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半丁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一位诗、书、画、印型的画家,一生画笔不辍,创作了大量作品。花卉、山水、人物、走兽等皆有所长,尤其是在写意花卉方面,能够立足传统,化陈为新,自创一格。在花卉方面,他近师缶翁,远承陈淳、徐渭,同时,对恽寿平及扬州诸家也有深入学习,其写意花卉中既有吴昌硕的沉稳古朴,也有陈淳、徐渭的洒脱率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20世纪50至60年代是陈半丁大量创作花卉作品的时期,也是其艺术创作的高峰期,此时陈半丁画风更加成熟、稳定,其以秀雅含蓄、自然灵动的画风享誉画坛。《陈半丁花卉册》选取了陈半丁的四套花卉册页,部分册页正是其艺术高峰期的作品,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作者的艺术特色和杰出成就。
徐熙出身名门,虽未出仕,却以高雅自许,自称“江南布衣”。所画花鸟以平常所见为多,如禽鱼蔬果、蝉蝶芦雁等,富有平淡自然之趣;而且他以落墨为主,着色为辅,色彩淡雅,给人以朴素纵逸之感。《雪竹图》全用墨笔,既有线勾,也有墨色渲染,淡雅俊逸,具有清新之气。此种画风在北宋后期影响较大,对画院花鸟画风的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写生珍禽图》为明代画家边景昭所作。边景昭,字文进,福建人,一作陇西(今甘肃)人。曾任武英殿待诏,为宫廷作画。他性格夷旷洒落,渊博能诗,精画花果翎毛,继承宋代院体传统,以工整妍丽取胜。与吕纪齐名。设色沉着而妍丽,一图之中能描绘多种禽鸟。为明代早期花鸟画高手。深受赞赏,评价甚高。徐有贞《题边文进花鸟》一诗,当属比较公允的评价,诗曰:“边公花鸟冠当时,内苑皆
刘继卣,杰出的中国画家。以他高尚的品格、精湛的画艺为祖国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财富。他长于工笔、白描和重彩,后多面写意,融中西画法于一炉。他笔下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形神兼备,画法严谨,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本书收录他的小写意仕女、花鸟、走兽代表作品。
该书作者为我国工笔花鸟画家邹传安先生,长期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功力深厚,艺术语言丰富。大面积泼彩与工笔画结合的形式,使工致的物象与元气淋漓的背景吻合,其作品画面精妙、严谨而生动、典雅而厚重、清新而深邃,常能于物理中见人情,于人意中得天趣。他多年来深入生活,创作了大量的高水平国画作品,在全国各向展览中多次获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此书收入画家近期精品力作近30幅。
这是一本专门教你怎样画荷花的大众美术读物。画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创作实践,从广大国画爱好者的一般水平和实际需要出发,深入浅出而又较为详细地讲授了荷花的工笔画法、写意画法、绘画工具和材料,常用技法和具体画法以及创作步骤,荷花在风、晴、雨、露等自然现象中的形态,荷花配景与构图,提拔与用印等内容。
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与其学生——画家郑隽延先生编绘了《翅色斑斓--中国画五十一种鸟的画法》。本书为下册选入了体长在30cm以下,体形优美,羽色动人的小型鸟类共51种。主要是在我国北方常见的和在京津地区的鸟市上可以购到的一些小型鸟,还特别选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的一些美丽的观赏鸟。内容包括这些鸟的摄影资料、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各种姿态白描、写生、默写、工笔和小写意画法及示范作品等,供广大美术工作者、美术院校学生和花鸟画爱好者参考。 与以往其他绘画技法书相比较,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鸟的种类丰富、形态多样。书中将我国常见的鸟类,以及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形态羽色美丽的观赏鸟一一收录,既开拓了人闪的视野,使读者可以欣赏到各种鸟的优美身姿和灿烂的羽
日本今尾景年绘《景年花鸟画谱》于一八九二年出版,用木版套色套印,是以一年四季花鸟为主题的写生作品,分『春』『夏』『秋』『冬』四部,描绘题材异常丰富,其造型准确性远远超出穴芥子园画谱移,其生动性更胜过黄筌穴写生珍禽图移,曾是二十世纪初一些画家秘不示人的写生花鸟宝典,深刻地影响过中国二十世纪许多花鸟画大家,是花鸟画研究、学习用书。
《梅花喜神谱》,分别描绘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每图多一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图左边题诗四句,图上部根据花的情态标以寓意性画。
《写意牡丹》从学习国画的基本功讲起,分别阐述了学习写意荷花画法的方法、步骤、构图技巧,用笔、用墨和应当注意的其他事结合实际,讲解精辟透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充分体现出作者竭诚传授实践经验的意愿。对初学绘画者或已学有所长的读者都是很好实用的好书,亦可供有关院校美术专业师生教学参考。
徐熙出身名门,虽未出仕,却以高雅自许,自称“江南布衣”。所画花鸟以平常所见为多,如禽鱼蔬果、蝉蝶芦雁等,富有平淡自然之趣;而且他以落墨为主,着色为辅,色彩淡雅,给人以朴素纵逸之感。《雪竹图》全用墨笔,既有线勾,也有墨色渲染,淡雅俊逸,具有清新之气。此种画风在北宋后期影响较大,对画院花鸟画风的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写生珍禽图》为明代画家边景昭所作。边景昭,字文进,福建人,一作陇西(今甘肃)人。曾任武英殿待诏,为宫廷作画。他性格夷旷洒落,渊博能诗,精画花果翎毛,继承宋代院体传统,以工整妍丽取胜。与吕纪齐名。设色沉着而妍丽,一图之中能描绘多种禽鸟。为明代早期花鸟画高手。深受赞赏,评价甚高。徐有贞《题边文进花鸟》一诗,当属比较公允的评价,诗曰:“边公花鸟冠当时,内苑皆称老师 。
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与其学生——画家郑隽延先生编绘了《翅色斑斓--中国画五十一种鸟的画法》。本书为下册选入了体长在30cm以下,体形优美,羽色动人的小型鸟类共51种。主要是在我国北方常见的和在京津地区的鸟市上可以购到的一些小型鸟,还特别选入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外引进的一些美丽的观赏鸟。内容包括这些鸟的摄影资料、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介绍、各种姿态白描、写生、默写、工笔和小写意画法及示范作品等,供广大美术工作者、美术院校学生和花鸟画爱好者参考。 与以往其他绘画技法书相比较,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鸟的种类丰富、形态多样。书中将我国常见的鸟类,以及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形态羽色美丽的观赏鸟一一收录,既开拓了人闪的视野,使读者可以欣赏到各种鸟的优美身姿和灿烂的羽
秀勋先生的《新编梅谱》将付梓出版,这在梅界和画界可算是一大幸事。 看到书稿后,我感觉此书有如下特点: 选题上有新创意。我国部《梅谱》是宋代范成大所著,同时代的名画家宋伯仁著有《梅花喜神谱》。但历代的《梅谱》介绍梅花或从植物学角度,或从绘画角度,缺少衔接。《新编梅谱》将植物学上的梅与画家笔下的梅融入一书,是新的创意,它较好地解决了画梅不识梅品、栽梅不懂梅画的问题。其对梅花的推广,对画家了解梅花、师法自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内容上系统全面。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梅文化源远流长,享有的地位。历代以梅为主题的琴、棋、书、画、诗、词、文、赋,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梅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新编梅谱》以梅画为主线,融识梅、赏梅、画梅、咏梅为一书,又突出画梅必须识梅
赏花作诗,吟诗作画,以花入画,囊尽风雅花入锦。 梅、兰、竹、菊很早便被古代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成为数百年来中国画反反复复表现的对象。除此“四君子”,牡丹与荷花也常常是花鸟、小品画的常见题材。这些花卉植株的形象,早已成为承载古代文人雅士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一种艺术符号,于水墨清花间传达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风度与韵味。 本套“丹青锦囊”系列是以专题的形式收录中国绘画史上那些堪称代表性佳作的花卉小品,以梅、兰、竹、菊、荷花、牡丹分成六册,这些历代名作风格多样,线条流畅、生动,笔精墨 妙,反映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个性,供有志于了解或研习这类国画经典的读者欣赏品鉴或揣摩临习。对当代花鸟画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典范和详实的资料。 在观赏、临习这些画作时,
《实用中国画手册(梅兰竹菊篇)》重点讲解国画中梅兰竹菊的基本绘画方法,主要是针对国画入门初学者,通过写意表现的手法,分析梅兰竹菊的基本形态(花瓣、茎叶)的绘画方法,并配合文字作详实的表述与分析,结合范图,图文并茂。横开本便于读者临摹,实用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