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拉斯科洞穴到西斯廷教堂,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到巴洛克时期的阿姆斯特丹,由赛尔维亚格拉迪米尔·斯穆贾和伊万娜·斯穆贾编绘、潘赫翻译的这一部图像小说杰作《疯狂艺术史(从达芬奇到伦勃朗)(精)》邀请您追随一条神秘的红线,进行一场目眩神迷的艺术之旅,带领您与艺术大师来一次亲密的邂逅,从而引导您重新解读艺术历史记录的大师们。格拉迪米尔的精湛技法和渊博学识令人惊叹不已。在他笔下,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布吕盖尔、鲁本斯、委拉斯凯兹、埃尔·格列柯、伦勃朗和维米尔这些大师们向我们揭示了他们创作才能背后的玄机,在我们眼前再现他们很知名的那些画作,揭示这些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本书对于元代杂剧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全书共有七章,分别对戏剧之渊源沿革、戏曲之剧本,以及元人杂剧之现存书目。进行细致精到的论述,极有学术价值。是继王国维先生《宋元戏曲史》之后,关于戏曲的又一力作。
《古艳遇》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柳向春近年研究古代书画、藏书善本及文人名士的文章合集。精选的二十六篇文章包括古代书画名家的奇闻轶事,如黄庭坚的禅宗思想与《华严疏卷》的关系,《渔庄秋霁图》真伪藏品的鉴别;古籍善本的鉴赏与流转过程,如《星凤楼帖》的版本考据,雷峰塔藏经的考证;近代文化学者、文献学家的人生轨迹,如徐森玉先生与友人的书信往来,王欣夫先生的生活片段;古代文献的学术漫谈,如对《老子》里“拱璧”一词的试析,《论语》的得名问题,“乌衣”的词义变化等。书中还收录了许多珍贵的上海博物馆馆藏书画、古籍善本图片,精心编排,可作为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入门书籍。
尼德兰的范围主要指佛兰德斯和荷兰,其艺术风格与意大利的艺术风格形成一种对比关系。作者从“历史原因”与“历史时期”两个部分入手,讲解了尼德兰绘画产生的原因与绘画所呈现出的四个不同时期的面貌;并认为,尼德兰绘画是“一件范围如此广阔,面目如此众多的出品,前后约历四百年之久的绘画产生大量杰作,而在所有的作品上印着一个共同特征的艺术,是整个民族的出品”。
《文人画概论》是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泷精一于1922年公开讲演的讲稿笔记,全书共分为六章。章文人画的起源,泷精一认为以王维为文人画开源之代表不无道理,但表明“六朝时已有文人而精画者”,认为六朝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考虑到教学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体现中国古代不同部类经济史发展的纵向线索,没有按常规的断代式的写法,而是按照经济发展本身的内容,分专题作纵向式叙述。全书由绪论开题,阐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再自经济发展的环境入手,进而讨论社会大分工与传统经济结构的形式,然后,将农业发展,赋役制度、手工商业发展、工商政策依次展开,在此基础上,勾画了中国经济区划的变迁,最后,以对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经济归宿的叙述作为全书的终结。
“ 艺术史”系列丛书引进自意大利,是一套全新、开放且系统的世界艺术百科全书,向读者介绍不同时期和不同 的艺术创作。 《摄影术的发明》是“ 艺术史”系列中的一册,本书追溯了摄影技术逐步发展的历史,并分章从摄影 的典型照片展开进行详细阐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使读者可以从中 为深入地理解银版摄影、名片肖像摄影、蒙太奇手法等概念。
中国与外国,都有着博大精深的艺术积淀,它们都属于人类的宝贵财富。每当我们漫步在人类艺术的辉煌殿堂,无不感到震撼与欣悦。正当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的时候,我们一边领略艺术世界的绚烂多彩和美不胜收,同时也深深感到继承这一份人类大财富的光荣与责任重大。 本书以简洁的方式梳理中外艺术样式的发展线索,以简要的文笔勾勒中外艺术创作的大致景观,以简明的论说扼要介绍中外艺术的有关常识,以简括的撰述体现中外艺术研究的成果。涵盖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影视五大艺术门类,包揽中外古今精华,信息量大,实用性强,联通度高,涉及面广。可作全国高校艺术学专业应试用书,全国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科书,全国高校跨学科建设教师参考书。
《上海艺术史图鉴(建筑卷)(精)》(作者张磊)从艺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将上海的建筑从古至今进行了梳理,以史为纲,以功能归类,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上海近300处在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介绍,为从事建筑、美术、历史、文化、旅游等行业的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为了满足没有机会和条件就读音乐学院,但又有意学习有关音乐基础知识的读者的要求。我社编辑出版了《音乐自学丛书》(包括《作曲卷》和《音乐学卷》两个分卷)。这套丛书的作者,均系在音乐学院任教多年并且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的教授、讲师及有关专家。 《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共12册。内容包括中外音乐史、音乐美学基础、民族音乐理论等音乐学院开设的主要理论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通俗易读。除作为自修外,亦可作为音乐院校及音乐师院校师生的辅导和参考书。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史前艺术和原始艺术。史前艺术指的是考古发掘出来史前原始社会的艺术品;原始艺术指的是近、现代原始部落的艺术。同时,在我国,原始艺术也用来指史前原始社会的艺术;而史前艺术则一般不用来指近、现代的原始部落的艺术。所本,本书虽然重点在于史前艺术,但仍定名为“原始艺术”。 在这本书里,首先考虑的是文化和艺术的现象。“史前”有时是被用来指明,当然整个人类活动属于比现在较早的地质时期和现在地质时期的开始阶段;在文化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文化,中石器时代的文化,农民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发展为早期金属器时代文化,以及定居文化的建立,这种定居文化导致最早的历史时期文明的形成。本书虽题为“原始艺术史”,而实际上论述的是“原始造型艺术史”。 这里所谓原始造型艺术,则指石器时代晚期及其以
从“取富国裕民之经、学安邦定国之策”而不是纯粹“批判”的学习态度出发,本书主要考察了自古希腊罗马时代以来到20世纪末西方经济学说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重点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演变和更替的历史,不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在经济学说史的叙述上,以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主流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主线,同时辅以非主流经济学或“异端”经济思想的发展及其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与挑战。全书共分五篇:篇前古典经济学、第二篇古典经济学、第三篇古典经济学的批评者、第四篇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以及第五篇凯恩斯主义及其反对者。可作为高等外语院校经济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对西方经济学说史感兴趣的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中国绘画史》写成于1926年,正值“五四”后的文化大讨论时期,是一部较早的关于中国绘画史的相对系统的整合。20世纪初,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一种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将中国文化界分为东西两大派系,“中西融合”派将矛头直指“文人画”,将其指责为造成艺术观念谬误的根源。以潘天寿为代表的自成一派,潘写成此书,以对“西派”之态度。全书以上下四千年时间为纬,将中国文化深远的哲学思想,灿烂的文学艺术,独特的性格风俗,溶入史中。次正式提出中国画自成一第,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的双峰的说法。 1935年此书被列为大学丛书,成为轰动全国的经典名作。1936年再版,作者对初版的内容做了大幅度修改和补充。1980年,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此次出版即以1936年版本为底本编辑整理出版。
本书是中国建国以来部地方影视艺术史专著,填补了影视研究空白。 上编叙述了1896-1997百余年间岭南(粤港澳桂琼)地区影视从无到有及其发展历程,在各历史时期嬗变面貌;尤侧重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一域两制下岭南影视方方面面,并剖析了香港电视与粤桂琼影视创作及其理论研究。下编,则分门别类备述岭南影视片巨大成就,并从各种角度论述其思想艺术特色。 全书内容丰富,纲目明晰,虽叙岭南地方影视艺术,但实可见中国影视前进身影;是一部史论结合、地方特色浓郁的影视研究之作。
《扶贫开发战略与政策》对《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十二五”规划》做了全面解读,也对近几年我省扶贫开发实践一些成功做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提升,同时还对扶贫开发面临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了几集探索,提出了一些初步思考。
周代贵族的言谈举止高贵而优雅,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肃雝和鸣的礼乐之声,他们使用的青铜器、玉器、车旗等,既是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周代贵族以富有艺术性的礼乐形式实现了统治的目的,传达了长幼尊卑的社会理念。陈莉所著的《周代贵族的艺术精神》对周代贵族的艺术精神及其嬗变历程进行了细致梳理,并指出周代贵族艺术精神的核心是以功利的诗化心态,追求生活方式和统治方式的艺术化和纹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