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主要用于岁时年节张贴,故称之为年画。年画的概念,特指年节之时张贴于住宅内外,由地方作坊刻绘制作的绘画作品;泛指一切由民间艺人创作并经地方作坊刻画作品。中国民间年画不仅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内涵。 本书分为门神、民间诸神、娃娃仕女,风俗节令、故事戏文五大部分。对主要的图例加以简要的解说,书前附专题论文一篇,对民间年画的源流、地域特色、类型风格加以论述,力图使读者对民间年画的内涵能有基本的了解。本书绝大部分作品均出自全国各地民间年画大师之手,图片精美,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这套丛书分10本,分别是《剪窗花》《泥咕咕》《蝈蝈葫芦》《锅碗瓢盆》《面花花》《家把什》《猫蹄花布》《花格子布》《福本子》《纸人纸马》。书中所展示的民艺品是作者近20年征集的心血,也包含着课题组成员近几年的汗水,每一件物件都能讲出一段故事,说出一番感慨,留下一些思考。我们力图把采集到的每一个民艺个案的手素材,带着采风时的泥土,带着艺人制作的温度,呈现到读者的面前。
《民间画工史料》是秦岭云根据当代民间艺人的口述,并用参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著述完成的。 他在《民间画工史料》一书中对当时所能搜集到的民间画工的姓名、画工的历史沿革、画工的行会制度、画工的美术活动、画工传统的绘画经验等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史料中谈到华北、北京、关中等地处理壁画墙面技术时,依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技术习惯,说明了各自的特点。但一般都包括砌筑墙体、涂底泥、抹二道泥、刷浆、刷胶矾水等。
团花是剪纸的一种布局格式。呈圆形花样、四面均齐。这种装饰格式在剪纸中尤能显示其优异性,由于纸张可折叠,如对角折叠二次、三次、四次不等,便可剪出四面均齐的团花。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新疆出土的北朝时期剪纸,即为团花格式,如“对鸟团花”、“对猴团花”、“八角形团花”、“忍冬纹团花”、“菊花纹团花”。可见团花格式是剪纸中最为古老的格式。 《团花剪纸/中国民间美术丛书》王继红著。
本书中试图以尽可能多的图例和简明的文字,系统地介绍民间剪纸的语言符号、造型观念、装饰规律,传统刀法及方法步骤,目的是为民间剪纸爱好者、艺术馆与文化站的美术辅导干部及学校美术教师提供一份较全面的传统民间剪纸技艺参考书。
色彩无处不在,寻常却又神秘。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颜色,并大致知道它们的名字,但似乎又对它们一无所知。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投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关于色彩的“怀旧”浪潮随之而来。其实每一个“旧”也曾是闪闪发亮的“新”,对“旧”的认识与回溯同时也是对“新”的反思与展望。存在于“旧时”的文化,不仅包含了匠人精神、集体智慧, 是关乎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 《旧时色》将诞生于中华大地的色彩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将其演变历史、美学意义和具体呈现娓娓道来。仿佛每一种色彩都有了生命,有了前世今生。本书旨在让读者们以色彩为媒,去重识传统,在生活中感悟色彩,在色彩中体味人生。
《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是外部对中国山西介休地区宝卷说唱文学进行研究的专著。《山西介休宝卷说唱文学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山西介休宝卷产生的社会人文环境一历史传播情况、文本形式内容、宣唱类型仪式、宣唱与受众人员构成诸方面。附录收入《山西永济首阳山新近发现六部清嘉庆至民国的道情宝卷》等六篇论文。调查报告首次揭示了介休宝卷宣唱与受众人员构成与《金瓶梅》宝卷宣唱之本事来源地之间的紧密关系,也为晋商妇女心灵世界之文学研究,打开了一扇特殊的窗口。
。。。
本书吉祥图案的类别,收有220条吉祥语、1400余幅图,每一条吉祥语都附有图案题解,全书共撰写图解说明80000余字,是目前吉祥图案资料数量大,内容详实、准确、正规的大型图案资料工具书,可以为工艺美术、绘画及其爱好者提供大量既可欣赏又可借鉴的参考资料,亦是研究中国民俗的参考用书。还由于吉祥物的深入人心和实用美学价值,它在建筑、广告等装饰行业里的用途也是无可的。
《吉祥中国大图典》丛书将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物、吉祥画、吉祥语等汇编成册,辑录相关美好传说和生动寓意,以助读者了解、赏析富有蓬勃生命力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成果。《文字卷》为其中之一,详细解读吉祥文字寓意及图案。
《吉祥中国大图典:招财卷》详细解读吉祥招财图案及寓意。吉祥,是中国民众对生存、生活的理想追求,不仅贯穿于人们的人生存过程,而且影响了人们对生命、自然、社会的认识及生活态度。中国的吉祥图案,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应用广泛。
剪纸是用剪刀、刻刀在纸上剪、刻出图案,表达吉祥、祝福、祈愿、趣味等美好寓意的民间艺术。每逢节日特别是过年和喜庆的日子,贴上大红的剪纸,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多姿多彩的美意和吉祥如意的气氛。《蔡从珍剪纸作品集锦》收录的主要有如意纹、富贵纹、团花、彩色斗花等图案,福、禄、寿、喜等吉字,喜庆的诞辰剪纸,幸福美满的婚礼剪纸,长命百岁的寿礼剪纸,喜庆丰收的剪纸,花草、禽乌、鱼虫、兽类、十二生肖的剪纸,反映农村劳动生活场景和民俗民风的剪纸等。《蔡从珍剪纸作品集锦》作品源于作者的生活,构思巧妙、寓意吉祥,风格细腻秀美、简洁明快,表现夸张随意,线条活泼多变,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国元令编著的《喜庆致贺对联3000副》收录的这些喜庆致贺对联,大都出自传统楹联典籍或现代著名联家之手,是汲诗词之精髓,品之赏之,藏之用之,可抒其情,言其志,乐其趣,鉴其真,赏其美,获其益,实乃联艺之龙睛凤羽,文化瑰宝。让我们轻轻地走进这本厚重而经典的喜庆致贺联书,去尽情地阅赏它、品鉴它、使用它。去阅读那些用智慧写出的文字,去品味那些用心血凝成的佳句,去歆享楹联艺术带给我们的精神快慰。
72物候·72件手绘故宫文物 365天,每天重拾一种中国传统色 “青如翠羽,黑如乌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由具象而生色;“此五色为生气见”,色又使人联想到生气勃勃的意象。中国文化的意象世界是何其丰富,传统色是能够直接解读中国文化的桥梁。 然而传统色散漫难寻,在字书、史籍、诗词、佛典、医书、小说中只可窥得片语,色谱更无系统传承,传统色之美渐佚失在故纸碑刻之中。 今有《中国传统色:2021·色谱日历》系统梳理365种中国传统色,又以色系排列——绿、红、赤、紫、黄、流黄、青、碧、白、黑——暗合五正色之青、赤、黄、白、黑,五间色之绿、红、流黄、碧、紫。辅以色彩相关诗文,通过每天重拾一种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
陶瓷艺术是“土与火的艺术”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有着悠久的历史。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陶艺,由生活而艺术,兼实用与审美,在当今市场经济繁荣的时代,人们已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简单重复与消费,而是越来越趋向于个性的追求,渴望发掘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陶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体现。它不仅为人们物质生活带来便利,而且与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情趣。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中充分说明了人类在物质生活相当简陋的条件下,不便有对使用功能的需求,也有对精神功能的渴望,在物质生活丰富今天,精神功能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 陶瓷艺术已经从实用性的器皿制造阶段转向了心灵、熏陶情感的层面,从而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这一点正体现了陶瓷艺术发展的进程——来于生活,高于生活,而又创造出更加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