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羊子山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一段被历史长河吞噬了3000年的噩国历史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2012年河南南阳夏饷铺因南水北调工程发现一处墓地,出土大批青铜器,其中不少也铸有噩侯等铭文,这是包括四代噩侯夫妇墓葬,时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贵族墓地。根据禹鼎的记载,噩国在西周晚期就已被灭国,老少无存,为何又会在南阳地区发现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噩侯墓葬呢?噩国地望为何从随州转移到了南阳?此次考古发现引发了各种讨论,再次将噩国推向众人关注的焦点。 为揭开噩国历史谜雾,上海博物馆特举办此次展览,并承中国国家博物馆、随州市博物馆、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机构与私人藏家的信任与厚意,借展57件精心遴选的噩国青铜器,加上馆藏的噩国青铜器,首次聚集从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青铜
本书首先对古希腊罗马时期马赛克艺术的风格和技术进行了简明而权威的阐述,之后引导读者按时间顺序参观马赛克艺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地区,从马其顿首都佩拉 其天然卵石镶嵌画的构图在马赛克发展的早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到拉文纳的圣维塔莱大教堂 其墙壁和拱顶的马赛克标志着古代和中世纪风格之间的过渡。本书对庞贝及其周边地区给予了特别关注,那里完整地保留了各种惊人的马赛克作品,包括著名的描绘宏大的人物场景的亚历山大马赛克等。
作为巴黎最古老、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是巴黎诸多博物馆中当之无愧的?冕之王。 从11世纪修建的防御性城堡,到古典主义风格的法国皇宫,再到面向全世界艺术爱好者开放的博物馆,卢浮宫伴随着身旁静静流淌的塞纳河,一起悠然度过了8个多世纪,?其作为博物馆的历史也已有126个年头。 笔者从卢浮宫内精挑细选了50件极具代表性的艺术佳作,主题涉及以下六大门类 :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意大利?艺复兴绘画和雕塑、法国绘画、欧洲北方绘画、古埃及和古代近东文明。卢浮宫的绘画艺术馆是世上任何一家艺术博物馆都无法望其项背的。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跨越 14 19世纪500年的漫长时光,几乎囊括了整个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珍贵作品。
近十年来,被誉为 书房型作家 的洁尘走出书房,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一遍遍开启日本文学艺术之旅,南起濑户内海的冈山、高松,热海、箱根,到大阪、京都、奈良、东京,一路向北,到金泽、黑矶、仙台、金木、青森、名古屋,一直行到北海道的札幌、富良野,足迹遍及日本四大岛,她以脚代笔,绘制了一幅极具作家气质的文学艺术行走地图。 本书是洁尘继《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之后推出的艺术深度游指南。洁尘深入日本种种艺术现场,寻访几十位建筑家、艺术家的足迹,提供从路线到内蕴的全面指南,是一场侘寂、幽玄、意气、物哀的美学溯源之旅。上编为庭园笔记,深度探访日本18座古典庭园:龙安寺、桂离宫、大觉寺、天龙寺、青莲院、银阁寺、高台寺、建仁寺、南禅寺、知恩院、无邻庵、寂光 院、妙心寺、醍醐寺、唐招提寺、
《阴影:西方艺术中对投影的描绘》是一本艺术文化类图书。 1995年,为了向著名艺术史家、《艺术的故事》和《世界小史》作者E.H.贡布里希爵士致敬,英国国家美术馆特别邀请他来策划一次展览。贡布里希将此次展览的主题锁定在艺术史中非常有趣的一个议题:阴影。而且,在此次展览中,他尤其关注阴影中的一个类别:投影。本书即是贡布里希亲自为此次展览所写的导览。在其一贯具有亲和力又不失专业水准的精彩文笔引领下,我们可漫步踏入西方艺术史中 投影 这一较少为人窥察的区域。恰如作者所说,这部导览主要是为了 能够鼓励参观者制订自己的观展路线 ,去收获属于自己的艺术认知。在这一点上,此书 起着引导宏大主题的宝贵作用 。同时,本书配有71幅高清画质精美插图,由大英博物馆馆长、伦敦国家美术馆馆长亲自作序推荐。
本书以时间为线,将拜占庭艺术按照拜占庭帝国的发展阶段分为早期(306 843年)艺术、复兴(843 1204年)艺术和晚期(1204 1453年)艺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分别介绍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书中讲到,从公元330年的诞生到1453年的灭亡,拜占庭帝国历经千余年的辉煌,孕育了繁荣的艺术。拜占庭艺术综合了罗马文化、东方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丰富遗产,形成了以象征主义为特征的建筑和绘画传统,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拜占庭帝国的辽阔疆域。今天,意大利、北非和近东都保留着这一丰富艺术传统的遗迹,散发着拜占庭艺术所有的神秘并闪闪发光的美。拜占庭文明所产生的辉煌的宫殿、教堂、绘画、珐琅、陶瓷和马赛克镶嵌画,都让拜占庭艺术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永恒不朽,生生不息。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拜占庭艺术的精华,
《巴洛克艺术》以短小篇幅、精彩案例详细介绍了巴洛克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艺术家及经典艺术作品。书中讲到,巴洛克艺术产生于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并盛行于欧洲,从17世纪初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叶。其影响不仅表现在绘画方面,还表现在建筑、装饰艺术方面,尤其在建筑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巴洛克艺术多给人以豪华、气派的感觉,这打破了文艺复兴艺术的均衡、严肃的特点。巴洛克建筑并不像文艺复兴建筑那样以正方形、圆形和十字形为基本形,而多以椭圆形、橄榄球和复杂的几何图形为基本形。巴洛克艺术以意大利著名建筑家、雕刻家贝尼尼和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为典型代表艺术家。巴洛克艺术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本书是对巴洛克艺术的系统梳理。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巴洛克艺术的精华,本书适用
本书《装饰品中的文化史:贵族时代的审美发现》讲述了欧洲装饰艺术从16世纪初期到拿破仑一世登基的19世纪初长达400年的时期的变迁。 作者介绍了从巴洛克到洛可可的艺术风格的改变,但并不是只单一从学术角度解释艺术思潮的变化,而是列举当时的流行趋势的改变、建筑物结构的变化、贵族们使用的高档家具的发展等方面的例子,介绍当时的人是如何装饰和欣赏自己的生活。书中不再赘述已经广为人知的重大政治或历史事件,记录的都是些琐碎的故事,例如过去的人们穿什么、吃什么,他们怎么做事情、怎么享受生活,当时最新的时尚是什么,带领读者直观想象当时的生活习惯。 全书共计十六章,本书作者李智恩留学巴黎,是欧洲装饰美术史领域知名的研究者,同时也是获得装饰品艺术鉴定师资格证的专家。书中有大量她在欧洲走访收集的关于装饰品艺术
这是一本通过美术馆来看艺术和艺术史,进而观察和研究历史,把艺术史作为研究历史的范例和契机的著作。如书名所示,这本书是要从 馆中 来 窥事 。这些事不只是基本的馆藏信息,更是美术馆及其收藏所反映出的艺术史观,甚至扩大到文化史观和社会史观。这些美术馆它们虽然大都不是为主流且广为人知的大型国公立机构,却在不同维度代表了日本众多美术馆中具有特殊价值的一个侧面。
本书为美国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内售卖的同款书籍,引进为中文版本。 《MoMA亮点》为MoMA90周年出版的全新版本,展示了375张当代和现代无与伦比的馆藏,并新增了170个新收藏,包括更多的女性艺术家、色彩艺术家、以及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本书体现了MoMA新展馆的包容主题。《MoMA亮点》展示回顾了过去150年的艺术史,从1867年左右 拍摄的照片开始,到2017年,再加上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 在这里, 读者将欣赏到馆藏中一些受欢迎的艺术品 克劳德 莫奈,文森特 凡高,弗里达 卡洛和安迪 沃霍尔等人的作品,并发现鲜为人知但同样引人入胜的艺术品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和设计。每个作品都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展出,图片精美,文字简洁活泼且充满信息。许多新的介绍都是为本书特别创作的。
公元前800年至前300年,即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时,古希腊艺术家们开创性地实验了一种再现人体的方法,使得古希腊艺术从此成为西方自然主义造型艺术的基本参照,并主宰西方艺术传统至今。 《古风与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试图打破传统的解读模式,将艺术的历史,融入到作为艺术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希腊人的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和经济史之中,去发现艺术表达不断变化的本质,同时探明艺术表达与使用艺术品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通过研究私人与公共语境中的古希腊艺术,作者更进一步表明了,在理解古希腊艺术所处的社会位置方面,存在着非常丰富的可能性。
路易 贡斯通过其收藏及接触到的日本优质藏品,呈现了一部 欧洲收藏的日本美术史 ,以十个章节介绍了日本历史概述、国家与民族以及日本艺术中的绘画、建筑、雕塑、雕刻与金工、漆器、织物、陶瓷、版画等,诠释了19世纪以巴黎为中心兴起的风靡欧洲的 日本主义 。作者团队共制作了66套独立版画(石印、蚀刻或迪雅尔丹照相腐蚀法),还复绘制作了700多幅插图版画,涉及近1000件艺术品,堪称一套完整的日本美术百科全书。 本书是20世纪之前西方了解日本美术史的途径,刻画历史线条及流派演变过程均以藏品为主轴一一展开,以藏品别具一格的特征来讲述每一位艺术家的艺术生涯。作为资深的收藏家、慧眼识珠的美术评论家,作者贡斯不仅为日本艺术家作出了恰当的评价,还把自己的收藏经验传授给欧洲的买家。从这个角度来看,此书不仅仅是一部描述日本
《浪漫主义》以短小篇幅、精彩案例详细介绍了浪漫主义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艺术家及经典艺术作品。书中讲到,浪漫主义出现于19世纪初的法国,它反对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强调艺术家的感性。在浪漫主义时期,维克多 雨果和拜伦等人著作中的思想,在欧仁 德拉克洛瓦、卡斯帕 大卫 弗里德里和威廉 布莱特的画作中被表达了出来。在雕塑方面,弗朗索瓦 鲁德指引了这种新的艺术自由的方向,他赋予作品一种前所未有的动态和表情。本书以简洁明了的形式介绍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浪漫主义艺术的主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是迅速了解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流派的经典读物。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浪漫主义艺术的精华,本书适用于想要了解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读者。
艺术史上,我们常用罗马式艺术一词来甄别11世纪初至12世纪末这段历史时期。该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地域流派,这些流派有其各自独特的风格。无论是在雕塑还是在建筑中,罗马式艺术均体现出鲜明的粗犷的形式特征。本书以丰富的插图和极具魅力的文字,重申了罗马式艺术的重要性。书中讲到,当今,罗马式艺术总掩盖在后来的哥特式风格艺术光环之下。罗马式艺术是欧洲历史上,首个自成一体、独立统一的艺术风格。罗马式艺术吸收了古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艺术传统,而将艺术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主义的世俗生活,在建筑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壁画和彩绘泥金稿本方面。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罗马式艺术的精华,本书适用于
普拉多博物馆中来自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的藏品所占分量比较大,这与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息息相关。哈布斯堡王朝极盛时期仅在欧洲占有的领土就包括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比利时、西西里、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大区(法国东部)、米兰、奥地利等地。因此,漫步馆中,我们能欣赏到弗拉芒画派的大胆虚构、威尼斯画派的丰富颜色、佛罗伦萨画派的精准造型以及塞维利亚画派的世俗情趣,真可谓天下技法皆备于我。 欧洲人喜欢以作画的方式来记录历史、信仰和神话传说,因此,我们在欣赏名家技法的同时也能从中读出西班牙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宗教文化特征。本书精选出45幅画作、5件雕塑,共计50件作品,它们覆盖了西班牙历史、宗教故事、希腊神话等主题,希望以有限的篇幅尽可能多方位地为读者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中世纪欧洲史。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它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82号大街,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 馆内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希腊和罗马等古文明所遗留下来的艺术珍品,涉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各时期的杰作,总藏品数量惊人。 本书精选旷世杰作50件,包括《布罗伊公主》《舞蹈课》《宝座上的圣母子与圣徒》等堪称镇馆之宝的作品,以深入浅出、有问有答艺术课的形式讲述展品背后的艺术故事。
17世纪的荷兰,在八十年战争中赢得 的独立,一跃成为欧陆强国。与处于上升期的 一样,这一时期荷兰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不仅风格独特、技法创新,而且在题材上也得到进一步拓展。本书聚焦荷兰黄金时代绘画题材的衍变,将之置于荷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文献资料与百余幅艺术作品的深入分析,分别考察荷兰风俗画、肖像画、静物画及风景画在题材上的继承和发展,探究其衍变的深层原因及意义。这些画作恰恰体现了荷兰人凭之以从西班牙独立、崛起于海上贸易的品质,新崛起的市民阶层独特的品位与生活情趣蕴含其间,也是彼时低地 社会百态的缩影。本书让我们徜徉于绘画作品的同时,亦能够一窥荷兰黄金时代的风采。
《琢玉成器 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是苏芳淑(Jenny F. So)教授中文译作。全书自新石器时代以降,就中国历代出土与传世的玉器中的十个学术性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涉及牛河梁、红山、良渚、三星堆等多个文化聚落,带我们了解古人采玉、治玉、用玉的具体方式,以及玉器在不同时代礼制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玉器的装饰与其他器物门类的关系,也借玉器延伸出华夏文明与周边文化交流的文化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