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建筑画选录》汇集了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的部分建筑画作业。学生们通过对祖先留下的经典建筑进行描绘,在研读先人们的建造文化瑰宝的过程中,领悟了其内在的艺术韵味及技术精髓。学生们力图用钢笔画的形式表现古建筑独特的形象魅力,但在表现能力上还略显稚嫩,对传统建筑的了解也尚浅,有待今后通过深入研习提高水平。通过潜心学习、用心勾勒所视所感,这些未来的设计者定会在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记。
《传统堡寨聚落研究:兼以秦晋地区为例》图文并茂,信息丰富,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不仅适合于建筑学专业高等院校师生、建筑师和建筑文化与历史研究工作者,也适用于对民居聚落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传统堡寨聚落是我国聚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防御性聚落类型,《传统堡寨聚落研究:兼以秦晋地区为例》首先从宏观上以“防御形态”这一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聚落分类进行系统审视,建立“传统防御性聚落”类型框架;通过横向类型比较,揭示堡寨聚落“群落外围线性设防为主”的防御本质特征。进而,从历史角度廓清堡寨聚落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强调指出“堡”与“城”同源并行的演化规律;围绕堡寨的“民防体系”与“军防体系”分析探计各自在不同时期的发生机制、性质职能、组织方式、基本形制等方面的特点;并从建筑技术层面概括总结外
本书是备受赞誉的美国华裔建筑师与艺术家林璎的作品集,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林璎的50多件作品,包括数量可观的珍贵草稿和手绘图。 从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大地艺术作品,到“汇流”系列景观项目,林璎一直在探索人们体验景观并与之发生联系的方式,致力于重建人与历史、地域、集体记忆和自然的本应相互交融的关系。她的建筑作品往往与景观和环境有强烈呼应,也格外重视设计的可持续性;而在她的小型工作室作品里,则常常融入了以科学方法收集的数据和对这些科学数据的直觉式的呈现。 自20岁左右进入公众视野开始,林璎一直在提出各种思考与构建图景的方式,这些方式抗拒任何类别、流派与界限。她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植入作品之中,以颇具东方特色的柔和与不争的方式表达。 林璎关注地球环境多年,目前正在创作一座基于网络的纪念碑作品——
《世界名园胜境(3)》是难得的风景园林专著。作者集20多年之经历,全面介绍了世界风景园林,内容涵盖了世界70多个国家的150多个经典名园和110多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以及150多处城乡风物,对世界园林体系及各名园与世界遗产都做了专业阐述。共分八卷,欧洲为卷至第五卷,美洲、大洋洲合为第六卷,亚洲、非洲合为第七卷、第八卷。全套书从作者实地拍摄的20多万张照片中遴选出7000多张精美照片,观念超前,文字精炼,对风景园林的研究、教学、设计、施工、管理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一般读者也可视之为一部直观形象的旅游指南。
在种类繁多的传统民居中,北京四合院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阐释着“天人合一“的居住理念。本书以详实的笔墨介绍了四合院的形成、发展及类型和布局,并以图文形式对四合院的构造进行全方面的解读。
“世界建筑艺术史丛书”内容涵括中外古今建筑艺术。作者为资深建筑历史与理论学家,以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和资料为基础,对世界建筑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丛书尤重于对建筑文化与艺术的阐释,文字生动流畅,厚积薄发,适合对建筑艺术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文化界、艺术界和建筑界人士阅读。《文明起源的纪念碑:古代埃及两河泛印度与美洲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史丛书之一,介绍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及波斯、印席及东南亚、古代美洲的建筑。
本书对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传统民居的历史、成因、建筑形制、建筑装饰、衰退原因、再造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旨在使陕西关中西部地区传统民居中的瓦屋顶、老屋架、土坯墙这些时间和记忆的载体成为空间的主导,延续乡土美学,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建筑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