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党堆锦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涂必成所著《中国上党堆锦》,是一部盘点上党堆锦艺术,总结上党堆锦艺术发展历史,服务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性文化作品,是迄今的一部关于上党堆锦艺术的专著,该著作次系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上党堆锦艺术的体系和内涵。它的出版填补了上党文化历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长治文化事业,推进长治文化产业发展,打造长治文化品牌,“让长治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长治”,都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艺术铸件是雕塑创作和科学技术相结合的艺术工程产物。它的生产包括雕塑创作、翻制模具、制作雕塑、合金选择、熔炼浇注、清理、修理、组装、表面处理等工序。 本书针对艺术铸件的要求和特点,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艺术铸造的实践,详细介绍了制作各种艺术铸件的铸造技法,原辅材料,焊接、着色、清理、打磨、精修等艺术品后处理方法和技巧。 全书立足于实用,可作为开设金属雕塑课程的艺术专业,开设艺术铸造课程的工程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为生产艺术品的铸造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从事青铜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以及对金属雕塑有兴趣的艺术爱好者和从事装饰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哥窑与弟窑》是一本瓷器方面的专业著作。哥窑和弟窑都是我国宋代名窑,哥窑彼誉为宋,窑中的哥窑。产地不在龙泉,周为《遵生八笺》等说五大名窑之一。有明一代,有仁宗复陶哥窑之说,哥窑取上在杭州凤凰山下。又把传世品哥窑器定为宣德朝遂选其典雅者为礼器范式。
《汉品3·漆用》以“漆用”为专题,着重介绍“漆器”这一源自中国却日渐衰落的工艺文明在古代、清末以及当下的生产和使用状况,并首次公开发表日本漆艺大师松田权六的著书《说漆》中的精彩内容,以期通过古今和中外之对比,坦呈漆器工艺在中国日渐式微之现状,并希望藉此来引发大众对漆艺文化的重视。
砚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悠悠五千年,砚几与华夏文明同生。自砚诞生以来,人类便跨入了文明的世界,可以说,砚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自此以后,在我中华大地上,《诗经》、《离骚》、《春秋》、《史记》以及大量的唐诗宋词、词曲歌赋等千古绝唱便不绝于耳;自此,便有了颜欧柳赵,便有了《兰亭序》、《祭侄文稿》、《肚痛帖》、《鸭头丸帖》以及真草隶篆等书法艺术翰墨飘香;还有那《洛神赋》、《八十七神仙卷》、《五牛图》、《溪山行旅图》、《清明上河图》等惊世卷轴一一展开。砚的诞生,使中华文明沐浴着文明的朝晖,逐渐步入了宽广、宏博、繁茂的大千世界。 端砚是中国“名砚”之一。因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古称端州)东郊西江羚羊峡南麓斧柯山端溪水一带,和对岸羚山以及北岭山山脉南坡一带,用此地
古代丝绸的印花技术称之为“染缬”,中国是染缬技术的发源地,自汉魏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得以广泛传播,尤其在隋唐时期十分盛行,使染缬之美成为服饰着装与室内装饰的重要工艺形态。 《承续与变迁:西南传统染缬工艺文化研究》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历史文献与实物,对西南地区民间承续的夹缬、绞缬、蜡缬和蓝印花布等手工印染的历史、制作材料、工艺技术、纹饰内涵等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解析。 《承续与变迁:西南传统染缬工艺文化研究》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具有较高的学习和研究价值,不仅适合高等院校纺织品、服饰设计类专业人员学习,也可供从业人员和研究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