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经典:世界水彩600年》回眸600年来世界水彩的发展,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水彩艺术由理性、自觉、意向直至追求精神和谐的发展足迹。更为重要的是,水彩艺术的发展,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水彩艺术由理性、自觉、意向直至追求精神和谐的发展思潮的所有思考与任务。对于艺术创作的理想,每一个艺术家的天性中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600年的水彩发展当然也是600年的艺术发展,它唤起了我们内心的审美反应和审美愉悦。水彩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中的综合价值比任何出自媒介和画种单纯谈论水彩的意义大得多。
《古元水彩画珍藏集》是配合我社收藏的150幅古元水彩画精品展览而出版的,作品内容涵盖古元各个时期的创作,主题上以人物、生活劳动场景、风景为主,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展示了作为水彩画家的古元先生的成就,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出版价值。
很少有学生意识到,要想把作品画得鲜明亮丽必须巧妙地处理好阴影部分。王金成就是一位深谙此道的大师,在本书中他展示了出神入化的技法。 他依循一条令人激动又合乎逻辑渐进的路线,先是将各种材料与作品有趣地结合,构成充满光线的组合,利用色彩增强光亮,设计不同的色彩对比区域,采用方式利用色调明暗对比,用鲜明显著、引人入胜的手法捕捉光影。 接着就是本书的关键所在。在演示如何制作充满生机,光亮鲜明的作品的同时,王金成也指出在构思画面时阴影部分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绝妙的分解展示,他教我们如何运用各种阴影创造出亮丽的色彩。他展示了如何混合阴影部分的色彩,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绘制不同的作品。 王金成还展示了如何利用光与影,妙语连珠,由浅入深的说明引导观赏者的眼睛浏览画作,最终停留在精彩之处
《水彩经典:世界水彩600年》回眸600年来世界水彩的发展,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水彩艺术由理性、自觉、意向直至追求精神和谐的发展足迹。更为重要的是,水彩艺术的发展,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水彩艺术由理性、自觉、意向直至追求精神和谐的发展思潮的所有思考与任务。对于艺术创作的理想,每一个艺术家的天性中都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600年的水彩发展当然也是600年的艺术发展,它唤起了我们内心的审美反应和审美愉悦。水彩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中的综合价值比任何出自媒介和画种单纯谈论水彩的意义大得多。
《郦纬农水粉静物》收录了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油画家学会会员、浙江油画家协会会员、历任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副校长郦纬农的水粉静物作品九十多幅,都是作者几十多年来教学成果的总汇。这些作品的风格和画法比较适合广大美术爱好者和艺术院校的考生临摹。
水彩是美术创作重要的类型之一,从 1715 年传教士来华教授西画算起,水彩画传入中国至今正好是三百年历史,而尤以近百年来的中国水彩艺术清晰而独特的发展脉络,并对近现代中国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书旨在通过收录老中青三代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知名水彩画家作品,读者领略名家风采,感受精品魅力,以此折射当今我国水彩画的发展动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展现回顾、欣赏并珍藏之。
蔬果是水彩绘画的重要主题,它们有着千变万化的形状、颜色和质感,吸引着人们去描绘。 本书是美国水彩画家Billy Showell 编写的水彩蔬果绘画技法书。书中通过9个章节,对水彩画需要准备的工具、线稿的绘制、构图、调色方法、上色技法、光与影的绘制、白色蔬果的绘制、花朵的绘制和细节的绘制都进行了细致地讲解。结尾以球茎甘蓝、南瓜、柠檬、浆果4种蔬果的绘画范例,帮助读者练习水彩蔬果的绘制。本书绘图精美,案例典型,讲解细致,实用性很强。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陆阳工作室精品课程·色彩静物》主要内容简介: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附中学生的整体素养和20世纪80-9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个方面是学生数量的增加。相比过去多了三四倍,这必然影响到学生入校时所应具备的专业水准。(现在每年报考的人数和过去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第二个方面就是来自升学的压力。由于扩招后人数的增加带来的专业水平的下降,加之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私人美术考试培训班的兴起,附中当年学生不愁考不上美术学院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了。况且,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文化课的要求相应提高了难度。从我个人角度来看,附中学生所承受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方面的压力,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多少有一些残酷,这也许是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缩影吧。
本书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邀请200余位当代中国(包括港台)优秀画家,以联合国192个成员国家标志性文化象征物,如建筑、风光、民俗风情、国花国鸟和联合国机构等为创作主题,进行了“同一个世界”中国画创作。参加创作的200余位画家涵盖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其中很多画家都是在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和省市美协主席、画院院长和国家一级美术师。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画家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用中国画艺术,描绘着世界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记录下了世界多元文化的灿烂。 《同一个世界》的创作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尊重、喜爱。它将载入奥运的史册,在世界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也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