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清选了中国古代花鸟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范本。包括:溪芦野鸭图、写生草虫图、白蔷薇图、双鸳鸯图等。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学习工笔花鸟画选择从宋人小品画人手,其原因就在于宋人重法,平心静气,一丝不苟,不见丝毫逞强气胜,故弄玄虚。《经典国画临摹实技:宋人·花鸟1》为作者李智精心挑选的宋代精美花鸟图画集,每张图都附有白描,很方便学习。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深受我国人民喜爱,有着悠久栽种历史,寓意富贵、繁荣、美好、吉祥的花卉品种一-牡丹花的绘画技法。作者均为中央工艺美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及画家。他们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讲解了牡丹花的形象结构、绘画步骤、表现方法、艺术处理、创作思路等等。本书内容深入浅出,易学易懂,指导性强,对初学者见效快,提高快,是学习牡丹花绘画的一条捷径。本书得到了中央美院朱乃正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参与本书编绘工作的还有刘晶京、滕佩英、郭文、原金、胡振声、蔚林、郭杰、白菡等。本书参阅了王少卿先生的《牡丹画稿》一书,在此深表感谢!
紫藤,别名朱藤、藤萝。豆科、紫藤属。原产我国,华北地区多有分布,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最为常见。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地区也有栽培。中国南至广东,北至内蒙古普遍栽培于庭园,以供观赏。花开可半月不凋。常见的品种有多花紫藤、银藤、红玉藤、白玉藤、南京藤等。藤萝与紫藤极为相似,花紫色,花色较淡。白花藤,总状花序较短,长10-15厘米,花白色,原产日本。多花紫藤,又名日本紫藤,复叶小叶多,老叶近无毛,常有13-19枚,总状花序特长,可达50厘米,花淡青色(浅蓝紫色)。荚果被黄褐色毡毛,原产日本,长江流域以南多有栽培。紫藤为长寿树种,民间极喜种植,成年的植株茎蔓蜿蜒屈曲,开花繁多,串串花序悬挂于绿叶藤蔓之间,瘦长的荚果迎风摇曳,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皆爱以其为题材吟诗作画。在庭院中用其攀绕棚架,制
就传统而言,学习中国画一直遵循临摹、写生、创作这些基本环节。通常从临摹入手,从技术上系统地掌握传统笔墨技巧。而写生则是画家了解自然,揭示自然奥妙,从而表达心理感受的必经之路。中国画的写生有别于西方绘画的对景式直观表达。西方绘画强调客观对象的相对真实性,基本上以直观感受直接表现对象。中国画写生则讲究“以心感物”,因为花鸟画的写生不单纯是一本动植物的图册,更关键的是体现出花鸟的神韵,在这里写生则变成了感悟、观察、提炼、再造自然的过程。 我国民间将喜鹊视为吉祥的象征,更是中国画中常见的创作主题。只有熟悉它、了解它的生活习性,经常观察它飞、鸣、食、宿,才能画出传神的作品。而喜鹊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也为写生带来了很便利的条件。 为了更好地写生,首先必须要掌握喜鹊的生理结构,才能
花鸟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花鸟画技法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学习花鸟画主要掌握用笔、用墨、用水的方法,其次是造型能力。由赵斌编著的《经典国画临摹实技(宋人花鸟2)》内容主要包括:花篮图、苹婆山鸟图、香实垂金图、竹鸠图、荔枝伯赵图、蜀葵图、倚云仙杏图等。
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与时代特征。他把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大胆融入文人画传统画法中,创出一代新风。其风雄宏博大、健康清新、生机勃发,具阳刚之美。其作品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交相辉映,具有的艺术形式。宋人米芾说:“心匠自得为高。”齐白石的绘画,能以其独特的形式,尽情抒发其诗人般的醇情与童心,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皆风格独具,而花鸟草虫更具特色。他的画寓巧于拙,能熟外求生,以书意入画,笔墨酣畅。常以单纯浓丽的设色与深重的墨色相映衬,墨块与极具功力韵致的线结合,浓淡干湿巧施,意味醇厚,富金石气,其所画荷花、茨菰、紫藤等皆体现这些特点。 本书收录的其草虫画作。每幅花作均附简单介绍,内容包括:长宽度、款识、作花年份、纸本设色、装裱形式等。
《国画名师指导·写意花鸟——李化奎写意花鸟技法》是“国画名师指导”系列中的一本,由画家李化奎编写。全书共5章,包含了花鸟画的分类、笔法、墨法、色法、构图、配景和题画诗等基础知识,葡萄、沙枣树、马鸡和鸭子等具体画法以及教学欣赏等内容。《国画名师指导·写意花鸟——李化奎写意花鸟技法》还附赠1张DVD教学光盘,包括典型案例的教学录像、典型素材和范例效果欣赏文件。 《国画名师指导·写意花鸟——李化奎写意花鸟技法》图例丰富,讲解细致,步骤清晰,对于正在准备提高国画写意花卉绘画修养和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程和临摹范本。
据开卷数据,甄选关键词,此次的题目共有5个,如下 国画一学就会(大字大图版):牡丹 国画一学就会(大字大图版):鱼 国画一学就会(大字大图版):花卉综合 国画一学就会(大字大图版):山水云树 国画一学就会(大字大图版):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四友,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形象,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同时也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四友图·梅兰竹菊百图清赏》让您在欣赏四友的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悟到她们清逸,高洁的品质。
本套丛书内容详实,尤其侧重于基础技法的讲解,在笔法、墨法、色法、水法及构图方面论述充实,文字与图解相对照便于初学者自学。 本书选择的写意花鸟、山水、草虫、梅兰竹菊4个题材深受广大中老年朋友喜爱,全书切中老年人学画心理,总结老年人学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融入到具体技法讲解中,使本书更具实用价值。
紫藤亦称藤萝、朱藤,豆科,高大木质藤本,茎蔓喜攀援,缠绕上升,老藤皮深土灰色,盘曲依附它物,春季开花,花序生于新枝或叶腋处,总状花序,长20—30厘米,盛开时花朵有小柄,长于主花梗上,呈蝶形花冠,花冠大,呈下垂状。花芳香,有红紫色、蓝紫色和白色数种。奇数羽状复叶,互生,7-13片,卵形,先端尖。藤萝在我国分布很广,尤其东南沿海一带最为常见,藤萝的生命力很强,寿命可达百年,因而有千年古藤之说。 作为花鸟画的题材,它的藤蔓柔韧张弛,尤其适合写意画线条的抒写与情绪的表达,花束滋润,适合水墨与色彩的运用。它繁复,宜大创作,它也清新淡雅,宜小品,因而成为许多画家百画不厌的题材,杰出的大家有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等。 本书介绍紫藤的一些基本画法,旨在提示学习路径。对藤、叶、花的画法做简明的介
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与花鸟画原是人物画的附属,主要是应用在人物画中作为配景与点缀,唐以后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文观念的更新以及审美情趣的变化,山水画、花鸟画也先后独立成科。从此,花鸟画开始大放光彩,历代大家辈出,这一画种因而也成为中国绘画的杰出代表而称誉世界艺林。 两宋是花鸟画历史上的个鼎盛期,也是宮廷绘画的高潮期,作品工整严谨,精美绝伦,造就了写实性花鸟画的高峰。自元至明清,由于文人的参与,引发了传统花鸟画审美和技法的嬗变。文人画注重抒写胸中逸气,并强调诗书入画,文人花鸟画因而也将中国画中极具特色的写意风格推向了。近代以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催化,由海派领衔的近代花鸟画应运而生,既传承了明清文人画的衣钵,更将其转化为平民艺术。这一阶段的花鸟画,以彩墨互映、形神兼顾的时代风貌,
本套书选取了工笔画中大家比较喜爱的题材,像百花、禽鸟、草虫、仕女,以这些题材为描摹对象,绘画作品请工笔画家描绘,读者可以直接临摹。每册书不详细的基础知识详解,还包含几十幅线描画稿作品。每幅作品的线条优美、结构明确、形象生动,使读者轻易领会艺术之精髓。 本套书不仅具有上手快、学习简单方便的实用性,也具有的欣赏性,可供广大工笔画爱好者、美术院校的学生及老年人绘画爱好者临摩学习,为他们提供一条学习工笔画的便捷之路。
当时从张熊学画者甚众,他授徒有一套由浅入深的方法,课徒画稿二百余页。一九二二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子祥课徒画稿》,共分四册。册为春季花卉,第二册为夏、秋季花卉,第三册为冬季花卉,第四册为果蔬、草树芝石、鱼鸟昆虫、翎毛花卉、条屏和册页。初版为石版印刷,材料为宣纸,线装,多次再版重印,在当时影响很大,广为传阅。现根据上海中华书局一九二二年初版《张子祥课徒画稿》,重新编辑为《春夏花卉》《秋冬花卉》两册影印出版,以供广大读者学习临摹。
盛夏的莲池,正浴沐在一片沁人的绿意里。鲜碧、茂密的莲叶,迎风舒卷摇曳,朵朵红莲、白莲亭亭玉立,散发醉人的清香。绿波成群鸭成双地悠游于花叶之间,点点浮萍与片片花瓣随波荡漾。远处蝴蝶在花间飞舞,还有燕子在蓝天翱翔。盈尺的莲塘里,正呈现夏日荷风满塘、欣欣向荣的景象。
《案头画范(李晓明画牡丹)》介绍了牡丹花型的基本变化、花蕊、花和花苞的向背,叶子的结构、芽子的画法、枝干结构画法等绘画技法。画家李晓明擅长工笔牡丹创作。他以牡丹为题材的作品,在继承中国花鸟画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宋画一直是传统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多以小品画为主。其特点是画面虽小,但却非常讲究画面的气韵、布势、构图,尤其讲究用笔用墨。《宋画临习(花卉)》重点讲解宋代经典工笔花卉小品《白蔷薇图》《出水芙蓉图》《吉祥多子图》《品字牡丹图》《杏花图》《夜合花图》的相关知识及临摹步骤。本书由李晓明编绘。
《中国画名家作品选粹:藤萝》致力于遴选和收录历代流传有序的有关梅兰竹菊的重要作品,它们散见于海内外各个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机构及私人藏家手中,难免让我们时有难窥全貌之憾。今我社以陆续搜集整理刊出的方式,辅之以精良的印刷和尽量整体而全面的出版面貌,使历代梅兰竹菊的流变有迹可循,有据可考,这对广大学习者和收藏者来说,不啻为珍贵的文献资料,亦切合当前的中国画教学实践,使之具有不无裨益的助力。
孙其峰先生是好读书、勤于思考与写作的美术家。他谙熟传统画论,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善于把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他不盲从于各种流行观念,即便在各行各业都实行“政治挂帅”的年代里,也总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讲课精于比喻,深入浅出,富于智慧和幽默感。他既关注艺术之“技”,也关注艺术之“道”,先后写下了大量的随笔,涉及画史、书史、画论、书论、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当代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的种种问题,言简义赅,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在其峰先生的艺术生涯中,这一部分内容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本书主要是从先生新时期以来的笔记、谈话与讲课记录中摘编整理而成的,只选择论书画篆刻的代表性文字;作为语录体,以简要、明了为宗,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对少数较长或重复的句子作了删节;为了阅读与查寻
为方便广大读者欣赏和学习传统绘画技法,我们策划了《中国名画点击》丛书(第二辑),每册精选历代名家有代表性的作品若干件,局部放大,近于原寸,力求毫发毕见,再现原作神采。本册收入现代画家陈佩秋的花鸟画作品,凡六件。
人类绘画艺术无不是对事物认识的一种特有表达方式。而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将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又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通过假物喻人,给自然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格,使人的思想在自然界中得到了净化。 沈子琪女士历经人生诸多艰辛,虽为生计家务操劳,但未成为庸碌之辈。她之所以在画竹的艺术上取得了不输于科班者的造诣,其原因有三:一、具有相应的艺术天赋;二、受其先生子龙的影响;三、得益于敬佛的清净心性。她擅长写竹,尤爱竹的品格,先生子龙形象地比喻竹有九德——高节、虚心、宽怀、坦荡、柔韧、潇洒、灵秀、清气、优美。此九点感悟反映了子琪女士现阶段的思想意识,竹的自然特征与人类崇尚的精神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可谓和谐相应,不失一德。 本书着重分析介绍竹亚科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