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间传统工艺礼赞》系统介绍了安徽民间工艺美术的品种和分布,分析了不同品种的民间工艺美术的区域性特点和民俗学意义,并以历史和文化源流作为切入点,对安徽民间工艺美术的题材与形式、制作工艺和风格演变,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阐述。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完整的、文化学意义上的历史画卷的同时,作者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认识和发掘安徽民间工艺美术的价值,将民间工艺美术从生活和民俗的层面,导向对艺术精神和当代性的深层思考。
将动物十二支与人的生年相联系,成为十二属相,到晚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到唐代就更为流行。人们把对动物习性的印象与人的属相性格,甚至整个人生相联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表现十二属相题材的民间剪纸,是农耕时代人们对生肖文化的直接认知,不仅为了装饰点缀,也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理想。 申时,即下午3—5时,据说此时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洪亮,所以申时就属猴了。因为美猴王孙悟空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做过玉皇大帝的“弼马温”的官职,所以民间把猴子的形象作为牛棚马厮的门神画,以“弼马温”的谐音“避马瘟”,以祝愿牲畜平安健壮。就这样,猴中因为有个孙悟空当过“弼马温”,谐音“避马瘟”,猴就成了牲畜的保护神和吉祥物。猴子与人的关系密切,猴给人的印象是:灵敏、聪明、顽皮。
吉祥剪纸,游刃剪彩。推陈出新,传承文化。 剪纸在我国历史悠久,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凝聚着劳动人们的智慧,从古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该套书为“吉祥剪纸”系列,共5 本,分别为福、禄、寿、喜、财。收录有关“福禄寿喜财”题材的剪纸作品500 余幅,这些剪纸作品多用寓意、谐音和象征的手法来进行创作,形象生动逼真、推陈出新,将民俗吉祥语言和现代美学意识相融合。寄语人们吉祥寓意,美化人们的生活。
本书以各个时期的蚕桑丝织生产为“经”,阐述丝绸这项大发明具体出现时间以及它又是如何深深地渗透到历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蚕桑丝织技术为“纬”,阐述丝绸技艺特色及对其他工艺技术的影响;以丝绸文化和丝绸对外输出为“花”,以窥探丝绸几千年发展不竭的原因和蕴含在丝绸中的人文追求。首先,把丝绸的产生和发展脉络展示清楚。其次,从经济、实用的角度,看丝绸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三,从技术的角度,看丝绸特色及技术发明创造点。第四,从丝绸对社会秩序和人民思想的影响,看丝绸的文化意义。第五,从丝绸的对外输出,看丝绸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六,在注重学术性的同时兼顾趣味性,收录一些与丝绸有关的故事,以说明问题。期望读者阅后能从中国丝绸兴衰起伏的史实中,寻求本源,理清脉络,对中国丝
本书从形态学角度研究民间美术的生存基础、造型特征、图案纹样及历史演变,对于中国民间的建筑、陈设、服饰、器用、工具、绘画、剪纸、面具、脸谱、木偶、皮影、灯彩、玩具等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查。
也许我们已习惯了从汉字了解中国,从古史典籍、宫殿遗址、文物珍宝、从圣贤精英、帝王将相去认识中国。但我们很少从一个农民、一个村庄、一个地域的习俗生活、一首口传的诗歌、一件民间艺术品——世界很少从民间去认识中国。
......
《十二生肖折纸》以传统折纸法为基础,针对生肖动物仿真需要,将折纸技法扩展为:折叠法(继承传统);折剪画法;折装法;折造法(折叠组合造型技法)。依据“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生肖动物不同品种、特征,制作出三套各十二种不同外形的生肖动物集合,叙述、介绍三十六件创新作品之图解折纸法。在提高欣赏篇中提供由折造法制作的六件折纸艺术品照片。作为折纸技艺进一步发展之参考。
《农历节气与农村节日》包括历法基础知识、节气文化知识、农事科普知识和民俗趣味知识,具体有:农历的由来和相关的历法知识,天干、地支在农历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中的应用,农历(阴历)与阳历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特点,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含义、划分、气候特征、农事状况,二十四节气的延伸、发展、补充及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密切关系,各种民俗民间节日的起源、传说、故事、民俗活动,等等。知识丰富,通俗易懂。帮助读者了解有关日历节气知识和民间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知识,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 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及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传 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整张大的叫“宫尖”,一纸三开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细致的叫“画宫尖 ”、“画三才”。颜色上用金粉描画的叫“金宫尖”、“金三才”。六月以 前的产品叫“青版”,七八月以后的产品叫“秋版”。
本书吉祥图案的四大类别,收有220条吉祥语、1400余幅图,每一条吉祥语都附有图案题解,全书共撰写图解说明80000余字,是目前国内吉祥图案资料数量大,内容详实、准确、正规的大型图案资料工具书,可以为工艺美术、绘画及其爱好者提供大量既可欣赏又可借鉴的参考资料,亦是研究中国民俗的参考用书。还由于吉祥物的深入人心和实用美学价值,它在建筑、广告等装饰行业里的用途也是无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