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讲解了纯手工立体木雕的制作技法,不用大型工具,只用一把小刀就能完成。从设计图稿绘制,到黏土参考物的制作,再到木雕造型的合理顺序,层层拆解,让零基础的读者也能从0到1制作出木雕作品。包含详细的锯、切、敲、锉、槌等基础刀法,浮雕、圆雕、拼接等造型方法,从立体木雕原理出发,从饰品小物到牵线木偶等大型木作,全面讲解各种类型的作品制作方法。全书包含近20个治愈系萌物的详细制作过程,还收录作者多年积累的木雕私家秘诀,包括木材的选择、刀具自制等相关知识。
本书根据梁思成1929年 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 中国雕塑史 期间的讲课提纲整理而成,从上古到元明清,搭配图片,结合名家收藏、历代典籍和当时东西方艺术理论,对包括青铜器、玉器、建筑、佛造像等在内的中国历代雕塑艺术进行简明扼要、精准得当的梳理、介绍和评价,迄今为止仍是中国古代雕塑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品。 本书1998年在百花文艺出版社整理出版,并与2006年再版。本次出版结合之前版本《中国雕塑史》的读者反馈,对原文的文字、章节、插图等进行优化,增加新版本的专业性、严谨性,以适应当前雕塑艺术和古建筑领域专业研究者、爱好者及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 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梁思成先生认为龙门卢舍那大佛 不独为龙门数万造像之最伟大、最优秀者,亦唐代宗教艺术之极作 。龙门石窟是古代中华文明巅峰期的杰出代表。该书由龙门石窟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龙门石窟研究院名誉院长温玉成先生撰写。作者以独特的方式,从皇家典范、石刻巅峰、龙门往事、龙门旧影、龙门古诗等几个板块,以不同方式切入,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站在大的历史视角观照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多层面、多视角讲述了龙门石窟的历史,赏析了龙门石窟的雕塑和碑刻,展现了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绝美风采。全书载有大量珍贵图片和历史档案,有面有点,有宏观有微观,有历史有现实,有内容有颜值,立体生动严谨地呈现了龙门石窟的魅力。
本书根据陶泥雕塑制作的整体顺序进行展开,全书大致上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介绍了制作陶泥雕塑的基本概念、工具、技术和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通过真人模特照片和制作步骤示意图分步详解制作面部五官的局部细节;第三部分则是通过运用解剖知识和模特实际表演详细解析了特定表情所需要运用的肌肉名称和形状变化,同时还考虑了不同年龄的模特的面部肌肉特征,作者实际制作了具有各种表情特征雕塑例作;第四部分则简单介绍了烧制技巧与*后工序以及多位名家所制作的不同风格的陶泥雕塑作品,整书内容既面向专业学生与专家学者,又适合对陶塑、雕塑感兴趣的业余读者阅读,图片精美,印制精良。
集结数十位造型艺术家,揭秘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想知道自己心爱的模型从设计到出荷需要多久吗?想知道一流手办模型展览会的参观攻略吗?想了解知名的手办生产厂家、手办制作公司的秘辛吗? 41位一线造型艺术家、120项原创设计、15部制作攻略、6个艺术专栏、6篇独家访谈,从设计灵感、创作背景、爱用工具、制作过程、工作习惯、多视角诚品展现,一场纸上的造型展览与分享之旅,那些让你无尽欢喜、感叹惊奇、渴望拥有的 传奇 之作,尽在这里。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什么? 例1 造型艺术大家、人气插画师、涂装特效先锋、新秀原型师集结 顶尖作品、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常用工具、工作习惯等。 例2 横山宏X大畠雅人联名企划对谈:从创作灵感到合作趣闻。 例3 涂装大家田川弘的拟真模型涂装讲座 皮肤基本色秘诀大揭秘:白色、红色、亮洋红色、水手
《中国雕塑史》(原书名为《中国美术史 雕塑篇》)首版于1915年出版,是大村西崖关于中国美术研究方面*代表性的著述。作者大村西崖为编著本书,可谓以非凡之热诚、惊人之毅力,搜集中国雕塑史料巨细无遗,并条分缕析,分类排列,又加以犀利之论评。该书以时间为经,作品为纬度,上启于太古本,止笔于五代,至成书时书录记事凡一千二百余项,金石碑铭凡两千六百余种,附录珍贵图片978 幅,纵横交织,图文并茂,使得中国几千年雕塑历史的发展轨迹有案可稽,历历在目。中国学者罗振玉、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关野贞等也都亲自为此书做了序。 《中国雕塑史》对当时及其后的学界影响甚大。梁思成于1929至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时,就曾参考过此书。 中国学界至今仍将大村西崖的《中国雕塑史》和常盘大定、关野贞合
雕塑与建筑,这两门古老的姊妹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总是彼此交织,由此产生出许多伟大的作品。本书撷取世界各文明区域、各历史时期的典型作品,还原雕塑与建筑的历史场景,并以雕塑家的专业视角,对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特定手法、艺术效果进行深度解析,带领我们 读懂 这些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
集结37位造型艺术家,揭秘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想知道自己心爱的模型从设计到完成需要多久吗?想知道一流手办模型展览会的参观攻略吗?想了解知名的手办生产厂家、手办制作公司的秘密吗? 37位一线造型艺术家、125款原创设计、18部制作攻略、9个艺术专栏、2篇独家访谈,从设计灵感、创作背景、爱用工具、制作过程、工作习惯,到多视角成品展现,一场纸上的造型展览与分享之旅,以及那些让你无尽欢喜、感叹惊奇、渴望拥有的 传奇 之作,尽在这里。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的细节: 1.造型艺术大家、人气插画师、涂装特效先锋、新秀原型师集结 顶尖作品、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常用工具、工作习惯等。 2.涂装大家田川弘的拟真模型涂装讲座 脸部、头发及金属色涂装。 3.成就造型师的动物观察图鉴 以老虎、鳄鱼为例详解生物的造型特征。 4.专业人士的
本书试从飞来峰元代造像的相关资料出发,通过对其造像题记的深入研究,凭借实地勘察与典籍互证、区域分析与图像比较等手段,提出飞来峰元代造像是由杨琏真加及其子杨暗普两代人共同主持镌造的观点。又在经过对西夏、元两都及杭州地区原有造像题材及样式的分析比较后,得出飞来峰元代造像中的汉传题材及部分样式是对本地原有题材的合理承继,而有些汉传造像样式与梵相又共同来自于西夏等地,并在梵相中保留了藏西和卫藏两大造像样式特点的结论.
雕塑公园是近代城市发展与社会民主进程的产物,它是一种城市主题公园,是一个在可开放参与的特定区域内,由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所决定,以户外雕塑艺术的放置与展示为核心内容,并营造与之相匹配的环境,服务公众、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一种公共空间;其中,公共性是其能否成立的重要标准。本书以中国雕塑公园为研究对象,提出 整一视角 是认知雕塑公园的一种判断方法,它是在实践经验与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 主体、环境、作品、资金、经营 五个指标,将雕塑公园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细化到具体环节之中,五个指标受制于公园所处的社会结构,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公园形态与特点,是理解中国雕塑公园发展的重要参考。
本书是张泽珣在澳门大学研究项目的部分重要成果。本书将新疆龟兹石窟造像艺术作为研究的材料,揭示出新疆古龟兹造像与犍陀罗艺术、秣菟罗艺术文化的关联。在相互往来交流影响中,中原文化艺术沿河西走廊抵达龟兹,对龟兹造像的汉化产生了影响。本书所讨论的作品,主要收藏在新疆龟兹研究院、德国柏林亚洲艺术馆和法国吉美美术馆。本书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包含《龟兹作为古代中外佛教泥塑相互影响的枢纽初探》《众生万象:龟兹造像中的婆罗门形象》等重要文章。
依据一张明朝古画《上元灯彩图》,艺术家邱志杰生发出一个庞大的《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其中《剧透》即《金陵剧场角色绣像》,是一套散文、书法、绘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的天才创作。作者将上百个中国历史上循环出现和对应于人类情感中亘古不变部分的意象定义为 角色 ,事涉宫廷、市井、华夷、治乱、文教、武功等,以文字和图像一一为其制作 绣像 ,将呓语、独白、洞见、机锋、冷酷的叙事和妖娆的想象铸造成一种犀利而幽默、奇崛而怪诞的文体,构建了一种融合中国当代文学和当代艺术*难以定义的跨文本存在。
20世纪中叶至今,雕塑艺术经过了各种思潮和流派或剧烈或平缓的起伏跌宕、分离转合。部分雕塑家在其构造形式和创作理念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和变化,经历了从具象表现到抽象表现的转变,形成了当今风格多样的雕塑世界。抽象雕塑从诞生到成熟,产生了多姿多彩的作品,为人们增添了更丰富的审美感受。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现代化,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呈多向性发展,抽象表现形式已经成为雕塑家表现个人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今的雕塑界是多元的、开放的,雕塑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创作理想选择雕塑表现手法。在当代大的文化环境下,雕塑的构造形式更加多样化,抽象雕塑作为艺术现代性的一种造型形式,当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的后续力。抽象雕塑与具象雕塑绝不是敌对阵营一般水火不相容,也不应有什么主流非主流之分。 本书在梳理
《雕塑艺术1》(上下两册) 集结数十位造型艺术家,揭秘设计制作背后的故事。想知道自己心爱的模型从设计到出荷需要多久吗?想知道一流手办模型展览会的参观攻略吗?想了解知名的手办生产厂家、手办制作公司的秘辛吗? 41位一线造型艺术家、120项原创设计、15部制作攻略、6个艺术专栏、6篇独家访谈,从设计灵感、创作背景、爱用工具、制作过程、工作习惯、多视角诚品展现,一场纸上的造型展览与分享之旅,那些让你无尽欢喜、感叹惊奇、渴望拥有的 传奇 之作,尽在这里。 在书中你可以看到什么? 例1 造型艺术大家、人气插画师、涂装特效先锋、新秀原型师集结 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常用工具、工作习惯等。 例2 横山宏X大畠雅人联名企划对谈:从创作灵感到合作趣闻。 例3 涂装大家田川弘的拟真模型涂装讲座 皮肤基本色秘诀大揭秘:白色、红
本书共220万字、近300幅彩图,分为三卷:严峻卷(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理想卷(隋唐五代)、愉悦卷(两宋辽金西夏元明清),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事件及作品等为纬,较为准确翔实地编织出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石刻艺术发展的真实历史场景。采用描述阐释与历史钩沉相结合的方法,将纪传体的长处巧妙揉进编年史的写作中,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填补了学术空白。 编年体例分为 提示 叙录 文献 三部分,重点包括:与石刻艺术相关之重要政策法规、历史事件、宗教事件;对石刻艺术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影响之文化行为;雕刻家或刻工生平事迹;重要石刻艺术作品之系年、流传及影响等,*后一卷末附有参考文献书目、图录索引、内容索引。 本书资料翔实,史论结合,图文并茂,既适合具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也可供相关研究领域的人员参考。
《中国雕塑年鉴(2017)》记录了外知名雕塑艺术家自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创作的代表作品,以及在此期间发生的重要艺术事件和重要文献资料。《中国雕塑年鉴(2017)》按类别设为“人物”“纪事”“文献”栏目,每个栏目下分设子栏目。记录范围分别是:人物:囊括了雕塑界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雕塑家,刊载了他们创作于2015年至2016年的具有学术贡献和实验探索精神的雕塑作品。 纪事:记录2015年至2016年发生在雕塑艺术界,重点是中国雕塑艺术界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展览、交流、研讨、拍卖等活动。 文献:提供了2015年至2016年对于雕塑艺术的发展和探索具有学术价值的重要文献索引。
本书为 艺术的金枝玉叶 系列之一种。本书中打破常规艺术史的书写方式,以趣味为框架,运用大量的图文讲述历史上的艺术作品。 书中以雕塑为切入点,借 故事 的载体讲述雕塑独到的技艺,被赋予的功能和重现后世的契机。章 祖先的脑洞 呈现的是无论身处何种文化,人类都将面临一个终极问题:当肉体抵达终点后,我们的灵魂该何去何从?第二章 向动物界偷师 选取了中国文化中意涵丰富且出镜率高的动物造型,通过它们向我们表明,即便是想象之物也离不开对现实事物的入微观察。第三章 男神女神擂台赛 聚焦于古希腊 罗马时期的雕塑,以组队的形式,对比了古代神话和历史上被神话的代表人物的雕像。第四章 变形是件技术活 着眼于雕塑创作中的关键词 变形 ,从技术的角度讲述雕塑的风格样式和视觉生命如何延续更迭。
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艺术市场的兴起,中国当代艺术由过去主要以艺术家和批评家为主体的单一发展链条被打破。艺术市场的繁荣,加速了中国当代艺术生态链的整体发展,从而催生了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经纪人、收藏家和公众等共生的艺术生态链。这对当代艺术无疑是一个机遇,也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市场的强大冲击,在当代艺术领域各方面都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使得艺术家往往脱离学术主体的评判,而依赖于市场的包装营销,由此也造成了当代艺术价值判断的模糊和当代艺术市场的无序。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本书的宗旨是希望通过批评家对当代艺术的价值判断来影响市场走向,并对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和具有学术价值的作品做出学术认定,从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