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成功指南》不讲演艺圈秘闻,但确实揭秘了演艺圈的那些事儿。如果表演对您是一项事业,那么《我的一本表演书:演员成功指南》将全方位为您介绍与表演有关的几乎所有内容,包括简历制作、寻找经纪人、试镜、管理表演财务等。如果表演是您的爱好,那么《演员成功指南》的部分章节也能为您提供一些指导。无论您是从事电影、电视剧、话剧还是音乐剧表演的资深演员,还是初涉表演的新人,只要您热爱表演,都能从《演员成功指南》中找到灵感。
《50个一学就会的化学小魔术》收录了50个精彩的化学小魔术,适合学习、表演。每个节目分道具准备、魔术演示、魔术揭秘三个部分,有些魔术节目还辅以温馨提示,告诉读者朋友注意事项。我们用最生动准确的文字,最精美的图片,最详尽的介绍,将—个个奇妙的化学魔术节目奉献给读者朋友们,既让读者获得每个魔术节目的整体思路,熟悉整个准备及表演过程,又让读者了解每个化学魔术节目的细节,这样可以使魔术爱好者尽快掌握每个化学魔术的表演要点,从而能够熟练表演。《50个一学就会的化学小魔术》是一本值得魔术爱好者拥有、珍藏的好书。
本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包含《锁麟囊》《穆桂英挂帅》《龙凤呈祥》《赵氏孤儿》。他们以介绍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裘盛戎、赵燕侠等京剧表演艺术家代表名剧为主线,全面展现诸京剧大师的人生经历、该剧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剧本结构、人物形象、表演艺术、服饰道具、演出盛况,并深入分析剧目的唱腔艺术、思想文化、精神内涵及其在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等。本丛书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演出剧照。比如,舞台摄影的照片,采用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方式,记录与还原京剧舞台演出实况,用丰富的摄影语言展现京剧的优雅与美丽。而影棚摄影的照片,包括了每一剧目的主演、当红京剧名角,既展现京剧服饰之华美、化妆之精细、演员表演技艺之纯熟,也体现出摄影中光影的语言。
《前海戏曲研究丛书:张庚戏曲论著选辑》主要内容包括:试论戏曲的艺术规律、关于剧诗、再谈剧诗——在第1期话剧作者学习创作研究会上的发言、北杂剧声腔的形成和衰落、中国戏曲、戏曲美学三题、戏曲现代化的历程——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年等。
《吕剧艺术分析与研究》以吕剧这一剧种为研究对象,从音乐、表演及舞美、代表人物及剧团、经典剧目等不同角度对吕剧艺术做了分析,旨在更立体和全面地将吕剧这一艺术展现出来,整体上分析和总结了吕剧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吕剧的发展和传承问题。
本书共分为七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南国红豆——粤剧;南国奇葩——潮剧;敬神大戏——正字戏;流寓文化——雷剧;轻歌曼舞——白字戏;客家梨园——广东汉剧;戏苑拾英——地方戏剧。
《实验话剧导演人格研究(1987-2004)》首先对“探索话剧”和“实验话剧”这两个概念作了较清晰的界定,对彼此之间的异同和联系等问题作了较详细的阐释。《实验话剧导演人格研究(1987-2004)》通过对中国话剧发展史的梳理和反思,较深入地论析了中国实验话剧导演产生的文化场域。《实验话剧导演人格研究(1987-2004)》较深入地揭示了实验话剧导演的公共角色欲望,并结合其作品较细致地评析了他们的创作动机。《实验话剧导演人格研究(1987-2004)》从中国话剧发展史的角度具体论述了校园戏剧和实验话剧之间的天然关系,以及民间演剧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姿态。《实验话剧导演人格研究(1987-2004)》运用精神分析的原理,具体论析了六十年代出生的实验话剧导演的童年经验和个人性格与其话剧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
《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第2版)》重点介绍了儿童戏剧从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过程中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涉及儿童戏剧剧本改编、导演、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等领域,对道具设计、服装设计、化妆造型、灯光照明艺术以及创作性戏剧教育等话题也做了阐释。《儿童戏剧创编与表演(第2版)》遵从儿童戏剧创作的特殊规律,遵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艺术家的表演理论,尊重儿童本位,第二版中借助大量的舞台创作实践案例探讨了当代校园儿童戏剧创作及舞台演出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第六章精选了12个有时代感的剧本,适合小学和幼儿园排练演出。
《弋阳腔传奇演出史》考述了弋阳腔的产生与发展、戏班组织、角色穿关、舞台表演及演出剧目出目,发现弋阳腔传奇演出繁盛期在明代嘉靖及万历时期。嘉靖时期以《风月锦囊》为对象,考察当时忠孝戏、节义戏和功名戏之演出;万历时期以富春堂本和文林阁本为依托,探讨万历神佛仙鬼戏、帝王将相戏、士农工商戏之演出,并以《大明天下春》和《怡春锦》为范本,研究万历折子戏之演出;清代初、中叶弋阳腔传奇尚有演出,但已发生重大变异,《弋阳腔传奇演出史》只取3部有代表性作品予以分析。《弋阳腔传奇演出史》突出之处是以舞台演出本为研究对象,从角色穿关、唱念做表演等舞台艺术的角度研究弋阳腔传奇的演出史,为戏曲史研究提供新视角,以期构建新的戏曲文学与舞台演出并重的戏曲史研究体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闽中明珠——闽剧;侨民乡音——高甲戏;南戏遗风——莆仙戏;闽浙之音——梨园戏;千古绝响——四平戏;福建乱弹——北路戏;戏苑拾英——地方戏剧。
本书主要指湖南戏曲种类与艺术。包括湘剧、祁剧、常德汉剧、衡阳湘剧、巴陵戏、辰河戏、湘昆、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湘西花灯戏、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师道戏、湘西苗戏、新晃侗族傩戏。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曲艺卷)》立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延续,对山东省各地曲艺进行深入介绍。内容翔实,语言通俗。一方面通过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对山东不同地区曲艺进行生动而直观的呈现,强调曲艺活动的源远流长与蓬勃生机;另一方面结合现实生活,展现各地曲艺的区域性特征,同时充分展示山东地区曲艺的共性,以及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的重要地位,从曲艺的角度体现文化自信。在内容上突出历史的延续性,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东曲艺的传承与发展。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曲艺卷)》分上下两册,《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曲艺卷下)》是其中的下册,介绍了枣木杠子乱弹、临清时调、山东落子等24个山东省级曲艺项目。
语言是人的能力,语言表演铸造美好人生!全新打造、内容厚实、业界认可的性的语言表演教科书!《语言表演》介绍了诗歌朗诵的技术、技巧,儿童故事的加工改编及演讲方法,以及儿童创作的要点,语言表演教学活动纲要等内容。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我国仍活跃在民间的曲艺品种有400个左右,流布于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众多的曲种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发展历程,但它们都具有鲜明的民间性、群众性,具有共同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