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是活跃于清初的四大僧人画家,画史上合称“四僧”。其艺术风格和主张与同时期的“四王”等画家有着明显的差别,共同构成了清初画坛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观。“四僧”的绘画以其强烈的个性及艺术特色,深受之后的“扬州八怪”和“海上画派”画家的推崇,影响所及直至今日的中国画坛。本卷尽可能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四僧”作品,按作者划分、以年代先后为序进行编次,并附录诗文题跋和简要说明,为读者提供一份欣赏和研究“四僧”艺术的珍贵资料。 本书是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系丛书之一,本书彩色图画,印刷精美,并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内容直观而又清晰,是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精品的一个重要途径,本书既可欣赏也可珍藏,集两者于一身,实不可多得。
张大千(1899—1983),二十世纪中国 杰出的画家、书画鉴藏家之一。张大千是我国近现代 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在收藏市场中也极受欢迎,拍卖价格屡创新高。本书收录张大千 收藏价值的作品,均为大尺幅作品,堪称神品。在体例规范上,既有全貌展示,又有局部放大,附画作具体信息及内容解说,旨在成为临摹、鉴藏、研究张大千的 精品之作。
刘东瀛的工笔花鸟画,兼工带写,传统艺术功底深厚,生活气息浓郁,创新意识寄寓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她的画不为新而新,在平中求奇,在表现自己的切身感受中求新意,她涉猎了宋画、明清和近代名家之养分,并将其提炼与自身风格融合,形成了如此自然、朴实、优雅的真风格。《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刘东瀛》一书中将其历年来的精品180余幅收录,以飨读者。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陈子庄》是一本富有创意,又具有可读、可赏性的精美画册。全方位立体展示作者个人的风貌、作品的风格。
蔡鹤洲在美术上是多面手,除擅长各种题材的国画外,曾从事过连环画、舞台美术设计等工作。他长期勤奋于国画创作,获得显著成绩。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解放后的作品大都反映了新时代的面貌。当年宝成铁路通车后,他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创作,绘制了巨幅山水画《蜀道如今不再难》,歌颂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成就和广大人民忘我劳动的精神。
《王时敏精品集》是国画爱好者学习国画的优佳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隋易夫,自幼爱好文学与美术,长期以彩墨画为工作余事。潜心研究和创作实践已五十余年。他擅长写意花鸟画。其艺术主张是“以主体情感重新塑造客观物像”;创作方法是“随意变形,形随意变”。代表作品有《净土》、《蟠桃》、《蕉荫息鸟》、《春风得意》等。他曾负责创建青岛画院;先后在南京、武汉、济南等城市举办个人画展;曾出访日本作艺术交流。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我国近现代绘画艺术之杰出成就,编辑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大型系列画册,将陆续选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绘画大师作品出版专集,供专业者及艺术爱好者研赏。
我国画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鉴赏学家董寿平先生,1904年2月17日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汾河岸畔的杜戍村一个诗书世家。其高祖董霁堂是清代中叶书法名家;祖父董文焕是清咸丰翰林,以诗书驰誉京都,为清代诗人、书法家、音韵学家;其父董维藩亦善书画,尤以收藏文物图书称著,藏书十余万卷,堪称河东家。 1921年,董寿平由山西省立一中转入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1926年毕业于北京东方大学经济系。因自幼深受诗书家庭熏陶,他无意仕宦之途,立志学画,刻苦自学,经常去北京故宫博物院观摩历代名家书画,潜心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初步形成自己的清新画风,1931年作品在北平问世,深得京华画坛人士赞誉,确立了画家的地位。
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加之新安地区雄奇秀丽的黄山、白岳、新安江等自然美景,促使此地产生了大量的画苑人才,新安画派即在此社会背景之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的。
毕加索永远是一位充满生命激情,充满创造力,同时也备受猜疑和争议的艺术家。如果说他的创造精神和动力来自于他旺盛的生命力和不可遏止的情感的话,那么,他的备受猜疑和争议则多少与他的超常的智慧以及咄咄逼人的欲望有关,正因为这样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样的富于魅力而又令人难以捉摸,因此,这才是永远的毕加索。本书收录了了毕加索独特的版画艺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