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史中或许没有哪个问题比“工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更为重大了。与这样一个重要的疑问相应的是,它也不缺乏解释。很多有见解的人甚至相信这些解释中的若干种。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人都将注意力聚焦到了“大分流”之前的两个世纪。在《通往工业革命的漫长道路(全球视野下的欧洲经济1000-1800年)》中,扬·卢滕·范赞登努力将我们的注意力进一步拉回到历史深处。事实上,回溯得很远,回到了900—1500年这个时间段。这是一个富有启发和裨益的贡献,它向读者开启了重要的挑战和机遇,无论他之前关于现代经济增长的信念是什么。
本书旨在使用科学、客观的综合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论证公有制的高绩效。全书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总指导下,以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集体主义方法和个人主义方法相结合为基本方法,综合使用各种经济学具体方法,对有关概念、观点、理论和实践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辨析,以得出关于公有制绩效的科学结论,和对我国目前所有制改革、产权改革、国企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有益的制度对策。
中国当代艺术水平究竟如何?艺术家贡献多大?抛开中国的特殊背景,那些天价中国当代艺术品有何价值?有没有创造性?……长期以来,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更多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议题、国家历史和大文化叙述,以及在艺术市场上的天价新闻,但以上这些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却甚少被讨论。 卡塔尔博物馆管理局委托艺术家蔡国强作为策展人,历时三年构思、策划大型群展《艺术怎么样?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通过展示15位/ 组中国大陆出生的在世艺术家作品,展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对艺术态度、创作观念、方法论、表现手法的创造力之探索。 展览之外,蔡国强主编同名书籍,旨在呈现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此一问题的思考和论述。重要内容包括: 策展人语录——蔡国强从艺术、艺术家、做作品和展览等层面,直率地畅谈当代艺术家包括他本人面临的挑
《城市开门: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主要内容:当深圳的市民从电视中看到威尼斯双年展开幕的消息时,多半都会觉得这是发生在遥远国度里一群艺术家的小范围活动,跟自己的生活无关。但深圳双年展真的来了,它述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以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基于事实的分析、充满艺术特性的理论与模型、极富洞见的一手和国际政策经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书源于四位作者长达十年时间整理的研究生教学讲义,并用一致性的框架加以整合,写作过程没有任何的党派倾向,书中案例来自不同国家的经验,有助于读者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和局限。作者关注经济政策的三个维度:实证维度(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当代经济?)、规范维度(政策制定者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评判?)和政治经济约束(什么阻碍了经济政策的实施?)。通过上述方式,作者试图弥补经济政策领域的理论与现实相互脱节的现状。
《经济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基于事实的分析、充满艺术特性的理论与模型、极富洞见的一手和国际政策经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书源于四位作者长达十年时间整理的研究生教学讲义,并用一致性的框架加以整合,写作过程没有任何的党派倾向,书中案例来自不同国家的经验,有助于读者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和局限。作者关注经济政策的三个维度:实证维度(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当代经济?)、规范维度(政策制定者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评判?)和政治经济约束(什么阻碍了经济政策的实施?)。通过上述方式,作者试图弥补经济政策领域的理论与现实相互脱节的现状。
2008年的金融危机,激起了关于危机根源和如何走出危机的广泛讨论,而本书即是从全球视角理解这场危机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它不仅纠正了当前流行的一些错误概念,而且有力地证明了,这场危机的真正根源其实是长期严重的世界贸易失衡,而导致这种失衡的,则是某些国家所采取的扭曲储蓄和消费结构的错误政策。本书不仅系统考察了这些不稳定政策背后的原因,并且预言世界经济将会陷入长期严重的混乱——中国将经历“失去的十年”,欧元区将解体,而美元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的再平衡过程将是十分漫长的,而实现再平衡的前提是,某些国家必须改变此前长期施行的错误的政策,比如中国必须改变其通过人为压低资金成本来维持不可持续的投资驱动型增长;而德国则不能再以牺牲邻国为代价来满足自身的发展,否则欧元将无法走出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