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实务系列: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精要》全书共分12章,全面系统地归纳和分析了项目管理工作中常用的各种工具,适合广大项目管理从业人士以及培训师、相关研究者阅读使用。章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第2章 项目管理分析工具第3章 项目分析方法工具第4章 项目管理估算工具第5章 项目管理规划工具第6章 项目计划技术工具第7章 项目计划分解工具第8章 项目进度控制工具第9章 项目质量控制工具0章 项目收益分析工具1章 项目管理方法工具2章 项目管理策略工具
建于宋代淳熙八年,迄今有八百余耳历史的四川新津观音寺,位于如盛开莲花的九座峰峦连绵而成的九莲山山麓,为被称作“莲华接翠”的新津县十二景之一,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拍摄观音雕塑多年的摄影家马元浩受寺内的飘海观音吸引,自海南跋涉至四川拍摄自明代重建后留存至今的观音佛像与壁画,将隐于翠深霭浓之中的中国佛教艺术与其内蕴的人文光泽,透过摄影镜头带至世界眼前。历经风雨劫难也经过多次修复的观音寺,其现址上留存着观音殿、毗卢殿、弥勒殿、接引殿等古建筑。除了寺院中的宋少保张商英的纪念碑外,观音殿的观音三大士像与五百大小罗汉像,毗卢殿的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与十三个供养人像壁画,以及各殿依循宋代营造法式建崴的抬粱构造,均以朴实谨素,丰润柔和的线条与用色,特立于富丽艳韶的艺术表现之上;而
《教育博客知识共享研究:主体认知、社会影响与行为保证》针对当前教育博客“存活率低”的现实问题,以用户在教育博客的知识共享实践为研究对象,在理论逻辑演绎和实证调研检验的基础上,对教育博客知识共享的内在机理与治理对策进行了翔实且细致的研究。全书分为6章,首先介绍了教育博客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困境,接着对教育博客知识共享展开了全方位界定,然后剖析了教育博客知识共享发生与运行的内在规律,最后分别从主体认知、社会影响和行为保障三个视角出发,探究了不同类别影响因素对教育博客知识共享的作用路径及影响功效,并继而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本书作者的《找回大学精神》一书在学界影响较广,迄今已先后四次再版(2012-11第四版)。本书为《找回大学精神》的姊妹篇,收录关于以“大学精神”为议题的对话体文章19篇,对话参与师生20余人,先后发生于过去三年,议题涉及大学理想、学术生态、师生关系、学术论理、教育质量、教育人生、科研困境、课堂教学、人才误区、心理健康、质量评估、教育危机以及和谐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刻板、程式化以及了无生机的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一个鲜活的话语例证,据此进一步唤起更多的人们一起寻找大学真义。本书文笔生动,富于思辨。
在《少有人看见的美》这本以绘画为主题的书里,作者以强烈的个人视角为切入点,从思想角度解读艺术名作,进而剖析艺术作品背后指涉的社会问题,从而让艺术在社会学和哲学的维度更增添了新知色彩。 该书为当代思想隐士熊逸的weiyi一部艺术文化随笔,有极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它不是一本常规意义上的学术读物,它无意引起任何感动,只希望激发一点思考。如果你恰恰和作者一样,也是一个对智力趣味情有独钟的人,并且对美术史怀有几分兴趣的话,那么你就是这本书所要寻找的读者。
本书为“五大发展理念与浙江实践探索”丛书之一,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组织落实各地总结编写新常态下,浙江实施“转型升级组合拳”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实践》本书共十九章,分五辑。其中,重点讲述汰劣扩优篇、提质增效篇、配优资源篇,分别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四换三名”“互联网+”等不同角度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实践。每一章还配有相关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来自于浙江省十一个地市(县)。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是叶文心上海史研究的部著作,以民国大学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海的大学占据了约一半篇幅。作者分析了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上海各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叙述了民国大学生在日益化的政治环境中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过程。在此一探索中,叶文心不仅重视全球化因素,而且始终关注传统因素与地方特色。她认为如果历史研究失去了具体性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她总把现代性与中国性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察,从历史深处发掘中国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