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收录石守谦教授自1994至2007年间陆续发表的十五篇论文,共分五个单元,以元明绘画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纪。作者以中国绘画史的论述架构为经,以不同研究论题为纬,探索并示范中国绘画的研究方法。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关於中国绘画研究的方法与模式已有长足发展,其中以风格学的形式分析贡献最力,在时代风格的确立与特定风格系谱的建立方面,成果卓着,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局限。作者对此作了回顾与反思,质疑以西方狭义的「再现」(representation)标准来研究中国绘画的适当性,进而提出「画意」作为一种观看中国绘画的方式。「画意」一词原出自中国传统画史,但作者试图从艺术品与观者互动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将作品还原至创作初始的文化情境来理解其「画意」。全书以「画意」一旨贯串,於风
台湾地区地区东海大学教授蒋勋教授精研中西艺术,多年来致力于艺术普及工作,和年轻读者分享艺术欣赏的喜悦,在台湾地区地区享有很好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他认为,“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能只活在专家学者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启发现代人的生活,使之生活得更活泼、更圆满。成于90年代初的这本代表作,深入浅出地把华夏之美的传统介绍给大众,并和读者约定,“终其一生,我们不要失去美的信仰”。
中国古代艺术史“画必称宋元”,而宋画,又被称为中国书画的巅峰。《藏在宋画里的两宋史》系列图书是以宋画为根本,精选两宋时期绘画的名家名作,如宋徽宗、马远、张择端、李唐、米芾等,并以此为章节,分章讲画、讲画家、讲宋代历史故事。
概览早期绘画后,本书将带你饱览乔托以降每一位西方大画家的创作。四百五十多件旷世杰作的彩图细数西方绘画发祥至今的潮流、演变与辉煌,另设边栏提示相关背景。本书深入分析三十余幅巨作,包括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伦勃朗的《犹太新娘》、莫奈的《莲池》、凡·高的《自画像》等,由画面放大的局部深入大师的精神世界,提示作品底蕴,解释绘画技巧。
“在某种程度上,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基于日本艺术……”——出自凡·高于1888年7月15日写给弟弟提奥的信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军舰驶入江户湾,强硬地打破了幕府闭关锁国的状态,也推动日本艺术沿着港口涌向了海洋的彼岸。陶瓷、珐琅、漆器、丝绸乃至浮世绘,这些充满东方风情的艺术品在西方的大型展览会上一经展出,便迸发出灿烂的光芒。 众所周知,凡·高一生都痴迷于收藏浮世绘,但他并不是专享一位被日本艺术吸引的西方画家,劳特雷克和莫奈等人也为之深深着迷。虽然这些巨匠大多一生都未曾踏足日本,却在多幅作品中留下了对日本艺术的喜爱与致敬。 19世纪日本艺术究竟是如何飘洋过海,使印象派觉醒,甚至促成西方现代艺术的诞生?本书将为您介绍,艺术目前这段震撼人心的东西方艺术的永恒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