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又称 刻丝 ,是一种在竖排蚕丝上横穿彩色线条的丝织品,能做到双面花纹如一、呈现雕琢镂刻效果的丝织品,也是中国唯一完全需要匠人纯手工织造的丝织品。 缂丝被称为 织中之圣 , 从套筘、画稿、摇线、装梭、织造、修整等16道工序,一步都不能错。由于织造工艺十分繁复,过程耗费工时极长,缂丝 一寸缂丝一寸金 的说法。 书稿以中国传统非遗技艺 缂丝为主题,以朱启钤先生收藏的《簒组英华》一书的缂丝图案为基础,分类介绍缂丝的历史沿革、工艺流程、制作工具、经典图案、产品特点、经典代表作等,让使用者了解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
本书收录了王世襄先生有关竹刻艺术的文章,分为“刻竹小言”(金西厓著,王世襄整理;包括简史、备材、工具、做法、述例、述例续编)、“竹刻小识”(包括竹刻简史、竹刻分派、竹刻的恢复和发展等)、“此君经眼录”(图文并茂地讲述近百件竹刻珍品)、“散记”(记竹刻艺术品)。
本书从艺术史的角度对史前至秦汉、隋唐、两宋这几个时期中国陶瓷的器形和艺术风格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其演变的动因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探究, 将中国陶瓷放置在与不同材质和文化相持相让的适应过程中加以动态的描述。书中以大量的案例,解释了陶瓷始而模仿金属器(包括商周青铜器、隋唐金银器)和外来文化,进而融合金属器的器形和纹饰(包括外来文化带来的艺术元素和工艺),终而在造型、纹饰、釉色各方面均创造出以宋代五大名瓷为代表的登峰造极的杰作的完整过程。本书不仅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陶瓷史,也为激发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陶瓷史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种方法,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学家主要是用文献资料来叙述心目中的历史,陶瓷史学者会用陶瓷作为研究入门的材料。 陶瓷不会讲话,所以要借助文献,借助其他伴随的东西复原本来的历史。 《中国陶瓷史论集》旨在拓展亚洲视野,综合研究包括日韩、东南亚乃至波斯与中国陶瓷史的相关问题。
遇热即热,遇冷即冷。 尽管是金属,锡的反应却能散发出生命的味道 ------------------------------------------------------------------- 清课堂是日本现今仅存的一家老字号锡器作坊,延续至今已有180年。 《清课堂一百八十年》由清课堂第七代山中源兵卫所著,于立业180周年之际回顾清课堂的历史,传达金属工艺的魅力,同时将金属工艺的技术与知识、当今时代的匠人的所思所想也记录其中。 通过本书,不仅可以欣赏以锡器为首的金属工艺品的魅力、熟悉金属工艺的传统技艺与基础知识,还能窥视百年老店的历史浮沉与经营之道。
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 1959),是影响力的美国建筑大师,也是一位极富创新性且高产的镶嵌玻璃设计师。他设计的与建筑整体合一的镶嵌玻璃,出现在1885 1923年落成的他本人设计的近百座建筑里。这些图案华丽精美的玻璃门窗 被他称作 光屏 ,使得具有数百年悠久传统的装饰工艺,获得又一次新生。 《光屏》是全面介绍赖特的镶嵌玻璃设计作品的本专著,详尽地分析了他的玻璃设计的风格演变:从事业起步期模仿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的装饰风格,逐步建立起自己独有的一套玻璃语汇,兼有现代气息和丰满的装饰韵律。本书既是赖特崇拜者和研究者的参考,也是玻璃和装饰艺术爱好者的宝贵资源。
《设计改变世界》系列丛书整体简介: 如果回溯现代设计,顺着设计变革的洪流逆势而上,必定会在尽头依次相遇三股气势磅礴的源头,暨工艺美术运动(Arts Crafts Movement)、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而这三大运动是美术设计史上非常独特且相互渗透的伟大探索,可以说它们对于当今世界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堪称现代设计的鼻祖。 《自然新声》一书是设计改变世界系列丛书第四部,作为《设计的胜利》的人物资料篇。它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系统地介绍了34位新艺术运动大师生平及其重要的杰出作品,从而更好地展现了新艺术运动的各个层面。艺术可以抚慰心灵,升华人类的灵魂,读者们可以跟随着埃米尔 加莱、维克多 霍塔以及阿方斯 穆夏那些美轮美奂的杰作一同领略新艺术的真谛。
《设计改变世界》系列丛书整体简介: 如果回溯现代设计,顺着设计变革的洪流逆势而上,必定会在尽头依次相遇三股气势磅礴的源头,暨工艺美术运动(Arts Crafts Movement)、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而这三大运动是美术设计史上非常独特且相互渗透的伟大探索,可以说它们对于当今世界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堪称现代设计的鼻祖。 《感官觉醒》一书作为设计改变世界系列丛书的第五部,从各个侧面,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介绍了装饰艺术运动的前院要素、展开及影响。装饰艺术运动一般被视为新艺术运动的反抗和背离,但同时它也对之前的两大运动做了很好的吸收及利用。因此装饰艺术运动是一种多面体式的具有复合特征的艺术现象。
本书稿为明式家具入门读物,重点考察其和文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精神内涵、造物思想、设计形式、外观追求、色泽纹理、榫卯技艺、人文家具、民间家具使用、才子佳人与精工良作等各个方面。书稿行文通畅又考据严谨,是一部趣味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通俗读物。
《西方工艺美术史(新版)》围绕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艺术风格、地域特征、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工艺美术创作的影响展开叙述,全面地把握西方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特质,是提高我们对西方工艺美术研究水平和认知能力的一条必由之路。书中通过精彩的例证,以时间为轴线,以设计风格为特征点,从审美与人文社会的角度,对西方工艺美术的创作与美学观念的形成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与分析。
《瓷上世界》作为陶瓷文化读本,旨在从瓷之路、瓷之韵、瓷之光的角度,历史而又艺术地再现中国瓷器走向世界的丰富图景,藉以 读者走入交织着艰辛与荣耀的千年中国瓷路,领略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本套书包括《瓷行天下》《瓷上文化》《瓷耀世界》三册。本套书定位于雅俗共赏的有厚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化读物,兼具历史性、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学性。以严肃的学术论著论文为依据,同时注重搜集鲜活翔实的资料;以大历史为背景, 注目个体生命的种种感知。注重用融通中外的新视野、新话语和新表现手法,以瓷说事,以瓷彰史,使作品既具有学术高度与穿越时空的文化影响力,又具有品读价值与收藏鉴赏价值。 本书为《瓷耀世界(器以载道传扬瓷韵风华)/瓷上世界》,由程庸著。
雁荡山对潘天寿先生的艺术创作影响极大,他的“雁荡山花”系列是20世纪中国画创作的经典之作。本书以潘天寿的雁荡写生画稿及相关写生作品为研究重点,将其置于20世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通过展示、比较、分析,来呈现潘天寿的写生实践、写生方式与写生观念,借此引发对传统中国画写生的思考,丰富20世纪中国画写生的研究,对当下的中国画学习和欣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设计改变世界》系列丛书整体简介: 如果回溯现代设计,顺着设计变革的洪流逆势而上,必定会在尽头依次相遇三股气势磅礴的源头,暨工艺美术运动(Arts Crafts Movement)、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而这三大运动是美术设计史上非常独特且相互渗透的伟大探索,可以说它们对于当今世界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堪称现代设计的鼻祖。 《艺匠的理想》一书是设计改变世界系列丛书第二部,也可以看作《手工艺礼赞》人物资料篇。它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系统地介绍了26位工艺美术运动大师生平及其重要的杰出作品,其中不乏威廉 莫里斯、爱德华 伯恩-琼斯、埃尔伯特 哈伯德等闪烁的巨星,更有那些默默的伟大者。 机械化生产的必然结果是功利主义的丑陋,而手工艺让人们回归到美的本质。 莫里斯的这一理念可以说涵盖了艺术手工艺
本书为国内本全方位系统介绍中国名窑——钧窑传统制瓷技艺的图书。作者为中国钧瓷界实力派陶艺家,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贺文奇,本书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对钧窑传统制瓷技艺流程进行系统的总结和介绍。作者在记录整理逐渐远去的钧窑传统制瓷技艺时,随着传统工艺脉络向前推进和在制作实践中不断的深入研究,搜集整理在钧窑传统制瓷工艺中,从原料的开采加工、设备的应用、操作过程中的工艺技巧到成形与烧制的技法都做了十分详细的展示。用翔实的语言,图文并茂,将神奇的钧窑传统制瓷技艺展现出来,这对认识和研究钧窑文化和钧瓷制瓷工艺的历史脉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设计改变世界》系列丛书整体简介: 如果回溯现代设计,顺着设计变革的洪流逆势而上,必定会在尽头依次相遇三股气势磅礴的源头,暨工艺美术运动(Arts Crafts Movement)、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而这三大运动是美术设计史上非常独特且相互渗透的伟大探索,可以说它们对于当今世界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堪称现代设计的鼻祖。 作为设计改变世界系列丛书的结语,《帝国大厦之光》一书对装饰艺术运动做了很好的补充,它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系统地介绍了39位装饰艺术运动大师生平及其重要的杰出作品。 美作为概念是永恒的,但其本质是运动的,是不断前进的。 大师格罗皮乌斯的表达也许很好地概括了装饰艺术运动对于一切前缘艺术的吸收和利用。
《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版)》增加了近几年新发现的考古成果,如2015年挖掘的海昏侯墓等,并突出知识性、强调时效性,以保证史书的延续与完美,满足新时期的学习需求。另外,在每章开头部分,用 课程导入 将时代背景与工艺美术结合起来讲,方便学生从宏观上去了解历史的演进,同时增加了课后练习题,以 章测试 的新慕课形式出现,从而使学生从立体的角度全面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的精髓。
《陶人心语:当代日本名窑十二讲》重点介绍了较为的窑口和比较有代表的传统陶艺家,讲述了他们各自对日本传统陶艺的认知、源流、传承与发展,以及今天传统陶艺生产的现状。并从制陶原料、成型、釉药、装饰、窑炉、烧成、观念等诸多方面,强调了日本传统陶艺以及各自的特点。书中对于日本传统陶艺的各个方面,有非常细腻的描述和对传统陶艺依依不舍的眷恋以及渗透到今日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自豪,也有对现代陶艺的精彩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