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为了表达感谢,希望它可以振奋心灵,即便是在至暗时刻。每一个日子也都如此宝贵,因为我们还在呼吸,依然能被洒向高耸的树枝、清晨的工作台或是心爱诗人墓碑的阳光所感动。”1994年,丈夫去世后,宝丽来Land 250胶片相机帮助帕蒂·史密斯度过了无法写作的艰难时光;2010年,她获得了 部手机,在朋友的启发下开始用手机进行艺术创作;2018年,她开通了社交媒体账户,持续发信,以影像与文字同当下时代建立联系。2022年,在隔离之中,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从社交媒体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部影像日记,记录下一年366天的珍贵时刻。 在《从昨日醒来》中,身为音乐人与作家的帕蒂·史密斯,融合古老与现代的记录方式,以简短克制的文字和相互关联的影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律,让过去与当下在纸上显影:手边的咖啡与墨镜、书桌上的琐碎之
世界就像多彩的万花筒。从清晨天边雾蒙蒙的蓝灰到日落天边艳丽的紫红,斑斓的色彩每时每刻都围绕在我们身边。颜色在我们的脑海和想象中也同样丰富,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事物及其意义都会在脑海中幻化成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色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说所见所选所感都交织着色彩,我们反而很少停下来去关注色彩。而这本精彩的书让我们开始关注色彩。想想夏日晴空的湛蓝与深海不透明的钴蓝如何遥相呼应;想想绿色如何装点映衬整个世界:从脚边野花的嫩绿新叶到参天大树下茂盛柔软的苔藓,绿色无处不在;再想想红色是如何表达的:瓢虫背上衬着黑点的红色就像轻声细语,鲜红色的唇彩就像女性自信的声明,而延伸到天边的红色罂粟花田则像和声般和谐。 同样的色彩在不同文化中会引起不同的共鸣,而对于每个人来说,颜色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本书汇集了25个国家40多名顶尖摄影师的摄影作品,收录超过200张照片,为我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壮丽夜空,包括震撼世界的天体事件,星空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一些国家和地区著名的地标,还有远离城市光污染的自然以及自然与城市文明融合的场景。作者巴巴克 塔夫雷什是国际项目 夜空下的世界 的创始人,他精心策划了这本摄影集,其中很多图片是以前从未发表过的,用以展示夜晚天空的真实光彩,并提供专业的夜空摄影指南与天文科普,帮助你捕捉美丽的天空影像。
该书通过记者伊莎贝尔 弗朗柯(Isabelle Francq)整理的萨尔加多口述自己一生的创作经历讲述了世界著名摄影家萨尔加多如何从一名巴西的小镇青年,经历经济学专业的培训,成长为一位世界著名摄影家的成长历程和心路里程。作为一位以上帝视角拍摄世间万物而知名的摄影家,在该书的结束语中,萨尔加多如是说: 在我完成《创世纪》这部作品时已将近70 岁,我的精力几乎被耗尽。我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变化,从冷到热,从潮湿到干燥,此外,我徒步走了很远很远。 而这本书正记录了作者走过的那些路和路上的那些故事和思考。
50多年来,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一直倡导以诚实和道德的方式进行野生动物摄影,鼓励摄影师们不断挑战艺术自由、技术技能和叙事能力的极限。 本书汇集了 2018 年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 100 张获奖作品。它们出自 23 个国家的众多摄影师之手,因艺术价值与独特性而从 45,000 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这些作品的主题包罗万象,既有动物行为与肖像,也有珍稀植物以及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同时包括水下摄影、黑白摄影等特殊类别,为自然界的所有面貌谱写了一曲赞歌。每张照片均配有一段文字,记述了摄影师令人难忘的拍摄经历以及照片背后蕴含的意义 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生活方式、诸多物种的脆弱以及它们面临的威胁。这一系列作品不仅歌颂了地球上的生命与自然之美,也呼吁人类减轻对自然界的施压。
本书通过 生活 时空 季节 信仰 生命 五大摄影主题,帮助读者发掘自己独特的 摄影眼 。从艺术的角度、思维的角度、技术的角度阐述 摄影眼 的内涵与张力。力求给读者带来摄影观念和艺术欣赏上的升华与灵感,帮助读者构建起自己的摄影思路、培养起自己的摄影风格。因此,无论你是摄影的初学新手,还是专业级别的摄影高手,本书都能帮你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开发出潜藏你内心的摄影 眼光 。 本书是一本侧重于摄影意识、艺术修养和技术技巧的摄影书,与其他书所采用的灌输方式不同,其完全采用一种自由开放的启发方式。作者将诗歌、散文、随笔、日记等多种表现形式融汇于摄影创作和技术技巧之中,超越各类艺术的疆界,以生动简练的语言、轻松自如的笔调、超广角的形象思维视点,对摄影作品的构成、意境、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和
《街拍中国》通过影像的形式来呈现中国当下的一切人文景观:小到一条街,大到一个国,那些开怀大笑的瞬间,那些温馨甜蜜的场景,还有朝气蓬勃的少年 书中所选图片记录了中国街头巷尾百姓生活的日常景象 那些平常又不平常的生活瞬间,反映了真实的风俗民情、美好情感。鼓励大家关注大时代下的小细节,关注日常生活,反映人与城市景观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散布在全国上百个城市的摄影师的视角,不断积累,反映出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社会的变迁。
摄影家是构成摄影史的基本单元,他们用相机记录大千世界、人生百态,探索摄影艺术创作的诸多可能性以及摄影作品带来的社会影响力。每个中国优秀摄影家的成长都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进步,摄影事业日趋繁荣,一代代中国摄影人成长、成家、成名,他们怀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摄影艺术的热情,用影像记录和讲述着中国的发展故事。该书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专业教材之一,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针对众多摄影学子只熟悉外国摄影家而不了解中国摄影家,且对靠摄影谋生缺乏信心等现实问题而策划制作的访谈类图书。书中,作者带领学生通过与摄影家面对面的交谈,向我们展示了这些中国摄影家的成长故事以及他们对于摄影的坚定信念。探究前人的成长轨迹
50多年来,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一直倡导以诚实和道德的方式进行野生动物摄影,鼓励摄影师们不断挑战艺术自由、技术技能和叙事能力的极限。 本书汇集了 2019 年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 100 张获奖作品。它们因艺术价值与独特性而从 48,000 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这些作品的主题包罗万象,既有动物行为与肖像,也有珍稀植物以及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同时包括水下摄影、黑白摄影等特殊类别,为自然界的所有面貌谱写了一曲赞歌。每张照片均配有一段文字,记述了摄影师令人难忘的拍摄经历以及照片背后蕴含的意义 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生活方式、诸多物种的脆弱以及它们面临的威胁。这一系列作品不仅歌颂了地球上的生命与自然之美,也呼吁人类减轻对自然界的施压。
地处加勒比海北部、西印度洋上的岛国古巴,竟然有 唐人 ! 他们究竟是风光一时的 移民 ,还是颠沛一世的 遗民 ? 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掀开尘封的家书,凝视他们家中带着中国 文化基因 的老物件与来自非洲、西班牙的文化摆饰并置一室,甚至直面暴露在阳光底下的皑皑白骨,他们究竟是已经融入当地社会的 民 ,还是无奈地遗失了故土身份的 氓 ? 人为何要离乡? 这是刘博智一生的追问。他用尽半生,上下求索,跟踪拍摄和他一样流散在世界各地,背负着身份困惑并寻求文化认同的海外华人。 耗时十年拍摄、记录这个 古巴唐人 的故事,他是否已经找到了答案? 这是一部海外华人的 影像民族志 。从他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寻中华文化的符号,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发现华人性格的坚毅。 刘博智先生10年来拍摄了上千幅古巴影像,试图从古巴唐人的起
该书出自英国摄影作家、编辑杰玛 帕德利(Gemma Padley)之手,是她关于世界野生动物摄影史的一部研究梳理展示的合集。全书以年份为主轴,包括了150余年来的250幅经典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及照片背后的摄影师和拍摄故事。书中提到的摄影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他们有些本身就是环保主义者,有些还是环境与生物保护科学家,还有些是以野生动物为创作主题的专业艺术摄影师,他们标签各异、经历不同,但都深爱着这颗星球上的自然之地和野性生灵。书中,摄影师们用影像礼赞自然,也用影像真切地呼吁人类改变和自然的相处之道,以求切实做到保护自然、善待生灵。 全书图文并茂,除了颇具档案和欣赏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像和相关摄影师介绍外,还可以看到摄影技术的发展,看到环境与生物150年来的发展历程。同时封面封底中国野
本书采用大尺寸明信片的形式进行内容编排,并配备有简易相框,可以将喜欢的作品单独展示。本书由两届著名古建筑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苏唐诗先生历时六年拍摄而成,以细腻的画面语言,将故宫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娓娓道来,是了解、收藏故宫的理想读物。 9.5*6.8英寸大幅面明信片,承载更多画面细节。加厚高品质特种纸,收藏级全彩印刷,作者印厂盯印,实现精准色彩呈现,带来更优质的观看体验。中式古风装帧设计,精致礼盒包装,柔面膜手感加持,封面精美烫金。不惜工本打造卓越品质。赠送一枚纸质相框,可以将喜爱的作品单独展示,无需担心精美作品只能雪藏于书架。
50多年来,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一直倡导以诚实和道德的方式进行野生动物摄影,鼓励摄影师们不断挑战艺术自由、技术技能和叙事能力的极限。 本书汇集了2017年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的100张获奖作品。它们因艺术价值与独特性而从49,000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这些作品的主题包罗万象,既有动物行为与肖像,也有珍稀植物以及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同时包括水下摄影、黑白摄影等特殊类别,为自然界的所有面貌谱写了一曲赞歌。每张照片均配有一段文字,记述了摄影师令人难忘的拍摄经历以及照片背后蕴含的意义 鲜为人知的野生生物生活方式、诸多物种的脆弱以及它们面临的威胁。这一系列作品不仅歌颂了地球上的生命与自然之美,也呼吁人类减轻对自然界的施压。
本书用300多幅珍贵影像,书写百年青春史诗,再现一代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百年青春的影像都定格在这些照片里:1920年代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的青年1930年代历尽艰险奔赴延安的青年,1940年代怒吼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青年,1950年 热情、有理想、有献身精神 的青年1960年代上山下乡建设祖国的青年1970年代在时代变革中迈向新生活的青年1980年代理想诗意、屡创风潮的青年1990年代高歌 我的未来不是梦 的青年2000年代激情飞扬的奥运青年2010年代不愿躺平的创业青年2020年代负重前行的抗疫青年跟着他们的步伐,每一代中国人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青春模样。
《花赞:濒临灭绝的植物》一书是献给鲜花的赞歌,是呈与种类繁多的植物世界的礼敬,是讴歌这些丰富多彩的独特生命形式的敬辞。是作者与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以及植物园开展shiwuqianli合作的结晶。本书汇集十五年花卉摄影的精选图片,每张图片的中心一花独放,美轮美奂,立时吸引我们的目光。枝干处伸展出的花朵精美绝伦,植株轮廓清晰,勾勒简洁,毫无冗余,淋漓尽致地展现理查德 费舍尔的毕生才华。
本书作者是刘香成普利策现场新闻摄影奖得主。本书是刘香成的个人摄影集,也是为浦东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刘香成 镜头·时代·人"而准备的配套画册。画册本书从上海市文旅局审定的的253幅作品中精选出近200幅作品汇编成书,展现了刘香成先生镜头中的姿态、面孔和风土,传达了他清晰的摄影理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他的镜头中,中国改革开放后这四十多年的巨变如此直观、真实而伟大。刘香成的摄影虽是历史的现场记录,但是他的个人风格则是关注历史和潮流中日常的普通人状态,从而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爱,以数不清的方式,激励、鼓舞着我们,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本书采用每天一句箴言和一幅美图的方式,365天,天天都带给您愉悦和力量。每月的主题变化不断,从激情和勇敢到容忍和宽恕,告之我们应该如何爱,为何分享爱。无论您的人生正经历着什么,这些文字都会穿越时空,打开您的心扉,帮助您发掘自我潜能。
《和悦:美国 国家地理 摄影师的心灵之旅》是《国家地理》关于摄影和名人名言的一本精彩画册,书中配有深刻的名人警句和漂亮的图片,每一页都值得我们停顿、思考和吸收,每月一个主题,例如治愈、适应、接受和力量。无论你是面对失去,面对转折期,抑或是在寻找每日前行的动力,《和平》将为你的每一天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意义。
生态旅行者是指具有环保意识的旅行者,他们在前往某地旅游时不会破坏或改变那里的环境。他们带着好奇心,带着对文化和自然环境多样性的敬畏心,开启一段旅程,去学习,去探索。本书推荐了遍布全球的50条路线。这些路线可步行,可骑马,可骑自行车,也可划独木舟或小皮艇。本书为旅行者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攻略、简单易读的地图、每一阶段行程的信息,以及以环保的方式游玩这些路线的建议。
《看见,诗意的苏州园林》是一本专为展现苏州园林绝美风貌而编撰的摄影视觉图集。本图集由知名古建筑摄影师苏唐诗倾力打造,精心收录了其所拍摄的120幅苏州园林高清照片。每一张照片都经过摄影师的严格挑选,并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捕捉到了苏州园林那份独有的静谧与灵动。 通过长达十年的坚持与努力,作者用镜头完美地记录下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与风情。这本书不仅代表了高品质的摄影艺术,更为读者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让人们能够在书页间尽情领略苏州园林的无尽魅力。
本书介绍的是包括了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30余位各国摄影家的都市摄影实践。他们之中既有像阿杰这样的以纯粹记录都市全部细节为己任的摄影家;也有像桑德这样的通过为都市中人造像来聚焦都市生活形态的摄影家,既有像克莱因这样的以都市为自己的感情宣泄对象而在与都市的对抗中形成了自己风格的摄影家,也有像荒木经惟这样只把都市看成是一个欲望发生装置而始终在以摄影与之调情的摄影家。通过对这些观念、手法、风格各异的摄影家的了解,我希望读者能够发现,原来摄影是一种与活生生的现实有着如此亲和力的媒介;原来摄影是一种具有如此丰富表现力的视觉手段,而从此能够经常地将摄影与人类社会的各种实践联系在一起思考,就像这本书把摄影与20世纪都市生活联系在一起展示一样,从而获得对摄影这个“20世纪的媒介”的全新理解。如果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