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手稿(乔治·修拉)》研究西方近代画家乔治·修拉的手稿。乔治·修拉生于巴黎。修拉深信艺术来源于科学认识的领域,而且他又实际贯彻了这种信念,所以无论是素描手稿还是油画草图都是画家长期酝酿的结果,可以看作是修拉创作的组成部分。这种理性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近乎科学研究式的严谨的艺术精神,使他成为20世纪一切抽象绘画的先驱者。他将科学分析引入绘画的理念与塞尚的实验艺术一同影响着后来的主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本书由窦婧编著。
艾瑞克费舍尔于1984年出生于纽约,1972年毕业于加州艺术学院,的油画家和雕塑家,被誉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具象画家。费舍尔是一个以绘画题材的独特性见长而享誉艺术界的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题材似乎都经过刻意的选择,那些传统意义上无法进入绘画的生活背景,他都一一做出了尝试,对人的视觉和心灵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他喜欢以大幅的“肉景画”来描绘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最私密处,观者会同时兼具两种角色:偷窥者和欣赏者,通过眼睛,似乎每一个观者都觉得自己身临其境。代表作有《坏孩子》《梦游者》等。艾瑞克费舍尔的绘画在世界当代艺术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是一朵艺术的奇葩。
本书首先概述了古希腊时期的图像作品和生活世界的关系,接着以时间为框架,分古风,古典和希腊化三个时期讲解了古希腊的图像艺术,古希腊人在这些图像艺术中使神、英雄、古今的伟大人物、公共和私人的场景化作可见的形象。作者以简明生动的语言带领读者穿过雕塑、浮雕、绘画和画瓶等图像世界,展示它们在希腊社会的政治、私人和宗教生活中留下的深刻烙印。
周宪、乔纳森·纳尔逊主编的论文集《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所收录论文选自由ITatti-哈佛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南京艺术研究院、南京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于2015年10月16-17日共同举办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文化振兴”会议论文。共收文8篇,包括《穹顶天下: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中国艺术的离合》、《莱奥纳多·达·芬奇》、《文艺复兴记忆剧场的传统在中国建筑中的体现》等。
美国当代女艺术家伊丽莎白·佩顿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丹伯里,1984~1987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大师的手稿:伊丽莎白·佩顿》重点分析了画家佩顿从生活环境、艺术经历、成长经历等方面对于画家形成风格的因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诠释和讲解了艺术创作的规律,此画家风格独特,有的学习和研究性,值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