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纳里认为艺术不应该是 “无用而高贵的东西”,如今的艺术家必须“摆脱 的浪漫主义的破布”,让形式服从功能,才能让物品 适合生活又 具有美感。 本书极富启发性和高度娱乐性地阐述了穆纳里对视觉艺术、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的想法,以及设计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中所起的作用。比如,灯具、路标、印刷字体、海报、儿童书籍、广告、汽车和椅子……如此多的有趣主题。
先锋艺术家小传漫画系列是关于6位现当代艺术家的小传漫画作品集,他们艺术的特点都在于打破艺术和社会的传统,开创了代表自己 革命性和创新性的艺术作品,该系列书以机智、古怪、俏皮的方式讲述了这6位先锋艺术家的故事。
本书是一本关于艺术批评的著作。本书追溯了数世纪以来,西方艺术中描绘投影的方式。作者贡布里希讨论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七世纪艺术家们再现或忽视影子的方式,也描绘了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利用投
迪雷塔·哥伦布编著的《那不勒斯 考古博物馆(伟大的博物馆)(精)》展示了那不勒斯 考古博物馆所有伟大的作品:凡尼斯大力士、维纳斯·卡皮丽姬娅、亚历山大的马赛克、凡尼斯公牛、凡尼斯杯以及来自赫库兰尼姆莎草别墅的铜像。这些世界闻名、受人敬仰并可供观赏的艺术作品齐聚一堂却被陈列在至今仍分时“限制”进入的展览大厅和分区。
《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这本书展示了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所有伟大的作品:凡尼斯大力士、维纳斯·卡皮丽姬娅、亚历山大的马赛克、凡尼斯公牛、凡尼斯杯以及来自赫库兰尼姆莎草别墅的铜像。这些世界闻名、受人敬仰并可供观赏的艺术作品齐聚一堂却被陈列在至今仍分时“限制”进入的展览大厅和分区。
《艺术西班牙/冷眼看世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当代青年艺术家、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师李飒西班牙艺术之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艺术家的眼光对西班牙的艺术、文化、历史乃至生活做了多方面的探寻,并以实地探访和实拍图片全面展示西班牙艺术的特色和风格,进而提供一种观看并思考欧洲当代艺术的角度和方式。
......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他有着沉着的外表和细腻的心思,这种细腻中蕴含着强大却又矛盾的控制力和创作力,这一切不仅塑造了他这个人,也塑造了现代以来的几幅杰作。他的作品中的高纯度的色彩、简洁的线条,冲破了具体物象的束缚,以鲜明而清晰的方式,直击观者的内心。 《这就是康定斯基》通过精致的插图和简练的文字讲述了康定斯基的生平和艺术,围绕他创作生涯的多个关键转折点,以插画来展现那些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以及他的各种奇思异想,并配合他的作品,为读者解读他的艺术魅力。
想要将卢浮宫美术馆的魅力展现给世人是很困难的。它所涉及的领域广、时代跨度大,既有来自古代东方、埃及的藏品,也有19世纪时期柯罗的作品。展品从壁画到各式装饰品,可以说是无所不有,异彩纷呈,让人无处着手。本书包含的画作范围最为广泛,并且是按照的展览顺序进行解说,读者能够通过这种诙谐的非常规的解说感受卢浮宫的魅力。
《大师的手稿(乔治·修拉)》研究西方近代画家乔治·修拉的手稿。 乔治·修拉生于巴黎。修拉深信艺术来源于科学认识的领域,而且他又实际贯彻了这种信念,所以无论是素描手稿还是油画草图都是画家长期酝酿的结果,可以看作 是修拉创作的组成部分。这种理性的艺术创作方法和近乎科学研究式的严谨的艺术精神,使他成为20世切抽象绘画的先驱者。他将科学分析引入绘画的理念与 塞尚的实验艺术一同影响着后来的主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本书由窦婧编著。
迪雷塔·哥伦布编著的《那不勒斯 考古博物馆(伟大的博物馆)(精)》展示了那不勒斯 考古博物馆所有伟大的作品:凡尼斯大力士、维纳斯·卡皮丽姬娅、亚历山大的马赛克、凡尼斯公牛、凡尼斯杯以及来自赫库兰尼姆莎草别墅的铜像。这些世界闻名、受人敬仰并可供观赏的艺术作品齐聚一堂却被陈列在至今仍分时“限制”进入的展览大厅和分区。
亚历克斯·卡茨于1927年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油画家。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卡茨就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六七十年代逐步在美国建立起自己的声 望,事业稳步发展,八十年代渐渐进入欧洲。在其绘画发展的过程中,卡茨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沿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坚定的走下去。卡茨的作品题材涉及很广,有 人物,风景等等,基本上都以素描色彩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素描训练的过程中,卡茨画了大量的手稿,这些手稿越到后期手法越为纯熟,画家得心应手的运用着点、 线、面来提炼生活中的感兴趣的东西,画面语言简练概括。在画面色彩的处理上,卡茨采用大面积概括的原则,将画面主题简化处理,细节几乎都被省略,且颜色鲜 艳沉稳。用自己的方式,卡茨塑造出一个自己想要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中赋予画面一种安详平和的气息。《大师的手稿:
“伟大的博物馆·少年版”系列图书以博物馆为依托,在内容编写上融合了博物馆与相关 、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艺术作品与其社会文化背景,使艺术与历史、与文化融为一体。希望能够帮助少年读者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融入世界艺术的大环境之中。 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它的藏品在罗马被 为 引人入胜的,主要收藏了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拥有贝尼尼、拉斐尔、卡拉瓦乔等 艺术家的作品而闻名。本书的 部分介绍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对精选的艺术作品进行详细解读,包括作品赏析、艺术家简介,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风格流派、材料技法和文化背景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帮助小读者增长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0世纪早期,在西方一些重要的现代艺术家身上曾经出现过复归古典的倾向。次世界大战之后则出现了一场以“回到秩序”、“复兴古典”为口号的艺术运动,这一风潮曾经深刻地影响过欧洲现代艺术的发展,但是此回溯倾向多年来并未引起充分重视。近年来,西方艺术研究者开始对这个时期的艺术现象进行重新梳理和认识。尤其是21世纪以来,欧美主要国家都对上个世纪的艺术进行了更加广泛的研究,这带动了对于西方现代艺术20世纪前半期这一现象的关注。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正是基于上个世纪前期现代艺术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回溯倾向,以艺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古希腊元素为视角,尝试对这种复归古典现象进行客观描述,并对其影响作出公允评价。
《 艺术史-二十世纪早期艺术》旨在避免我们习惯的“主义”、年代、作者和名作的传统顺序。作者摒弃了通常的分类方法,围绕某些关键问题展开探索,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二十世纪早期的艺术发展。 部分以评论性内容为中心,研究当代艺术事件,讨论艺术形式的主要特点等;第二部分则集中展示精美的艺术作品,并配有深入而翔实的文字解析,以此来呈现二十世纪早期的艺术特色。
1.文字很轻松,可读性强,读起来没压力,接近年轻人的口味; 2.知识很丰富,大量关于西方主要的教堂、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品的图片,能了解很多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作品; 3.黑白图片视角独特,效果强烈。 其实艺术距离大众的生活并不遥远,让貌似深不可测的艺术世界,就这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本在英国的旅行见闻,图文并茂,用轻松地语言向读者展现西方艺术。介绍英国的各种博物馆、美术馆、教堂建筑和西方艺术史上的作品,让艺术与大众沟通。
本教材共有六章,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梳理了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近年来设计心理 活跃的几个领域——可用性工程设计、情感设计和感性工学等。第二章“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将重点落于与视觉艺术息息相关的“感知觉”现象上,通过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破解设计中的感觉(特别是视觉)与知觉。第三章“认知与学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将原型、特征、图式、表象、记忆等重要原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第四章和第五章聚焦于设计中的情感,一方面对情绪和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进行科学解读,另一方面着眼于设计现象,总结出设计中常用的情感激发方式和表现形式。第六章“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重点对此展开分析。
想要将卢浮宫美术馆的魅力展现给世人是很困难的。它所涉及的领域广、时代跨度大,既有来自古代东方、埃及的藏品,也有19世纪时期柯罗的作品。展品从壁画到各式装饰品,可以说是无所不有,异彩纷呈,让人无处着手。本书包含的画作范围最为广泛,并且是按照的展览顺序进行解说,读者能够通过这种诙谐的非常规的解说感受卢浮宫的魅力。
本丛书收入清代中期及后期 书家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徐三庚、何绍基、胡澍、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等人的篆书作品,其中邓石如、吴让之各5件,赵之谦3件,徐三庚2件,杨沂孙、何绍基、胡澍、吴大澂、吴昌硕各1件,计20件,本丛书具代表性、成系统。全书四色彩印,精美高古。本丛书期冀以篆书的沉雄挺拔来丰富汉字书法的用笔技巧,带动篆刻艺术的发展。本丛书可习可赏,是篆书临习、练习笔力的 书帖。《邓石如篆书朱晦盦为南康守四屏》为本丛书之一。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初名琰,又字顽伯,别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安徽怀宁人。精四体书。篆书沉雄朴厚,自成面目。篆刻苍劲庄严,流利清新,世称\"邓派\",也称\"皖派\"。扬州市博物馆藏有一件朱拓邓石如篆书四屏,其幅高一百二十七厘米,幅宽三十一厘米。 幅条屏中的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