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的传播流布》尝试运用传播学的观点解读昆曲的文化传播意义和影响。通过梳理,把剧本学创作中的具体情况纳入到三种文字传播模式中,并分别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昆曲的传播流布》探讨了昆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文字传播和口语传播的对立统一,并进行了扼要的分析。书中还涉及了口语传播和地方宫廷行为模式的关系,传统文化传播模式的巨变与昆曲兴衰的关系,大众传播媒介兴起后对昆曲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及昆曲的流布等方面的问题。
《鸿影莲香集:京剧漫谈》以科学家的严谨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思想家的深刻和睿智的目光,以诗人的率真和坦诚,以艺术家的勇于创新与浪漫主义情怀,就我国京剧事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振兴、发展与繁荣的问题,进行了多种层面、多种角度的观察、探索和思考。作者虽系梨园行外人士,却以论文、随笔和小品的形式,直抒己见,其见解多有独到的创获。相信《鸿影莲香集:京剧漫谈》对于我国京剧事业的未来与发展,将会有所裨益。
《凯特·迪卡米洛作品典藏:魔术师的小象》一次看似平常的唤醒了男孩彼得模糊的梦——原来他还有亲人在世,原来他的妹妹还活着!而且只要跟着小象,就能找到妹妹!但这又像一记重拳将他打落谷底,因为在巴尔提斯市,从来没有小象出现过…… 魔术师正在这个小镇进行盛大的巡回表演。可是,一个失败的魔法却造成了骇人听闻的意外事故。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场事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头小象! 随着这头小象的从天而降,彼得的人生也被彻底改变了……
上海木偶剧团继承了中国各类传统木偶的特点,发展了海派木偶艺术。它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木偶艺术在于不局限于表现传统戏曲,而是更多地吸取其他戏剧表演样式,如歌舞、儿童剧等。在表演手段上以杖头木偶为基础,又创造出许多新的木偶品种。代表作《春的畅想》《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在编导演、木偶设计、舞台灯光等各方面对传统木偶艺术都有重大突破,在国内外木偶艺术节上频频获得最高艺术奖项。本书对海派木偶戏的历史、现状、传承人、演出技艺、代表作品等作了全面介绍。
《国人必知的2300个京剧常识》是一本汇集京剧艺术精华、鼓舞梨园后学士气的书,对京剧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功不可没。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了解中国京剧弥足珍贵的发展轨迹,欣赏梨园名家名作,学习干锤百炼的京剧艺术手法等,还可以观赏到京剧流光溢彩的服饰,迷人的京剧脸谱等。《国人必知的2300个京剧常识》极尽浓缩之精华,将我们获取最经典的时代国粹,饱览最精彩的京剧常识!
本书对中国戏曲形成的过程,形成后的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基本面貌,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主要人物都有清楚的描述。同时,对各个历史时期戏曲艺术盛衰兴替的原因,也作了简明而具体的分析。
本书是中国部完备的戏剧史,叙述了起自周秦时代的优伶,迄于民国以来的“花部”和话剧。重视戏剧的演出实践,从表演着眼,以专章详述角色、唱腔、切面、后台等,又从横的方面,撰述了秦腔、昆曲、越剧、话剧等十一种各地各类的戏剧史。 除史之外,本书同时又开展戏曲研究,是集研究、剧史于一体的著作。是书卷三至卷五,即属研究性质。卷三为《戏剧之组合》,卷四为《脸谱、服装在剧中之特殊功用》,卷五为《戏剧之评价与其艺术之研究》。这三卷搜罗之广博,论断之精审,即使后来的专著也无出其右。
本书辑录了作者二十六年间,在剧本创作之余,对一些戏剧、文艺、文化现象的观察、感受和思考的绝大部分文字,书中具体收录了:《我被话剧的魔力所吸引》、《寄希望于新世纪的话剧》、《祈盼着纯净的创作心情》、《上海话剧应有更深广的视野》、《京剧的宿命》《“法”字新释》、《记者的新闻》等文章。
严凤英是安徽黄梅戏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她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创造,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她的表演质朴细腻,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珍、《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以及现代戏《江姐》中的江竹筠,等等。《严凤英黄梅戏唱腔选集(附光盘1张)》所选均为“严派”经典唱腔.另附严凤英唱腔精选CD一张,适合黄梅戏爱好者阅读、珍藏。
20世纪歌剧的情节(不仅是传统的有“故事”的情节,还有很多是没有“故事”的情节)就显得相当重要。或许你可以在完全不了解歌剧情节的时候欣赏一部20世纪以前的歌剧中声乐的美,但是对于一部20世纪歌剧,如果不了解它说的是什么,那几乎就等于无法欣赏了。 《20世纪西洋歌剧故事》按照作曲家的国别分类,介绍了100多部歌剧的基本故事情节,可以作为20世纪西方歌剧的一部概览。由于20世纪歌剧的情节实在是五花八门,时常挑战着人们对歌剧、戏剧的基本概念的认识,《20世纪西洋歌剧故事》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当作故事书看,也是饶有兴味的一件事。
《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经过繁复的资料整理,终于像婴儿般呱呱坠地了。 七十二年的风雨,七十二年的沧桑,研究院从延安走来,进西安,奔全国,闯世界,风风火火,行程壮美。她跨越了两个世纪,走过了几个历史时期。拥有厚重,拥有辉煌,虽饱经风霜,然依旧满目葱茏。她拥有得太多太多,无论是建院方针、艺术积累、人才培植,都非常富有,像一座文化富矿。这本《秦腔学府——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即是对这座文化富矿的基本纪实。
《明跟大师学国学:明清戏曲史 读曲小识》是有意接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而作的,书中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读曲小识》著录戏曲钞本40种,每种先作总的版本介绍,然后分别介绍各出的牌调、脚色及内容概要等。其中著录的许多剧本都毁于战火,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戏剧是一种独立的艺术,但又是融音乐、舞蹈、绘画、语言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东西方戏剧进程》是一本纵观人类文明史上发生过的主要戏剧现象的著作,它的内涵包括了东方戏剧和西方戏剧的主要类型,它们从起源一直到今天的发展演变过程,它们彼此之间产生的互相联系亦即它们之间所发生的交流和影响,以及它们不同美学品性的比较等。
《越剧入门与鉴赏》介绍了越剧的基本知识。 越剧作为发源于浙江的独特剧种,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主要以浙江嵊州方言和民间音乐为渊源,博采绍剧、京剧、昆曲等戏曲乃至话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成就了独特艺术风格,被誉为“江南奇葩”。
《外国戏剧史/新世纪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这是一部全面介绍外国戏剧理论和戏剧知识的专业书籍。 《外国戏剧史/新世纪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主要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对外国戏剧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纵向上,从古希腊时期跨至20世纪,清晰地把握戏剧史的发展脉络,横向上,在特定历史阶段有目的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并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外国戏剧史/新世纪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在爬梳外国戏剧史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
戏剧是人类最古老而又最活跃的艺术样式之一,她几乎与人类同步产生,并伴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生活的更新和人类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的变化,而不断衍变发展,日益成熟。我国不仅是一个诗的大国、散文的大国、小说的大国,而且是一个戏剧的大国。我国的戏剧艺术源远流长,波涌浪翻,高潮迭起。其中,元杂剧的辉煌、明清传奇的鼎盛、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地方戏的五彩缤纷,则分别代表着中国戏剧史上的三个黄金时期。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浩瀚无涯,令人叹为观止。京剧艺苑姹紫嫣红,辉煌灿烂,叫人眼花缭乱。愿以此书将初学者领进京剧艺术之门,溯源索流,寻幽探胜,领略那“春色如许”! 本书就是一本全面介绍京剧知识的入门书,从京剧的源流及形成讲起,将京剧的行当、流派的诞生和发展、四功五法、京剧的音乐、脸谱、京剧相关知识典故
《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影戏的演出形态》是从演出的角度,对影戏艺术形态及其特征所作的探讨,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影戏”之名,出于宋代。北宋《事物纪原》一书就载有“影戏”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