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敏、童中焘编著的《中国山水画的透视》首次出版为上世纪80年代,印数达到几万册,是美术工作者人手一本的经典读物。本次出版是对经典图书的重新编辑与修订。书中列举了大量图例,为读者阐述关于山水画创作的透视问题。内容详尽,经典。特别适合当下对于中国画创作和研究工作。
明代 七子 之一王世贞不仅以诗文名世,其书画收藏与鉴赏亦独步一时。王世贞收藏宏富,书画真迹经眼颇多,前人书画论著更是稔熟于胸,从其所辑《古今法书苑》七十六卷、《王氏书苑》十卷、《王氏画苑》十卷中可略窥一斑。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是明代重要的书画史研究资料,对书画的追溯源流、品评优劣往往带有一定的研究成份。《题跋》详细记录了明代书画的流通,展示了明代文人生活的真实侧面,也是探讨王世贞书学、文学、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书画跋跋》正编三卷,续编三卷,是孙鑛针对王世贞书画题跋所作的题跋,或推其说,或辩其讹,或补其阙,议论翩翩。正编依次是墨迹跋、碑刻跋、画跋,各一卷,续编亦如之,共计四百二十六则。本书中《四部稿》底本采用明万历五年王氏世经堂刻本,《续稿》底本采用明崇祯刻本,均校以《景印
本书是一本针对国画基础学习者使用的入门技法书。书稿着重对国画蔬果的一些元素,如蔬菜类的大白菜、南瓜、丝瓜、红薯;水果类的葡萄、荔枝、柿子等,进行了分步骤介绍,搭配了详细的文字解析。收录的蔬果元素形态多样、造型生动,不但有作品元素供临摹,其提供的讲解也相对详细,适合向广大读者推荐,是初学国画者学习蔬果画的资料。
民国时期,鲁迅和郑振铎收集北京琉璃厂、荣宝斋、松华斋、上海朵云轩、九华堂等斋馆笺纸藏版,精选其中的331幅古今名人画笺,木刻精印了《北平笺谱》。今从中精选100幅汇编成本书。
《野兽出没——大英博物馆的动物版画》,独家展现了大英博物馆之珍品、世界名家之作品,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你所不知道的背后故事。搁浅的鲸鱼、鹿豹、怪胎猪、著名的豪猪、丢勒的犀牛……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些奇特的生物就是野兽。它们创作于15世纪至19世纪早期,其中包括丢勒、戈雅、斯塔布斯和比尤伊克等名家之作。这本书不仅看上去就有趣、好玩、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它充分探讨了人类对动物世界永不止息的好奇心。
《经典绘画临摹范本:任伯年(小品篇)(六)》介绍了任伯年为清末著名画家,天资卓越,绘画题材涉猎广泛,人物、山水、花卉、禽鸟无所不擅,其笔墨纵横、简约潇洒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经典绘画临摹范本:任伯年(小品篇)(六)》为任伯年小品画部分的第六册,以单张册页的形式出版,既便于临摹,又便于装框装饰家居。书中主要展示了任伯年所创作的小品画佳作多幅,画面笔墨功力精湛,设色清新雅致,造型简练生动,构图新颖巧妙,实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欣赏、学习的难得资料。
文徵明画作以山水为主,兼作花卉、人物,画面清雅秀润,极富文人气息。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者源自沈周、吴镇及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线条劲健洒脱,于粗简中见层次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用笔细腻,画面规整,秀润而清劲,精熟而稚拙,是为文氏山水主流。 文徵明善书法,篆隶正行草皆擅,尤以小楷名著海内,师法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温纯精 ”,誉为明楷 。行草深得“二王”、智永笔法,融黄庭坚、赵孟頫气韵,严整而舒婉,清劲而飘逸。隶书取法钟繇而“独步一世”。其书有君子清雅中和之风,为赵孟頫后 人,继祝允明之后主盟吴门书派。 本书将文徵明在画面上题写的画题、诗词、文跋进行汇萃,旨在让读者 好欣赏其作品。
《中国画技法大全:皴法析览》包括以面为主的皴法、以点为主的皴法、以线为主的皴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
吴昌硕的题跋在章法上,尤其是多行多字数的题跋,经营独到,打破常格;注重整体效果,往往竖成行,横无列,每行字数不一,但紧凑、气势贯通。其字形大小、长短、宽窄、行笔快慢、墨色燥润,兴之所至,放情而书;随体布势,随字而为;使全篇有疏密、收放、丰茂、虚实之整体关系,获得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趣和起伏跌宕、欹正相生的旋律和节奏。 本书对吴昌硕的题跋进行了汇总,旨在凸显其苍茫古厚的独特风格,借以深刻认知昌硕先生以古雅雄健、朴拙苍茫、气韵醇厚的书法艺术风格及成就而成为中国书法 具有开创性的一位大师。
吴昌硕的题跋在章法上,尤其是多行多字数的题跋,经营独到,打破常格;注重整体效果,往往竖成行,横无列,每行字数不一,但紧凑、气势贯通。其字形大小、长短、宽窄、行笔快慢、墨色燥润,兴之所至,放情而书;随体布势,随字而为;使全篇有疏密、收放、丰茂、虚实之整体关系,获得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趣和起伏跌宕、欹正相生的旋律和节奏。 本书对吴昌硕的题跋进行了汇总,旨在凸显其苍茫古厚的独特风格,借以深刻认知昌硕先生以古雅雄健、朴拙苍茫、气韵醇厚的书法艺术风格及成就而成为中国书法 具有开创性的一位大师。
郑板桥绘画艺术作品跋文突出的特点,是以题写诗文、画论见长。郑板作品题款多用即被目为“狂怪软媚”的“六分半”书体,即“篆隶之法兼入行楷”,蹊径一新,使整体呈现出高雅清新、卓而不凡的儒雅之气。章法布局错落有致,画面气韵生动飘逸,笔墨酣畅淋漓。在疏淡萧散的墨竹、兰、石间以精严妩媚、提按多变、端庄内敛的书法诗文一同题跋,自然相映成趣。 郑板桥作品题跋的艺术思想尤其体现在诗、书、画、论、小唱等内容构件的有机结合中,题跋内容深遂,富有人文思想,其一生坎坷形成的孤高倔强、不落时俗的性格,也常常流露于作品题跋之中。
董其昌的书法题跋的风貌虽然多变,但仍是以古淡秀雅的风调为 。他的书法学宗帖学,一般认为,其楷书初学颜真卿、虞世南,后学《黄庭经》和钟繇小楷,带有行书笔意;行草取法二王、颜真卿、怀素、杨凝式与米芾。他的题跋书风虽然表现出了自己的艺术面目,但仍可窥见古人之遗规。这说明,往昔笔墨经验对其书法的影响并没有消泯,古法之精华已然融化到他自己的笔墨性格当中了。 他用其 魅力的笔墨韵致抒发内心意趣,体现出笔墨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将书、画、诗文一起的意象形态表现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高凤翰,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扬州八怪』之一。又名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晚号云阜,晚署南阜左手等。山东胶州人。曾任歙县县丞和绩溪知县。在官场派系斗争中,受诬下狱,右臂病残。罢归,精心书画,改用左手舞文弄墨,自称『丁巳残人』,尤嗜砚,藏砚千,皆自为铭词手镌之。著有《南阜山人诗集》、《砚史》等书。 高凤翰在书法、绘画、诗作及篆刻和藏砚等诸多领域都有为人称道的成就。其书法从右手创作到换用左手是书风的分水岭,右手书法严谨流畅,左手书法上溯魏晋风格,继承元明笔法,气韵流动,古趣横生,明清两朝数百年间以左手擅长书法的,尚无人与之媲美并列。其绘画主工花卉山水,画法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笔致奔放,用色尤为别致,宋人雄浑之神
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于一炉,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绘画在艺术性上的广度与深度,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一幅绘画画成之后,在画面上题写画题、诗词、文跋,不仅能增加文学和历史的趣味,以扩大画面的文化底蕴,而且能通过书法题跋,与画面形象结合一体,使画面形式 丰富、立体,从而构成中国绘画独特的形式美。 本书收录 画家黄宾虹绘画作品题跋,黄宾虹在题画的时候,其书法则写得 加从容,他有时自作题画诗,有时摘录前人题画诗、文,有时夹叙夹议,都颇耐品味。他的很多论述,都很好地融入到了题款中。他在自然的书写、同时也是精心的画面经营中,展示出了另一番境界:书法中所称担夫争道,争中有让,即画中之布白法;争而后有气,气愈足则让处皆是力。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丛书选取的题材均是齐白石作品中有较强艺术表现的内容,在已有的虾、蛙、鸡、荷四本基础上,再精选蟹、鹰、鸽、桃四本延续出版,创意独到,对照生动,安排智慧,授人灵活,是目前市场少见的学习类性质绘画读本。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丛书选取的题材均是齐白石作品中有较强艺术表现的内容,在已有的虾、蛙、鸡、荷四本基础上,再精选蟹、鹰、鸽、桃四本延续出版,创意独到,对照生动,安排智慧,授人灵活,是目前市场少见的学习类性质绘画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