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者的话语:马克 吕布与贝特朗 埃韦诺的对话》一书在汇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口述资料的基础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了马克 吕布的传奇摄影生涯,讲述了其童年、家庭的故事和他到中国、越南、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旅行见闻,以及他所经历的越南战争、阿尔及利亚战争等。从马克 吕布所拍摄的珍贵照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历史,也看到了他的人生。
《澳门影像志》从中外知名摄影师作品、大学档案馆、博物馆、收藏家的海量照片中,汇集清末民初的老照片、见证澳门历史的文物、人文街拍、插画、古地图、古籍等,精选近300幅澳门的风景、澳门人、澳门重大历史时刻等珍贵影像,立体、丰富地呈现澳门数百年的历史变迁,透视影像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 全书由 澳门时代影像 澳门图片故事 澳门文献辑录 三大部分构成,展现影像中的时代印记,呈现图像中的历史温度。 澳门时代影像 ,按照时间顺序,精选古代澳门、葡占时期澳门和回归以后的澳门这三个时期的历史图片,捕捉澳门从小渔村蜕变为国际都市的历史瞬间; 澳门图片故事 以特写式镜头,聚焦澳门的地标性建筑、国际赛事、历史事件、澳门记忆,讲述影像背后的澳门故事; 澳门文献文物辑录 则展示了与澳门社会发展有关的一些重要文献、
刺绣是中国女红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清代四大名绣更是将刺绣技艺推向了极致。苏绣之精细、雅洁,湘绣之鲜艳、豪放,粤绣之饱满、浓郁,蜀绣之精巧、神奇,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其中,尤以苏绣为盛。 《雪宧绣谱》为中国*部刺绣理论专著,作者集毕生的刺绣技艺,系统地论述了有四千年历史的苏绣艺术精华。全书分绣具、绣事、针法、绣要、绣品、绣通等卷,详细阐述了苏绣十八种针法的运用,以及审势、配色、求光等刺绣要领。 译注者在整理原著时,补入了湘、粤、蜀三大绣种及更多民间特色绣种,以详细剖析传统刺绣的广博内涵,力求使之成为学习和鉴赏传统刺绣的更完备读本。
《天地龙鳞:中国极繁美学在故宫》不仅是一套基于故宫IP的国民审美通识书,更是一套从传统文化中探索中国美学新浪潮的艺术体验产品。 全书提炼总结了两大中国审美基础系统 纹饰和色彩。利用130张海外回流珍稀照片和近300张彩绘手稿,系统入门中国木构古建、经典纹饰、传统色彩三个美学领域的常识。从国家历史文化到经典图案设计、复古配色美学,破译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时尚解钥。
大连拥有中国最长海岸线(约2211km),4个5A级景区,世界最大城市广场星海广场,世界最长木栈道滨海路木栈道,中国十大剧院之一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地,大连的201路公交车是中国运行最久DL3000型有轨电车,均为1935年至1938年期间由日本铁道车辆制造企业制造生产的,是21世纪仍在服役的最古老的有轨电车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代有轨电车的代表。大连是 东北之窗 浪漫之都 。书稿挑选了大连的经典旅游景点,展示大连的魅力,推荐大连的旅游资源。包含16张明信片
我们都曾经去过那里,甚至现在仍然能听到海浪声,只是我们再也无法上岸了。 詹姆斯 巴里,《彼得 潘》 永无岛是英国作家詹姆斯 巴里的小说《彼得 潘》里,主人公彼得 潘长住的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海岛。 永无岛比喻的是每个人的来处,是精神故乡,是一直存在但永远回不去的地方。那里储存着我们全部的原始情感,没有道德判断,没有社会评价,是人类纯真情感的具象化。 永无岛是童真世界的解构与破碎、少年性情的挫折与坍塌,是对于走向现实经验的拒斥与反抗。而这一切又同时呈现出面对成人世界时,安宁、平静甚至庸常的一种和解。 永无岛就是艺术本身,对其追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种坚持。你必须相信它的存在,你才会遇见它,这一过程可能很快,也可能无限缓慢,而幻灭也是相遇的方式之一。 永无岛是创作者精神
26张明信片,包含了你熟悉和不熟悉的西藏,被阳光洒满金色的布达拉宫,巍巍圣洁的珠穆朗玛,金字塔般的冈仁波齐,美山峰南迦巴瓦,圣湖纳木措,还有笑容灿烂的小僧,活泼快乐的孩童,青涩害羞的笑脸,高原上自由翱翔的雄鹰 ...西藏是时光的天堂,是天堂时光。
本书精选了野性中国成立二十年来以及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开营十八年来,野性中国摄影师及其他资深和优秀的自然生态、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精彩作品以及他们利用这些珍贵影像促进和帮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故事。野性中国对于牧民摄影师的培训和濒危物种影像计划,在本书中也做了介绍。本书力图用优美的照片讲述中国自然故事,用一线摄影师和保护工作者的经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自然摄影的发展历程,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和用影像保护自然的紧迫性。以全新的生态视角解读生态中国。
延时摄影(Time-lapse photography),又叫缩时摄影、缩时录影,可以认为是和高速摄影相反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将时间压缩的拍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用几小时拍摄的一组照片,通过后期处理将照片串联成一个视频,把较长时间的过程压缩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星空延时摄影,也就是把整个夜晚或者几个小时内星星的移动轨迹压缩到几秒或者几十秒,这样平时用肉眼难以看出的斗转星移,配合着音乐的播放,就能呈现出转瞬即逝的精彩效果,让人感叹宇宙日月轮回的奇妙。本书将会从前后期多个角度进行阐述,帮助读者制作出完美的星空延时视频。
本书是《昨天的中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的增订珍藏版,收录了上百张新增照片,并对整体内容编排、页面布局和设计等进行了优化升级。全书分为围绕地方风光的“昨天的故乡”和围绕人文风俗的“昨天的我们”两辑,从北京到桂林,从上海到西安,从田间的勤苦劳作,到酒席上的欢声笑语,全面呈现1985—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无比鲜活、富于生命力的肖像。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四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被真实地传递出来,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本书为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丛 之一。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丛 由罗中立、谭平主编,立足中国立场和中国艺术的当代性建构,通过文献和作品,力图客观、真实、全面反映1978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线索、艺术脉络,对艺术思潮和史实进行系统梳理。 丛书 遴选了一批代表性的、亲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史家、批评家、理论家的著作,是40年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成果的一次系统总结。 影像艺术包含流动影像、图片、新媒体艺术等。目前,西方关于影像艺术的著作很多,但国内则几乎没有针对中国影像艺术较为全面的梳理。本书从中国1988年以来的具有影响力的影像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入手,对中国影像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试图构建30年中国影像艺术的发展史。
世界就像多彩的万花筒。从清晨天边雾蒙蒙的蓝灰到日落天边艳丽的紫红,斑斓的色彩每时每刻都围绕在我们身边。颜色在我们的脑海和想象中也同样丰富,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事物及其意义都会在脑海中幻化成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说所见所选所感都交织着色彩,我们反而很少停下来去关注色彩。而这本精彩的书让我们开始关注色彩。想想夏日晴空的湛蓝与深海不透明的钴蓝如何遥相呼应;想想绿色如何装点映衬整个世界:从脚边野花的嫩绿新叶到参天大树下茂盛柔软的苔藓,绿色无处不在;再想想红色是如何表达的:瓢虫背上衬着黑点的红色就像轻声细语,鲜红色的唇彩就像女性自信的声明,而延伸到天边的红色罂粟花田则像和声般和谐。 同样的色彩在不同文化中会引起不同的共鸣,而对于每个人来说,颜色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本书汇集了25个国家40多名顶尖摄影师的摄影作品,收录超过200张照片,为我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壮丽夜空,包括震撼世界的天体事件,星空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些国家和地区著名的地标,还有远离城市光污染的自然以及自然与城市文明融合的场景。作者巴巴克 塔夫雷什是国际项目 夜空下的世界 的创始人,他精心策划了这本摄影集,其中很多图片是以前从未发表过的,用以展示夜晚天空的真实光彩,并提供专业的夜空摄影指南与天文科普,帮助你捕捉美丽的天空影像。
虔诚 西藏、寻找 经幡、心灵 自然是徐家树摄影生涯的三大主题,本书精选这三个主题的300余幅作品,代表了摄影家的最高水平。每幅作品配有简约而意境优美的文字,或感怀,或抒情,或憧憬,或反思,或评论 图文相得益彰,使观者透过文字感知照片中更丰富的灵魂。 本书全面展示了徐家树先生40年来从中国到澳大利亚,从北半球到南半球,用镜头捕捉到的世间万象,以及他在朝圣般的内心跋涉中感悟到的人生真谛,体现了他不仅是用镜头去看世界,更是用 心 去探索世界的摄影主张。
该书通过记者伊莎贝尔 弗朗柯(Isabelle Francq)整理的萨尔加多口述自己一生的创作经历讲述了世界著名摄影家萨尔加多如何从一名巴西的小镇青年,经历经济学专业的培训,成长为一位世界著名摄影家的成长历程和心路里程。作为一位以上帝视角拍摄世间万物而知名的摄影家,在该书的结束语中,萨尔加多如是说: 在我完成《创世纪》这部作品时已将近70 岁,我的精力几乎被耗尽。我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变化,从冷到热,从潮湿到干燥,此外,我徒步走了很远很远。 而这本书正记录了作者走过的那些路和路上的那些故事和思考。
4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铁路就是这片土地的动脉,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面镜子。摄影师王福春作为铁路工作者,将镜头对准了火车上的芸芸众生,以近乎本能的观察和感触,记录了火车这个狭小、线性空间里的人情冷暖、喜怒哀乐,将这原本是交通工具的车厢,扩展成了人生的舞台、历史流转的空间,扩展成了社交的平台、欢乐的剧场、移动的大篷车。这部用时间积累而成的作品,将生活浓缩在一列列飞驰的火车上,摄影师王福春用他独特的幽默眼光和犀利视角,将社会的进步、人性的本色体现在一张张黑白影像之中,带给读者无穷的回味。时光荏苒,当我们今天坐上干净舒适的火车车厢,回首往事,想起当年的火车和车上的经历,也许那些痛苦和拥挤早已淡忘,而留下的是温暖的记忆和那些旅途中相识的好友。 In the past 40 years,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b
这是一本“新时期文化艺术界人物影像集”,作者肖全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1980-1990年代一线文艺工作者群像。书中百余位人物都生于五六十年代,成长于十年代,是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孩子。生长于红旗下,经历过时代动荡,但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开始在诗歌、电影、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自由生长,逐渐汇聚成一条磅礴的文艺长河。在并不乐观的环境下冲破阻碍,为中国打开一扇改变历史的大门。20世纪90年代,姜文、巩俐、窦唯、崔健、三毛、张艺谋、贾平凹、陈凯歌、杨丽萍、余华、王安忆、陈丹青、唐朝乐队……他们在肖全的镜头下展现出自我的真实,或安静、或张扬、或痛苦、或思索。肖全通过其作品《我们这一代》,将这些难得一见的真实全部呈现于你我面前。
西尔维娅 普拉斯是 自白派 诗歌代表,首位死后获颁普利策奖的诗人。她擅于挖掘深刻的内心世界,其作品中,生命亮光与阴影在此交错,生与死的议题在此争辩,浓烈的情感与严谨的诗风在此力求平衡。 《精灵》是普拉斯的后遗作,风格独具,技巧纯熟,忧郁的气质和哀愁的情调弥漫其间。由陈黎与张芬龄翻译的完整版《精灵》所收诗作包括两部分: 普拉斯亲订本 四十一首与 休斯编辑本选入诗 十四首,另附普拉斯诗中译七首及为BBC广播节目 普拉斯新诗作 所写文稿。力图全面呈现普拉斯关于生之欲望与死之艺术的绝唱。
UrbEx,全称Urban Exploration,是近年逐渐走入大众视野的人工废墟探险活动。UrbEx 探险者会准备好防护装备,在千变万化的人类文明丛林中探寻已被遗弃的记忆。 作为游戏制作人,中村育美参与开发的《猎天使魔女》《恶灵附身》《大神》等佳作为全球数百万玩家带来惊喜;作为无畏的UrbEx 探险者,中村抛弃了自己的身份,戴上防毒面具,以“Tommy”之名记录自己的见闻与感悟。 自2004年以来,中村不断探索亚、欧、北美三大洲的废弃建筑。从废弃的造船厂到巨大的冷却塔,从“闹鬼”度假酒店到满是玩具娃娃的小岛,中村走向人类文明的背面,展现了我们原本以为只存在于游戏中的世界。正是这些在现实世界中被遗忘的角落,开拓了中村如此具有创意的视野,让她用想象力构筑出更多奇幻场景与画面。本书不仅是摄影集,还结合了有趣又幽默的旅行手记、电子游戏设
《壮美新疆》明信片共24张,重点呈现新疆广阔地域内壮美的自然风光。雪山、冰川、河流、湖泊、沙漠、戈壁、草原、星空 新疆自然景观包罗万象、巧夺天工,四时之中有数不清的颜色,令人神往。 Magnificent Xinjiang includes 24 postcards showing spectacular natural sceneries in Xinjiang.
本书是一本有关人文、艺术、社会和自然的摄影艺术评论集。在书中,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地形摄影代表罗伯特?亚当斯,对包括威廉?怀利、尼古拉斯?尼克松、多罗西娅?兰格等多位 摄影师在内的33幅作品,进行了解析评论。 本书中的文章多半为 出版,文字真挚优美,蕴含引人思考的哲理仍通俗易懂。亚当斯通过那些展现人性的天才之作,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以艺术之名敲响了一记警钟。借助亚当斯对艺术及摄影的超强洞察力,我们 容易透过大师的摄影,唤起心中的美好,思考艺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好地认识生活和世界的真相。
“这本书,是为了表达感谢,希望它可以振奋心灵,即便是在至暗时刻。每一个日子也都如此宝贵,因为我们还在呼吸,依然能被洒向高耸的树枝、清晨的工作台或是心爱诗人墓碑的阳光所感动。”1994年,丈夫去世后,宝丽来Land 250胶片相机帮助帕蒂·史密斯度过了无法写作的艰难时光;2010年,她获得了 部手机,在朋友的启发下开始用手机进行艺术创作;2018年,她开通了社交媒体账户,持续发信,以影像与文字同当下时代建立联系。2022年,在隔离之中,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从社交媒体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部影像日记,记录下一年366天的珍贵时刻。 在《从昨日醒来》中,身为音乐人与作家的帕蒂·史密斯,融合古老与现代的记录方式,以简短克制的文字和相互关联的影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律,让过去与当下在纸上显影:手边的咖啡与墨镜、书桌上的琐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