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盛天晔主编的《宋代花鸟》内容介绍:十分明显,宋人对花鸟画的情有独钟,正是源于“观天地生物气象”——这也是我们讨论宋代花鸟画的根本出发点,即在个人的主观精神作用下,通过静观生物气象以体验天人合一,从而与万物合为一体。这一观点系统地发展为“观物”思想,在宋人当中不乏其例。如周敦颐的窗前长出茂草,有人问及为何不将草除去,他回答道:“与自家意思一般。”意即草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是有共性的,通过观草之性便可进而观人之性。
中国花鸟画的写实风格以宋徽宗为始,至宋末元初的赵子昂结束。自元以后,写实风渐弱,写意风盛行。写意使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更加纯粹,同时,也带来了它的弊病——过于潦草。所以,至今写意画的精品并不多。
牡丹繁盛于中原,广泛种植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它的花朵硕大丰满,浓艳瑰丽、馨香馥郁,素有花王之称。唐代以来花鸟画家大都喜欢把牡丹作为十分重要的绘画素材,反复加以表现,或富丽堂皇,或笔致潇洒,神采飞扬,不断涌现出风格迥异、美妙动人的牡丹画作品。这些作品是我们了解传统艺术,学习传统技能的宝贵资料。《七彩牡丹写意技法(赤橙黄绿青蓝紫牡丹画法要诀)》所讲述的写意牡丹技法,是作者杨海滨多年来研习传统和创作实践的切身体会,希望能对花鸟画爱好者有所启示。
玛利亚·路易莎·塔格瑞洛著,金黎晅译的《时尚巨匠很好品牌幕后的灵魂人物》中的作品传达了一种不仅富于美感同时具有社会性,甚至通常带有政治性的立场。如果服装是面料的历史、时光的纬线,正如记者杰伊·科克斯在1982年发表的一篇关于乔治·阿玛尼的文章中写的那样,设计师其实是他们身处时代的解读者,他们为T台带来了艺术、文化和异国情调,甚至是新科技。创意天才和梦想家们通过服装秀和作品传达了自身对世界的奇妙视野。因此,本书所记述的设计师的历史几乎是带有童话色彩的,一些故事转瞬即逝,但却如此有生命力以至于注定要载入史册;另一些故事本身已然是传奇。他们是女装裁缝、创造者,或者是如今所谓的设计师;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是大师、是注定要名垂千古的梦想践行者。
这本画谱无论是在体例上还是在传统的把握上,都充分吸收了传统画谱的长处,同时又力求通过现代印刷手段将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及内在精神风貌彰显出来,注重画理画法的直观性、实用性,希冀于初习画者。 本画谱的主绘者是当代津门画派的代表人物霍春阳教授,他以其重视笔墨美,强调抒情性的小写意花鸟画艺术名重画坛。他笔下的梅兰竹菊绰约多姿,超乎自然之美,传递着清新、纯静、洒脱、高雅之风貌。另一绘者王冠惠先生师从霍春阳多年,深得老师的真传,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他俩珠联璧合、巧思精构的这本画谱,幅幅都能使观者感受到他们造型的至美、表意的至善、用情的至真。应该说,这是一本品位高、意境深,笔墨精的好画谱,既可用于入门,亦可用于欣赏研究,是习画者不可多得的范本。
康宁(四康)1938年生。少时学写意花鸟,出手不凡,就学于北京工美,注重写生,功底深厚,细致工润。后又受苦禅大师无私的亲炙十多年,勤而习之,多年如一日,得苦老真传。他的大写意画,赋形简洁精炼,用笔沉郁痛快,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墨色浑厚多变。除了向苦禅大师学习之外,他还上溯至文人画之源的陈白阳、徐青藤、八大等明清大师作品,兼取众家之长合一炉而冶之。 近年来,他继承苦禅大师的画风,但“师其意而不师其迹”,由题材、笔墨及表现手法上,不断地探索开拓,逐渐形成自家的形神兼备的风格面貌。他笔下的白鸭丰腴肥硕十分可爱,雄鸡则昂扬挺俊,有强烈活力。荷花厚重而笔法灵活多变,画鱼用笔简古,形态生动,堪称一绝。偶然设色作牡丹,秀雅高古,冷艳雍容,似乎画出花朵的水分生命和神韵来。这是古今画师所难,而他竟举重
国家图书馆藏《芥子园画传》(二、三集),原为郑振鐸书藏,是该画伟康熙四十年精印书之最初本,用纸细腻,颜色鲜艳,套刻精美,是代表清代印刷工艺水准的典范之作。此版本在设色、用笔、構圆等艺术造诣上都高出时下通行本,尤其是四色套印,层次分明,色彩鲜活,洵为印制技术兴书书画艺术的结合。该书传和一集已失传,二、三集存世不多,弥足珍贵。此次據国图藏本仿真複製出版,藉此一窥此一名画专的原始面貌,对于研究《芥子园画传》以及绘画史、绘画伟播史,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物;对于研究康乾之世的版刻技艺与套印技术,更是一个难得的范例。
盛夏的莲池,正浴沐在一片沁人的绿意里。鲜碧、茂密的莲叶,迎风舒卷摇曳,朵朵红莲、白莲亭亭玉立,散发醉人的清香。绿波成群鸭成双地悠游于花叶之间,点点浮萍与片片花瓣随波荡漾。远处蝴蝶在花间飞舞,还有燕子在蓝天翱翔。盈尺的莲塘里,正呈现夏日荷风满塘、欣欣向荣的景象。
《中国花鸟画题辞顾问》精选的中国历代诗歌、文句等,适合题写花鸟画用。全书根据绘画题材不同分为六卷,每卷又按若干类别编排,以便检索查阅。每卷后留有“自录之页”的空页,便于读者笔录自作诗文或自己喜爱的其它诗文。根据中国昼题辞的需要,《中国花鸟画题辞顾问》使用繁体字竖排。
盛夏的莲池,正浴沐在一片沁人的绿意里。鲜碧、茂密的莲叶,迎风舒卷摇曳,朵朵红莲、白莲亭亭玉立,散发醉人的清香。绿波成群鸭成双地悠游于花叶之间,点点浮萍与片片花瓣随波荡漾。远处蝴蝶在花间飞舞,还有燕子在蓝天翱翔。盈尺的莲塘里,正呈现夏日荷风满塘、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套图书为新推出的美术鉴赏类图书,在中国画领域,新工笔和新水墨的出现。他们作为中国画坛的新兴力量。本套图书旨在发现并梳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品格的美术作品集结成册,从而为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深受国内青年画家的好评。 本次共收录25名现当代活跃在工笔画坛的画家的新力作进行赏析,可领略当代画家的艺术水平。收录画家作品,皆以画面唯美生动,用墨设色淡雅,创作构图新颖,内容极富生活气息,并附有读者粉丝关心的名家工作室、画室的照片。具有很好观赏性、市场性、实用性,是广大美术爱好者参考、临习、欣赏案头图书。 本套图书规格比传统大16开稍大,比正8开又小些的特规尺寸,内文皆用200g哑粉纸,书本厚重大方适宜读者临习、欣赏,并坚持贯彻印刷质量,严格使用高光油墨
宋画一直是传统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以小品画为主。其特点是画面虽小,但却非常讲究画面的气韵、布势、构图,尤其讲究用笔用墨。《宋画临习(花卉)》重点讲解宋代经典工笔花卉小品《白蔷薇图》《出水芙蓉图》《吉祥多子图》《品字牡丹图》《杏花图》《夜合花图》的相关知识及临摹步骤。本书由李晓明编绘。
本套名家课徒稿临本系列,荟萃了近现代中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名家如黄宾虹、陆俨少、贺天健等的课徒稿,量大质精,技法纯正,是引导国画学习者入门的高水准范本。《于非闇花鸟画谱》荟萃了现代花鸟画大家于非闇先生大量的写生画稿,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和小部分花鸟画大家陈之佛先生的花鸟画作,分门别类,汇编成册,以供读者学习借鉴之用。
花卉写生一般认为是传统的白描写生,而忽略了直接以笔墨对物象进行描绘的写生方法,其实写生的基本宗旨,是一个以心.感物的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结合与统一的过程,它以特有的观察、构图、笔墨等艺术形式,以心手的完美结合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物”与主观精神的“我”之间的物我合一。白描写生是写生表现形式之一,然没骨与写意也是写生的重要表现形式。 早在唐代画家张躁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主张,那么,也就是说写生要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从自然界客观实物中截取与捕捉最感人最生动的场景。显然写生最重要的还是“感受”,本书成册不可能将当时场景与个人感受呈现于书中,无奈只能用照片的形式来诠释写生的一般要领。特别说明的是摄影仅能供写生的一个参考依据,并非写生就是去画照片。在此我特别要提到南方图片社及摄
内容提要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专题案例的形式,从广大中老年中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讲解了绘制中国画写意四季花卉的工具材料、基本概念、学习过
宋画一直是传统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以小品画为主。其特点是画面虽小,但却非常讲究画面的气韵、布势、构图,尤其讲究用笔用墨。《宋画临习(花卉)》重点讲解宋代经典工笔花卉小品《白蔷薇图》《出水芙蓉图》《吉祥多子图》《品字牡丹图》《杏花图》《夜合花图》的相关知识及临摹步骤。本书由李晓明编绘。
时下的中国画坛,正值创作与探索、追求手法与画风开拓深化的过程,其心态与取向由浮躁、浅薄、短期效应走向持重深重深厚与追求隽永的价值。众多画家的思维与涉獵表现出了更广阔的多向性:已经不再囿于简单的“现代”概念与欧美诸现代流派的拿来与抄袭、混血与合璧,而逐步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深厚积澱中去,寻找儒释道的玄机,寻找华夏黄土文化的纯情和博大精深刻、丰富而多彩的真正中华民族的现代文化与现代绘画。基于这样的艺术氛围,我们选编了《日本现代花鸟画》(1、2)两册,精选日本当代各层次的花鸟画家的代表力作共160幅,充分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日本画以及历代中国绘画都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继承与发扬。同时,将日本先进的工业、科技、设计等现代人文特性充分地表现出来。极度的精美、强烈
“平常花草——姚震西中国画作品展”共展出广西青年画家姚震西近3年创作的中国画作品60余幅,这些作品大多表现的是广西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平平常常随处可见的花草,画家个人的性情与审美特色在这些平常花草中得以充分展现。本书收录了这次展览的作品。
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本书为其花卉部分第三册,以单张册页的形式出版,既便于临摹,又便于装框装饰家居。书中主要展示了齐白石的花卉精品画作多幅,作品笔墨沉厚,造型简洁,设色浓艳,构图新颖,是广大喜欢齐白石艺术的爱好者的赏析和学习资料。
本套名家课徒稿临本系列,荟萃了近现代中国的国画大师名家如黄宾虹、陆俨少、贺天健等的课徒稿,量大质精,技法纯正,是引导国画学习者入门的高水准范本。 《于非闇花鸟画谱》荟萃了现代花鸟画大家于非闇先生大量的写生画稿,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和小部分花鸟画大家陈之佛先生的花鸟画作,分门别类,汇编成册,以供读者学习借鉴之用。
这本画谱无论是在体例上还是在传统的把握上,都充分吸收了传统画谱的长处,同时又力求通过现代印刷手段将中国画的笔情墨趣及内在精神风貌彰显出来,注重画理画法的直观性、实用性,希冀于初习画者。 本画谱的主绘者是当代津门画派的代表人物霍春阳教授,他以其重视笔墨美,强调抒情性的小写意花鸟画艺术名重画坛。他笔下的梅兰竹菊绰约多姿,超乎自然之美,传递着清新、纯静、洒脱、高雅之风貌。另一绘者王冠惠先生师从霍春阳多年,深得老师的真传,大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势。他俩珠联璧合、巧思精构的这本画谱,幅幅都能使观者感受到他们造型的至美、表意的至善、用情的至真。应该说,这是一本品位高、意境深,笔墨精的好画谱,既可用于入门,亦可用于欣赏研究,是习画者不可多得的范本。
看著名画家顾青蛟先生画虎已十多年,在我眼中,他笔下的虎是一种勇气,一种力量,一种人格坚挺的王者风范。虎为百兽之王,很难有机会接近它,更难于捕捉它震慑人心的那种骨子里的风韵和神采。生于姑苏润秀之乡的青蛟先生却心神追之,非要闯一闯这条险路,画出一只只啸傲山林、威震四野,打着顾家印记的无畏灵兽。这是一种地域人文的反差,也是画家的自我挑战,多年笔下已凝聚着勃勃的勇气。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和造型能力,使其成为画坛的多面手。几山水、人物、翎毛、走兽,样样拿得起,而且能出彩,使许多同道为之惊讶和钦佩。就走兽一门来说,牛、羊、猪、马、鸡、猴……挥之即来,无不神采焕然。狮虎又岂能难倒他? 颐青蛟画虎神形兼备。他以艺术家特有的敏锐目光,对虎的头脸、颈、背、腹、四肢、尾作过
宋人的院体工笔花鸟画作为我国古代写实花鸟画的代表,对工笔花鸟画的学习者来说,临习宋画是必不可少的一课。一幅工笔花鸟作品中,如果画面中有花无鸟,即使作者描绘的技巧再高超,也总会让人觉得有缺陷,这是因为画中动感不足、情趣不足的缘故。植物在画面中属于“静”的一方,而禽鸟活泼灵动,是属于“动”的一方,禽鸟在画面中的地位犹如“画眼”,是观众注意力之所在,也是作者最需要精心描绘的部位。从古到今,历代工笔花鸟名画中能成为经典并让后人耳熟能详的基本都是花、鸟并存的佳作,如五代的《写生珍禽图》、宋代李迪的《禽浴图》《鸡雏待饲图》、宋代林椿的《梅竹寒禽图》、宋人《驯禽俯食图页》、明代边景昭的《三友百禽图》等,不胜枚举。所以禽鸟的描绘无疑是每一个工笔花鸟画家所必须掌握的技术。李晓明编绘的《宋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