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的《翻搅乳海--吴哥寺中的神与王/中国 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以吴哥寺 翻搅乳海 主题 造型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以主题所承载的神圣王权及 神王关系作为研究内容,综合运用情境分析、文化记 忆等多种理论及研究方法,对主题在特定社会历史情 境下的表现形式及文化寓意进行深入的考察。本书从 主题艺术的 形式特质 、 符号情境 和 现实隐 喻 这三个层次展开研究,*终将其文化内涵总结为 由 君权神授 和 神王一体 构成的神王理念。承 载着这一理念的吴哥寺,在建筑功能上也相应地体现 出 墓庙合一 的特色。本书观点、理论及研究方法 ,可为吴哥寺其他主题艺术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有 意了解吴哥寺的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对于以 造型艺术为切入点的文化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br/
2008年,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决定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离开这所常春藤名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在即将辞去耶鲁教职之际,他发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来讨论这些问题。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周之内,它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次(后来的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00万次)。很明显,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从那之后,他开始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
在经济史中或许没有哪个问题比“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更为重大了。与这样一个重要的疑问相应的是,它也不缺乏解释。很多有见解的人甚至相信这些解释中的若干种。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都将注意力聚焦到了“大分流”之前的两个世纪。在《通往工业革命的漫长道路(全球视野下的欧洲经济1000-1800年)》中,扬·卢滕·范赞登努力将我们的注意力进一步拉回到历史深处。事实上,回溯得很远,回到了900—1500年这个时间段。这是一个富有启发和裨益的贡献,它向读者开启了重要的挑战和机遇,无论他之前关于现代经济增长的信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