴县市人,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唐音质疑录》、《历代题山水画诗鉴赏大观》、《诗画融通论》等,整理出版古籍《恽寿平全集》、《李长吉歌诗编年校注》、《唐朝名画录校注》、《须溪词校注》等。
本书系上海书画出版社 翁氏藏历代书画品鉴 系列之一。古之名家多作《长江万里图》,以发其胸中之奇,抒其笔墨纵逸之趣。翁同龢家藏之明代王翚《长江万里图》,峰峦起伏,城郭隐见,得江山千里绵络之致,可谓其生平*杰作,在清代正统山水画中足称*。此作品在*收藏家张榕瑞于1700年左右装裱后,原装保存至今,在翁家已逾一百四十年。本书不仅是该作品的首次高清公开出版,同时翁氏后人翁万戈先生从地理研究、构图根据、文学根据,历代流传之《长江万里图》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阐述,是其有关历代 长江万里图 绘画课题的研究成果展现。
这本书作为徐冰在国内第一本相对全面的、图文并茂的中文作品资料集,以时间线索为主轴,梳理徐冰四十年来的创作实践,即创作思想与方法。它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出国之前,1977年到1990年;第二部分出国后,1990年到2008年;第三部分回国后,2008年到2018年。这三个阶段都包含了徐冰重要的并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同时在这些重要的作品之间又包含了两个重要作品之间存在上下文关系的,以及对发展脉络的梳理起到说明性与实验性的小型作品。简洁的图像和作品文字描述,使得本书具有成为研究徐冰的工具书的性质。这种编辑方式是为了让读者可以理解到徐冰所说的“艺术家的工作其实是在创作一个属于艺术家自己的闭合的圆”这一想法。与此同时,可以让读者了解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特别是其艺术创作是“对时代的敏感而导致对旧有方法论的改造
《旷代双清--于右任林散之书法艺术》一书由陆衡、范樵父编著,于右任林散之是近现代近三百年公认的两大 草圣 ,在草书创作上开启了近现代草书新风貌,于、林二老皆在草书一体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两位作者浸沉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先生书法多年,且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如何应辉、吴振峰、赵熊、张红春等,探寻两位草圣的经历、学问、思想、情怀、品格、造诣和精神,整理成文,以启发书法之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珊瑚网》全书四十八卷,分为书、画二部分,收录晚明书画鉴藏家汪砢玉收藏和经眼的书画作品1000余件,其中书法作品400余件,绘画作品700余件。书中既有《九成宫醴泉铭》、《天际乌云帖》、《争座位帖》、《光福重建塔记真迹卷》、《宣和双雀图》、《写明圣湖十景册》等珍稀名品,也有与作者时代相近、声闻相接的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吴门画家的大量作品。全书以时代排序,著录每件作品的历代题跋和款识印鉴,既符合当时书画交易收藏、鉴赏辨析的需要,也为今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本书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与同类书画著录典籍一样,保存了大量完整的历代书画作品题跋以及名家书札,不论对于研究书画艺术本身而言,还是对于辑录遗佚文献而言,都具有不可多得的价值。 二是著录的作品多附作者按语,以书画作品的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