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书为近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谈艺文论的编选,全书将沙孟海的书法篆刻艺术文献著作、诗文、课稿和书信重新编选汇总,分成书法和篆刻两大章节,书末附沙孟海年表。全书编选严谨,条例清晰,适合书法、篆刻学习者参考研习。
舞台技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应用技术也比较多。从大的范围来说,剧场的舞台技术、布景制作技术、灯光技术、音响技术、绘景技术(指绘制布景表面效果)等都可以称作舞台技术,从小的范围来说,主要指布景制作技术,此外还包括幕布制作和流动性舞台机械制作技术。 本书从四个方面来谈舞台技术。一是布景制图,着重研究布景制图的方法和对绘制图样和图线的一些约定。二是幕布,重点研究幕布的具体制作技术。三是布景制作,主要研究布景的基础制作和拆卸、安装以及演出迁换的具体方法。四是舞台临时机械设备及特殊效果,这部分研究舞台临时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专为流动演出使用的,属布景的组成部分。
这本论文集的收辑旨在介绍先驱研究者的学术成果,用以供给今天戏曲研究者必要的参考资料。我们没有做校注和补充的工作,所收的材料,是根据《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本。遗书本有个别的笔误之处,已加以改正;编纂工作做得欠缺或错误的地方,还希望读者们多多指正。
这是一本专门为京剧爱好者学唱京剧而编的书,共精选京剧唱腔70段。这些精选唱段,包括老生、青衣、花旦、花脸、老旦、小生六个注重唱腔的主要行当唱腔,并少量选取了久已融人京剧舞台的昆曲剧目的唱腔。这些唱腔不但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在剧目、行当、声腔、板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可供京剧爱好者学唱京剧使用,亦可供京剧艺术工作者参考。
《京剧入门与鉴赏》就是一本全面介绍京剧知识的入门书,从京剧发展史、京剧剧目、京剧行当、京剧音乐、京剧舞台美术、梨园佳话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我国的戏剧艺术源远流长,波涌浪翻,高潮迭起。其中,元杂剧的辉煌、明清传奇的鼎盛、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地方戏的五彩缤纷,则分别代表着中国戏剧史上的三个黄金时期。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浩瀚无涯,令人叹为观止。京剧艺苑姹紫嫣红,辉煌灿烂,叫人眼花缭乱。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这一次,穿过「云门」,我们选择一本又一本的经典,好回到那个永远青翠的心灵故乡。 白蛇故事 唯美感性的文字,重述《白蛇传》凄美传奇。 白蛇典据 追索白蛇故事的源泉,步入传统文化的堂奥。 白蛇云门 华丽精美的图片,呈现云门舞者的动感舞姿。
澳门称得上是欢乐之城,几个世纪前的教会禁令没能阻止中国戏隆重上演,几十年前的战火硝烟也没能阻止中国人苦中作乐。澳门的戏曲锣鼓,从年头响到岁尾;澳门的戏乐足迹,从澳门半岛延及路环;澳门无处不是演戏场所,从戏院到公园、广场冉到社区娱乐中心、综合性文化中心。在敬老、节庆、青少年艺术教育等活动中,戏曲演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在对外民间交流活动中,戏曲团体也是破冰之旅的使者。本书即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澳门戏曲的文化内涵。
《邂逅康铎》一书通过对康铎的回忆、访谈、纪录片脚本,追溯了康铎艺术思想的源头和发展,描述和再现了康铎戏剧创作的过程,包含康铎本人以及媒体对其作品的理解和评价,是研究康铎戏剧艺术的宝贵资料。《邂逅康铎》是一部世界戏剧新经典译丛,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
《文化体制改革与传统戏曲传承发展研究》阐述了运用唯物史观指导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事例的分析体现出加强我国传统文化保护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我国传统文化是承载 《文化体制改革与传统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以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实践,对不同的剧团之间,不同剧种之间,不同省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艺术发展的不同特点、优势及其经验进行了比较分析,这样做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对读者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其实各剧种都是在良性竞争、互相学习借鉴中不断创新发展起来的,前后无逻辑联系,只有相互学习借鉴,传承传统文化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创新,发展先进文化。 书中还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分析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式,主要以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京剧艺术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既有对京剧发展历程、剧目、流派、表演艺术、舞台艺术等常识介绍;又有作者充分调动其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对戏曲界名家、名剧展开的深入、贴切、独到的分析,是一本透过京剧了解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
在一些戏剧作品中,丑角常常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奇特的服饰、夸张的神情动作、下里巴人的语言,常令人捧腹大笑。 京剧中的喜剧也好,悲剧也好,都需要丑角穿插其间,用诙谐风趣的表演,来丰富戏剧的色彩与内容。由于丑角既可以表演机智幽默的正面人物,也可以表演灵魂丑恶、道德败坏的反面角色,所以,他是戏剧惩恶扬善、褒贬丑美不可缺少的行当。
昆曲,是我国古典戏剧的代表。自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全世界以神奇的目光注视着它,迅速广泛地兴起了一股“昆曲热”。随着这股“昆曲热”的发展,昆曲艺术的民族特征、昆曲的美学价值,将进一步为世界所认识,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中的地位,也将被世界戏剧史改写。 作为这种“昆曲热”现象之一,各种介绍、论述、研究昆曲的出版物,也像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刘静女士撰写的《幽兰飘香——昆曲之美》一书,就是其中很有个性、很有特色的一本。全书十余万字,广泛地涉及昆曲历史、昆曲文学、昆曲舞台艺术的各个方面,并以演员的表演艺术相贯穿,成为这本书的显著特征。这个特征不仅体现在结构上,更体现在’目的上,即它的现实针对性上。
浙江与昆山毗邻,是昆剧大省,具有独立修史的资格。徐宏图编著的《浙江昆剧史》除宏观描述昆剧在浙江流传和发展的总体脉络外,还分为杭嘉湖昆剧、宁波昆剧、绍兴昆剧、金华昆剧、温州昆剧等几个专章,清晰地介绍与论述各支派在浙江各地发展的历史、班社演出状况、艺术特色、作家作品、名伶传记等。虽说是一部区域性的昆剧史,却与昆剧通史互相发明,交相辉映。
本书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东北之参——吉剧、北国之花——龙江剧、唢呐之歌——海城喇叭戏、辽南瑰宝——辽剧、蒙乡之花——阜新蒙古剧、满族飞歌——新城戏等。
《笑的哲学:央视春晚经典小品的社会化解读》可以用“一条主线”、“两个板块”和“三个宗旨”进行概括。 “一条主线”即改革开放。“春晚”,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思想层面来说,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因此,对“春晚”的小品进行解读,需要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条主线,因为这是一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两个版块”即上编和下编。上编是对小品以及“春晚”小品的概括性综述。在进行“解读”之前,首先要“了解”,但目前有关小品方面的书籍亦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先做一个整体性介绍。下编是《笑的哲学:央视春晚经典小品的社会化解读》的重点部分,将“春晚”的小品归为若干类,分门别类对经典,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解读。(这里的分类,以及对“经典”、“代表性”的认识只是一家之言,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标准)
在“鸟巢”举办的大型多媒体歌剧《图兰朵》,由文化产业操盘手豪思国际总裁叶迅先生发起、亲任制作人并携其团队与北京演艺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联手打造。这是中国文化产业界的大手笔,宏大的规模背后是缜密的营销策划和项目管理。在运作、营销层面上,《鸟巢大型多媒体歌剧图兰朵诞生记》中包含了很多成熟的创意细节与营销方案,其中很多具有性,值得行业人士借鉴。《鸟巢大型多媒体歌剧 诞生记》正是旨在为 读者展现《图兰朵》项目台前幕后的全过程。
本书在论述中国戏曲综合性、虚拟化(写意性)、程式性等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以历史发展为经,以戏曲名家、杰作及其艺术特色为纬,配以大量精美彩图和古代木刻版画,简明、生动、清晰地呈现出中国戏曲的独特美感。
《纸戏剧表演法Q&A》是关于纸戏剧表演法的专业理论著作,是纸戏剧表演的教程。作者是日本著名的纸戏剧大师、互动型纸戏剧创始人松井纪子。本书对纸戏剧的特点以及表演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解,分为:表演之前、开始表演、抽出及插回画片的方法、正式表演、表演结束。全书以问答的方式解说了在表演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掌握纸戏剧的表演方法,使纸戏剧表演达到专业的效果。
《京剧经典唱段100首》收录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太真外传》、《宇宙锋》、《生死恨》、《西施》等京剧经典唱段100首。
《越剧入门与鉴赏》介绍了越剧的基本知识。 越剧作为发源于浙江的独特剧种,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主要以浙江嵊州方言和民间音乐为渊源,博采绍剧、京剧、昆曲等戏曲乃至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成就了独特艺术风格,被誉为“江南奇葩”。
音乐,包括歌剧是十分奇妙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奇迹。我们对它的认识,倘若仅处于酷爱其故事情节,像崇拜文学那样地寻觅英雄人物的踪迹,或是企望从中听到一、两段脍炙人口的歌曲而赏心悦耳,甚至以五光十色的华丽场景为满足,那么,歌剧对我们说来,依然是十分陌生的,我们便难以与她交谈。诗人海涅认为:“它像一个偶然的中介物而处于精神与物质之间;与二者都有密切关系,但又与二者有所区别:它是精神,但这是一种需要时间加以衡量的精神;它是物质,但却是能够不要空间的物质。”(《论法国戏剧》)音乐的通性也许为此,歌剧尽管展示了舞台形象,人们实质上是在领悟音乐。倘若说,诗歌是“悬在半空的意识形态”(恩格斯语)。那么,音乐更是如此。它既有人间烟火味,又能插翅膀往蓝天,不为物质所缚,不作无知遐想,可以
本书即终于对昆曲音乐性、演唱的审美传统的研究以及曲唱理论的梳理,此外还从净末丑等脚色的演变、剧本的当代改编和昆剧生态环境的重建几个方面探讨昆曲该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本书在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有特别的意义,对喜爱昆曲的读者来说,提供了一个学习与思索的空间。
教坊是我国古代宫廷中掌管俗乐的乐舞机构,它自唐代设置,迄清初废止,历经唐、宋、辽、金、元、明、清七代。它的存在,对我国古代宫廷戏剧及至民间戏剧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学界对教坊的研究却稍显薄弱,本书作者对教坊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高品位、有个性的好作品是在条件下产生的。它具备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时代、社会、政治、文化、地域、审美及实践的长期积累,更是作者修养和品质的体现。 主观方面是实践者的创作追求,从视觉衡撞到心灵的呼唤,创作实践中的艺术视角是非常重要的。要重视学习的思维方式、方法,启发、开掘艺术的思维和视角,充分展现艺术的个性化创造。因此可以说,实践者的创作过程就是把人们的视角从一般的认知感性向艺术的认识感受实践行转化和开拓,把人们普遍未能感受到东西,富有实践一性地表现出来,带人实践者批展现的艺术审美享受之中。所以,艺术的现视角是创作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会直接影响著创作的得失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