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根据在英国的国际舞蹈教师协会于1976年首发、由该协会多次修订再版于1992年发行的、由盖·霍华德所编写的,同时参考了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发布的由AlexMoore编写的摩登舞,又结合历年来多位世界摩登舞的高手:斯蒂芬·希列尔、托尼·阿曼达、强·伍德等来华讲习会的记录和作者多年来教学的教案,进行综合编译,对摩登舞的四个舞种“华尔兹舞”、“狐步舞”、“快步舞”、“探戈舞”的技术规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用图表的方式逐项说明,并对每个组步的步型、路线,分别男、女步法用足迹图来表述,力求使读者在研读图表的同时,还能根据足迹图来帮助试跳,起到一个形象指导的作用,可提供给摩登舞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和参加各级资格考试之用。
《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详细介绍了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的系统理论知识及相关的创意方法技巧,并对创意思维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解析。 本书首先从创意认识、艺术设计、视觉形式等方面讲解了创意设计的基础知识,接着分别从创意思维基本素质、思维与创意联想、创意整合、视觉表达等方面对创意设计展开讲解,然后从主题创意的角度对主题创意的定位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最后以实际创意设计案例详细解析了创意设计的过程。 《艺术设计创意思维》采用了大量经典的获奖图例,通过对这些图例的创意解读,融会贯通创意理论知识,是设计者提高创意能力、开阔创意眼界、丰富创意思路的专业用书,也是学生学习创意、建构创意知识的优秀教材。
近年来,中国萨克斯管演奏水平不断提高,世界萨克斯管艺术也在迅速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形式,本着业余考级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教学手法的专业性及前瞻性等原则,编者对原有教程进行了重新修编。《新编中央音乐学院校外音乐水平考级教程丛书:萨克斯管(业余)考级教程(7级-9级·演奏级)》的主要特点是:扩大了曲目的涉猎范围,特别是对改编作品与原作品的比例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中国作品也作了适量的增加。在考虑业余演奏者层面的同时,还兼顾了专业院校教学的需要,以期做到业余与专业的有机衔接,中国与世界的科学接轨,使新教程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国标舞是一门新兴的舞蹈艺术门类,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拉丁舞作为国标舞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包含恰恰恰、桑巴、伦巴、斗牛、牛仔五个舞种。 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素质全面、可塑性强的基础型综合表演人才,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国际标准舞教学科借鉴国际著名拉丁舞教材,精心挑选近300组教学价值和国内外训练内容,选编成《拉丁舞教程(1至3年级)》。书中内含10余张拉丁舞基本架型示范图片和164个高清示范视频,更全面、立体地呈现出舞蹈动作细节,扫描二维码即可轻松学习拉丁舞舞步。文字的可视化弥补了以往图文教材在舞蹈动作衔接、身体感知等细节方面的缺失,打破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让初学者也可轻松掌握拉丁舞基本舞步。 此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外中等职业院校国际标准舞专业教材的空白。
孙南速编著的《生命的形式:国标舞在中国》具有实用价值。 这是一本关于国标舞的教科书。 它介绍了国标舞的由来,介绍了国标舞在大陆的普及与发展。 作为国标舞的普及者、推广者、教学者,孙南速把自己对国标舞艺术的理解和自己多年从事国标舞教学所积累的独特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
《中国古代音乐与舞蹈(精)/大家小书》是选取了阴法鲁先生讲述中国舞乐艺术的精彩部分。阴法鲁先生是古典文献专家,音乐史、舞蹈史专家。他对于中国舞乐艺术,如唐代的舞乐艺术、敦煌的舞乐艺术有着精深的研究。本书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深入浅出,清新流畅的文字让我们领略中国舞乐艺术之美。
中央音乐学院的业余长笛考级从1995年至今已走过了十年,对于长笛演奏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相关大的促进作用,并得到了广大业余长笛演奏者、家长及专业人士的好评与肯家,有些人还对内部印刷的考级教材的修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次正式出版的长笛考级教程,根据十年来的考级实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过去的长笛考级教程做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一、增加了部分交响乐片段。二、练习曲由原来的每级的3-5课增加至每级8课,且多选用的旋律性的练习曲,也注重选用了一些现代练习曲,并增加了五声音阶练习曲。三、乐曲由原来的每级3-4首增加至6首,并着重增加了巴罗克时期和近现代作品。这样就基本上涵盖了各个不同的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供选择的面就更大了。学习长笛演奏为的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
武舞是雅舞的一种,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本书稿主要对武舞的历史文化流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共七章。*章介绍了武舞的起源、武舞与武术不同层面的交融以及武术的萌芽与武舞和巫术交融的关系;*章论述了原始武舞与巫术交融背景下的巫术崇拜和祭祀仪式;第三章以武舞中的官制武舞为主体,介绍了官制武舞演进的过程、官制武舞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民间武傩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发展现状;第五章论述了武术套路与舞文化、巫舞的关系;第六章主要论述了武术结社的产生及其与巫术的关系;*为巫、舞、武三者相互关系的启示。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后期资助项目的成果。书中运用艺术、历史、考古、文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楚地乐舞文化的发展态势及特点,探讨了楚地乐舞文化的发展导向及流变原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楚地乐舞文化史脉络。 书中以纵横两条线索结构全篇:一是以时间为纲,整体研究了自上古至现当代不同社会背景下楚地乐舞的发展状况及文化内涵;一是以空间为线,将楚地乐舞与同一时期的其他区域乐舞相比较,分析其在传统乐舞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本书在界定楚地乐舞文化的范围、追溯其渊源并探究其文化艺术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对上古、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现当代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楚地乐舞文化的发展态势、流变特征、地位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书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