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博物馆只能带一本书,那么就带这一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典雅易懂,极尽绚丽,用情感而非技术来解读世界名作,能深切感受到作品里细微的情绪色彩,是一本品鉴美术作品的入门之作。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艺术之美,有人通过这本书欣赏世界,有人通过这本书寻找本心。 傅雷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之间,以他极富个人情趣的艺术领悟,没有断裂和沟痕地一以贯之,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每一名作得以与哲学、文学、音乐、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融会贯通,以这个高度分析作品,讲得引人人胜。在图片完整的基础上,结合傅雷讲解顺序,并增添“附录-名画列表”,便于读者在阅读时进行画作信息的索引。并在本书最后做了一个图解拉页,内容全面且有趣。
花,化也,生生之道也。花艺是极为普遍的艺术形式,但是将花艺与文史哲甚至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却是丽淑教授的创举!既是花艺,当然对于花要有种种的说明,然而花毕竟只是素材,必然要在一种脉络下才能呈现出意义,在此,丽淑教授将花艺与诗、史、文合而为一,此时当下的花艺便是道的呈现,所谓“由艺人道”也。诗以境为胜,以诗人花艺,呈现出生命不可言说的境界,烘托一种唯美的生活情境,让花具有了无比的生命力。而本书中典故的呈现,则说明人是在传统文化中学习意义的参与和创造,这才是真正的“史”。至于文,则是将生命哲理娓娓道来,然后将心得分享给读者,共同神游于太虚之间,逍遥于人间之世,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所在。
本书凝聚了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集体智慧,体现了高等学校美术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这是一部题画小品的书法作品集,是作者为自己的画所作的题款。书法是作者本行,质朴厚重,气息高古,自然能见出多年来积淀的功力,而这些题画诗与题画语或抒性灵,或论艺术,或品山水,三言两语、五字四句就把画图激活,引升人气,心留天趣,要言不烦,点到为止,独出机杼。比如题电话:“传遍千言万语,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题自行车:“偏爱直脊蹬永久,不喜弯腰爬皇冠。”又如“闹市多是过客,山中才养神仙”,“面壁隐人少,名家大师多。”此类对世相的观察,没有较劲使力,只是世事洞明之后的超脱,任意翻开一页,都能有所领会
这是罗杰?弗莱对塞尚艺术的经典研究,初版于1927年,它清晰,敏锐,具有高度的原创性,现在已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典范之作。弗莱本人就是一位画家,他拒绝当时流行的批评模式,提出形式而非内容才是艺术最基本的表达元素。塞尚的作品最切合弗莱的理想——对自然的一切方面赋予形式的表达。在此书中,弗莱既努力探究塞尚艺术风格的发展进程,同时也精密细致地推敲个别作品的内在构造机制。其结果是一部文采斐然、生动活泼的书,对画家和学习绘画的学生而言它拥有技法方面的价值,它还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充满真知灼见的洞察,展示了塞尚艺术不可思议的魅力。弗莱的生前至友弗吉妮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认为此书是弗莱最伟大的作品。
在整个东方绘画审美系统中,中国绘画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东方众多民族和地区的绘画中,中国绘画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且至今仍非常有影响和活力的绘画样式。在东西两大绘画审美文化系统中,中国绘画非常能代表东方绘画的审美特性。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得知解蒙娜丽莎到底在笑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艺术杰作绝不只是眼见之美那么简单。艺术家们通过符号来表达特定的含义,通常这些含义依凭着一套传统的符号语汇,在当时是受过教育的人们所熟知的,但对现代观赏者而言却已基本失传。让我们跟随作者理查德·斯坦普,踏上解开这些符号奥秘的探索之旅。 理查德·斯坦普著的《文艺复兴的秘密语言(解码意大利艺术的隐秘符号)(精)》共分为三个部分,循序渐进。第一部分概述了文艺复兴思潮的起源与发展,其波及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雕塑以及装饰艺术。第二部分针对文艺复兴艺术符号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色彩、几何、光影、比例、透视和姿势等,提供了一个覆盖广阔的导引,并使用例证详细解读。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围绕十数个主题,包括神话、战争与和平、
画作的丰富是经历的丰富,文字的深度是思想的深度。本书向您展现了一个华裔艺术家多年的创作心得、生活感悟、以及教育优思。视角拓及艺术以外的艺术家、与您诚挚交流。内容包括远西、墨水人生·漂不白!、教育归根结底是自我教育、没有地平线的世界、慢慢来等。
本书主要以李心峰及其团队十年间每年完成的年度学科发展报告和五年学科情况调研报告为前期成果和研究基础,参照、汲取学术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自2011年艺术升门、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诞生以来十年间该学科的学科建设、学科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回顾、总结与反思,以作为这十年的历史纪录并作为学科在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参照和镜鉴。课题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一是以文献资料为依据的十年间年度学科发展报告;二是以实地考察(田野工作)、问卷、数据统计等实证研究为依据的学科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三是对十年间国社科艺术学项目的发展、变化、立项内容、数量、管理方式等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写出调研报告。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搜集分析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
《中国书画美学概论》的作者是江苏省文史馆馆员、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教授徐志兴,书稿脱胎于徐先生于 1999 年出版的专著《中国书画美学简论》,此次出版的书稿是对书画美学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总结。 本书主要内容围绕三大方面:中国书画美学的思想源流、历代书画美学思想述评、中国书画美学理论十章以及附录中对近现代书画家的研究述评,涵盖书画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归纳出认识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基本规律。 本书的特点在于注重从不同朝代的书画名家的理论与实践中探索总结其美学思想的表现与特征,论述旁征博引,举例切中肯綮,体现一位专业的中国美学理论家的扎实功底。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永远不会陈旧的装饰形象。《中国龙凤艺术》紧贴广大读者的需求心理,从传统中走出新路,以简洁生动的文笔,精美诱人的I蛩稿,分七个章节,讲述了龙凤的历代演变和艺术特色,龙凤的种类、形式和常见绘画方法以及它们的装饰运用。并从实用的角度,节录了700余幅有艺术价值的龙凤图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编绘者创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图。
本书用随笔化的笔法书写艺术,对画作的美学价值及历史价值进行剖析,引领我们赏析浑厚大气的长卷风景——解读画卷中的深刻隐喻,娓娓道尽一条河流在历史中的故事,以及画卷背后独特的美学和中华文明史。《清明上河图》是中国艺术史绕不开的一张画,可是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去挖掘它的历史文献价值、民俗价值,这张画能够被肉眼看到的部分已经被显微镜反复扫描了无数遍。而郑轶写的,是那张“看不见”的《清明上河图》,层层剥开那些画面上喧嚣浮华,去找到隐藏于其中的那张“地图”——“成为人的艺术”。
陈运权、汪惠君编著的《宋人花鸟小品》侧重于宋画花鸟画的展示,选取 有代表性的花鸟画画作,赠送白描画稿。 它既满足普通国画爱好者欣赏,也能作为国画爱好者的参考和临摹范本。内容配有宋画赏析,让大众 了解宋画,并提高审美,达到 高的欣赏水平。
本书包括《怎样临帖》《书法百问》《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为邓散木撰写的书法入门之书。《怎样临帖》从执笔、运笔、摹与临、读帖、时间的安排、临帖应注意的问题、选帖与换帖、各家的特征和写法、书写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碑帖简介等十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临帖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详略得当,切中肯綮。《书法百问》由邓散木生前列就提纲,其女邓国治从其著作中摘选相关文字补文而成,全书罗列了100个书法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做了详细的解答,涵盖范围全面,问题具有针对性,是一部较好的书法入门读物。《欧阳结体三十六法诠释》是对《欧阳结体三十六法》中总结的“排叠”“避就”“顶戴”“穿插”“向背”等三十六条汉字书写结构的规律和法则的注释,并插配了相关的图释,诠释详细,图释精准,对学习书法者研习字
承接历史上好的东西,不是保守,更不是迂腐,而是一种精神延续。与其说我的画中充满了矛盾,充满了荒诞,不如说是现实中充满了矛盾和荒诞。与艺术无关的喧闹再多,无艺术之实的虚名再大,都改变不了我对真艺术的痴迷和爱重,这是我的生命,和我的衣食住行一样是种生活。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课题结项成果,从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中择取37个备受关注、充满争议的重要的、基础性的“主题”(包括核心概念、重要论题、基本学科)进行集中探讨,通过对各“主题”理论内涵发展衍变脉络的史学回顾与梳理,凸显20世纪艺术理论学术焦点与理论价值,系统展现了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理论学术成果及发生、发展全景。本书对我国艺术学基础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为增订再版,在原书基础上,根据学科发展增设多个核心主题,内容更加丰富,规模更为宏大。自初版以来,受到业内充分首肯,尤其受到相关专业本硕博同学与青年教师、科研人员热情追捧。本书第四编“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理论著、译书目”以近70页的篇幅,收录1900-2019共120年间我国艺术理论著、译文献达1200余条,具有珍贵文献索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