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名窑瓷器珍品,从瓷器初创的古拙粗犷,到南青北白的格局已成;从引.领彩瓷的唐三彩,到绚丽多姿的青花瓷;从宋瓷尚雅、各竞芳华,到元明清颜色釉、彩绘瓷的争相斗妍;从民国仿古瓷器,到当代瓷器的传承创新,图文并茂,带你看懂瓷器,感受东方瓷器文化神韵!
说起雕刻艺术总能勾起人们的童年回忆,如今的新派雕刻舍弃了石膏板和胶版,而采用不脆、不硬的橡皮为原料,其韧性强、易得、容易下刀,即使是对雕刻毫无基础的人,在没有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就能直接拿起笔刀进行雕刻。《橡皮印章雕刻速学》由日本5位橡皮印章艺术家久保洋子等人共同创作,从不同的类别中创作出超过1000款充满趣味的印章图案。读者接近能在10分钟内上手雕刻自己的靠前个橡皮章。
《木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技术》(版)一书于2003年出版,在北京市部分区、县的多所学校进行了教学实验,得到了学生和老师们的认可和欢迎,对培养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发挥了作用。依据北京市新颁布的相关文件的要求,我们对本书进行了修改,作为第二版出版。此书于2005年经北京市中小学地方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初审通过。 本次修改,充分考虑了课程改革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修改时仍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把知识点、技能点、创新点落实在具体作品上,改变为做作品而做的局面,把在劳动技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主要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将认识材料与工具、木工基本技术放在了教材的前面;为了便于教
本书为国家精品课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缩写,书分十章并加绪言。绪言专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性质与特点,各章依次按时代简要说明各王朝丝绸、陶瓷、金属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工艺美术门类与其发展。在缕述艺术现象的同时,注重对其生成缘由的解说。尽力使读者一册在手,可系统了解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藻井”,是指佛教建筑中最高,而且位于最中央的一部分,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极乐世界的天花板”。在中国古代,很多建筑都是木制建筑,因为很怕着火,就在屋顶的构架上画了许多类似水藻纹的图案,意为“此处有水,不会着火”,体现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思想,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体现。而木梁向上累架,是一个“覆斗形状”,好像一个大的彩绘井架,长久以来就形成了优美的藻井图案艺术。本书由杨东苗、金卫东为首的多位艺术家历时18年的探索与艰辛劳动,对历代敦煌100幅藻井精品图案艺术的纹饰与色彩进行了复原再现。
工艺品大多是人类的生活实用品,工艺品上的装饰纹样是随着器物的使用需要和人类的审美要求不断发展的,和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但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需要和观念意识,而且是当时最通俗易懂、最普及的审美对象。但是中国时代久远,原始人的生活与理念、奴隶社会器物的种类与用途、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的享用和条件等等,并不都被现代人所理解和认识。因此前代最普及易懂的事物,却需后人经过考订才能明确,生活上实用器物的纹样也是这样。
《瓷人雅器》通过走访景德镇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企业之一,将大量精美图片,配以散文笔调,从烧制的故事入手,将制作工序、美学理念、匠人精神融入其中。向读者呈现当代景德镇的好瓷器,以及瓷器制作过程和背后故事,同时辅以制瓷的知识性普及。
《窗花里的故事:民间剪纸考察手记》主要内容包括:母亲祁秀梅——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一个剪纸家族的辉煌——民间剪纸艺人张玉珍、贺彩霞、贺书壁等。
泥塑造型与定格动画(彩印)简单介绍了泥塑及定格动画概况、表现技法、制作工具,具体讲解了泥塑造型与定格动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全书从应用角度出发,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在制作上既有写实也有卡通。读者在熟练掌握传统泥塑基础技法的同时,还能了解先进的三维造型技术,并了解定格动画制作中泥塑造型的运用。 泥塑造型与定格动画(彩印)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材内容,通过泥塑造型与定格动画(彩印)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各种泥塑造型方法及定格动画的角色模型制作、场景模型制作和定格动画制作的方法。 泥塑造型与定格动画(彩印)可以作为各级各类院校泥塑造型、卡通雕塑以及定格动画类课程配套教材,也可供手工制作爱好者参考。
作者长期深入大自然写生,这些年通过不懈的努力,绘出大量的植物写生作品,其作品取材种类丰富,构图考究、多种多样,用线生动饱满、繁简有序、有条不紊,其中,不少作品还有小昆虫出现,一动一静,给作品增加了不少生趣,通过欣赏其作品,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书以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为研究对象。较之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而言,本书的突破点在于一改玲珑的“辅助”身份,而是将它视作一个完整的技法类型,从工艺技术、艺术特征、审美发展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因此,本书不仅揭示了玲珑瓷制作的技术“密码”,还从历史演变的角度上详细分析了它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审美价值,更通过大量的手资料证实了这一传统技法在20世纪中期以后的新生历程。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陶瓷古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博大精深。尤其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用氧化钴为颜料,以中国画的笔法,绘制在洁白的瓷胎上,罩以透明釉烧制出来,形成了一幅幅幽倩亮丽、美不胜收的中国画。这实乃绘画艺术、造型艺术的结晶;同时也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民俗的生动反映。 除了完整的青花瓷器外,在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下还蕴藏着大量的青花瓷片资源,这是前人留下的永不褪色的美的历史。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开发,大量的地下的古瓷片重见天日。有识之士不辞辛苦,抢救、采撷一片片破碎的文明;研究、欣赏一幅幅瓷绘艺术作品,从而形成了一个闻名中外的“瓷片族”。本书所汇集的图录,正是瓷片族们数十年来所收藏的青花瓷画精品,为古陶瓷收藏者、研究者、文博考古工作者、美术和教育工作者以及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