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以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地的闽南摩崖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收集整理了三地各具特色的石刻资料,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和考证,并对其风格特色、形成价值、文化底蕴进行比较全面的讨论。相对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原地区,记录闽南地区文化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一直相对缺乏。摩崖石刻在该地区留存广布、风格各异,能为研究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提供很好的佐证,具有史料与艺术鉴赏的双重价值。同时,书中众多的精美石刻插图,也为书法篆刻爱好者提供了学习欣赏的途径。
民间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不是一间房子,也不是一个“民俗村”,是现代社会给传统文化的一个宽敞的位置。我一直觉得,这是传统艺术母亲说在耳边的一声嘱托,这是我的师长递交在手的一把薪火。而今,嘱托的声音越来越响,薪火的燃烧却越来越微弱。我孤独的身心承受着莫大的压力,却不能让它在我的手中熄灭。 “面老虎”这是一个过去很少有人研究的选题,正因为少有人涉及,同学们可以少怀成见和概念,注重去抓住手资料,注重自己的发现。二、课题广涉民俗、工艺技巧及历史文化背景,有难度,也基本涵盖一般民艺采风所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三、方圆百里内,郎庄是专做面老虎的村庄,调查面比较集中,有利于在有限的四周内深入、全面地工作。国、仍有老艺要在从事这项工作,但已是惨淡经营,亟待有人去调查整理。
对少儿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了,陶艺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与师生互动协作进取的动手能力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孩子们好奇心和无目地的探索,把儿童的智能推到了极限。 所以,陶艺课是一门趣味性、创造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科目,本教材根据素有“艺术之乡”美誉的厦门课改实验区广大师生多年教学实践,在专家指教下编著。该书融贯中西、图文并茂、深追远承、博釆众长,具有推广价值,特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美术实验教材。
这本书的主题是用中国剪纸讲世界的故事。乔晓光先生围绕自身的艺术实践,讲述了中国剪纸艺术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典文学、艺术结合、碰撞时所产生的精彩故事、巨大魅力和深入思考。
提及制壶,世人皆知宜兴紫砂壶。其实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制作材料,广东潮州地区的手拉壶与宜兴紫砂壶都是不相上下、各有所长,可说是埋藏了300多年的国宝。《遇见手拉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手拉壶的历史、材料、工艺、艺术性入手,重点推介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谢华的艺术风格、审美观及代表作品,同时介绍了潮州工夫茶和冲泡技艺。书中配有多幅图片,展现潮州手拉壶之美,极具鉴赏及参考价值。
这本书的主题是用中国剪纸讲世界的故事。乔晓光先生围绕自身的艺术实践,讲述了中国剪纸艺术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经典文学、艺术结合、碰撞时所产生的精彩故事、巨大魅力和深入思考。
本卷主要介绍陶瓷无机聚合物的制备、仿生工艺、烧结与热压烧结、液相烧结、玻璃化、热等静压、烧结体的显微结构及其表征、精加工、连接、梯度功能材料及金刚石的气相合成及其应用。 本卷可供材料科学、合金、电子、生物、物理等研究、教学及生产的科学技术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中所展示的[曹氏风筝],无论在扎制工艺上,还是绘画艺术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风筝历来有南北之分,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南鹞北鸢考工志》结合两地风筝的不同特点,继承以往流传下来的各式风筝的形制,经过排比、研究和改进,创立了[曹氏风筝]这派,形成中国风筝艺术中的集大成者。 风筝是一门综合艺术,[曹氏风筝]尤其注重其情趣。从工艺上看,它讲究扎、糊、绘、放四艺。在扎糊技术上,其[三停三泄]之法符合力学原理,而且结构骨架均因时、因地,分不同种类,或大或小,或寒风凛凛之时,或和风习习之日,均能扶摇直上青云之天;在绘制艺术上,它讲求[意匠]和[迷笔]手法。尤其是扎燕风筝,更采用拟人画法,不仅画面色彩鲜艳,令人赏心悦目,而且笔法细腻多变,刻画形象夸张而逼真。同时,还讲究升空与直观相统一的艺术效果;在
。老鼠嫁女”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大意是:老鼠父母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有权有势的女婿。结果选来选去把女儿嫁给了猫。那后果是很明白的。 民间剪纸表现“老鼠嫁女”的内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表现老鼠送亲的场面宏大,千姿百态的老鼠各司其职,前呼后拥,浩浩荡荡。 于平、任凭夫妇根据民间传说剪成“老鼠嫁女”百图,是一本很有趣的通俗读物。每图有简明文字并注汉语拼音再译成英文,因此这是一本外国人学汉语的辅助读物,也是中国人学英语的有益读物。
月份牌年画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产于上海,风行全国城乡的一种商业绘画,因画面附有年月历表而得名。中国民间素有过年时张贴年画以祈佑福的习俗,附印二十四节气历表以便利人们生产、生活的木版年画通常会在老百姓家里一年一换。正是这种持久的视觉样式,为商品的推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宣传机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里,月份牌年画是随商品免费赠送的。 与传统木版年画相比,月份牌年画通常有三个特点:一、配有中西对照历表,这是后者对前者的保留与发展;二、令人愉悦的审美功能,这是后者对前者的,采用新式石印或胶印技术,丰满逼真的彩图总是比单线平涂的版画更为生动感人;三、商品广告,这是后者对前者的补充,也是它生存的动力与依据。随着商品经济在全国范围的渗透,月份牌年画也在大江南北迅速普及,约在20年代以后取得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