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绣记》讲述了一个裁缝眼里的世界,她是裁缝,也是一个寻梦者,本书以作者亲历的角度,从寻找民间古老绣片的角度出发,以绣为线索穿梭在时间的旷野,接触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形态,遇到花,遇到鸟,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们,遇到怅然若失的故事。所有的书写者无疑是试图讲述各自眼里的人生,《寻绣记》也不例外,只是角度更加独特,呈现出的画面更加别开生面。
灯彩又称花灯、灯笼。它是以竹木、绫绢、明球、玉佩、丝穗、羽毛、贝壳、锡等传统材料,以及塑胶、玻璃纸、亚克力等现代素材,经彩扎、裱糊、编结、刺绣、雕刻,再配以剪纸、书画、诗词等装饰制作而成的综合工艺品。民间灯彩历史文化悠久,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本书分为历史源流:品类流派、文化内涵、制作工序部分,对民间灯彩的民俗文化方面内容加以论述。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的民间灯彩照片200余幅,让读者清晰地领略到民间灯彩的艺术魅力。
人类学是以田野调查与文化整体观为研究范式的学科,只有将传统手工艺放置在鲜明的语境中,才能看清社会转型与手工艺变迁之间的关系。当空间维度中的“田野”与历史维度中的“田野”进行叠加的时候,人类学家如何利用“器物”“文献”“口述史料”等介入“历史事件”对其“深描”并进行民族志书写,对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来说将是一种新的挑战。本书旨在通过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范式,以社会转型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生命样态产生的影响为思考线索,从 、市场、文化、技术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探讨社会转型与传统手工艺变迁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迈向现代性本土化的民间艺术;从遗产到资源理论的社会实践; 在场与理性小农的互惠与博弈;知识分子对民间艺术的介入与影响。?
《客家民间艺术》的主要内容是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蛉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我国石雕艺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中国民间石雕工艺渊源久远,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地区特色。 本书详尽地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石雕艺术的源流、民间石雕的主要品种、流派等,让您能进一步地了解我国民间石雕艺术。本书分为透雕、圆雕和浮雕三部分,收集全国十几个地区,近30个品类,200余幅精美图片,我相信此书会为读者深入学习、研究和借鉴石雕艺术提供较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