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4年到2020年,日本建筑界风云变幻的60年,也是作者隈研吾的60年。他从大仓山脚下的小屋一路蹒跚走来,经历了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憧憬到幻灭的过程,从纽约到东京、再到世界各地,一边工作一边寻求理想的建筑形态,直至今日,终于站在世界建筑的舞台上。作者隈研吾截取了他人生中四个重要的节点,以自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读者梳理了日本现代建筑在社会经济影响下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自我心态的转变以及对未来建筑的展望一一道明。 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的生活又将如何改变?对人类而言,住所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与建筑的关系如何?而这种关系今后又将如何改变? 在这本书里,隈研吾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东南园墅》是建筑界一代宗师童寯,向世界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经典著作,也是其晚年于病榻上用英文书写的最后一部著作,初版于1997年;本次全新修订版由童寯之孙、同济大学教授童明执笔翻译,以简洁雅致的文笔,重新传达出童寯先生英文原著的真意。·赏园之趣:深刻解读中国园林的精神与内涵中国园林与山水绘画、文人情趣的联系紧密,童寯认为,“中国古典之园林,实为三维中国画卷”,“造园的情趣,远甚技巧与方法”。·造园之法:全面分析园林营造的细节与技法建筑与布局——凉亭、厅堂、游廊、石船、台地装修与家具——门洞漏窗、涂漆木构、铺地纹理、假山石屏、盆栽罐植叠石——取材、鉴赏、匠师植物配置——园林植物的地位、布局准则、种类介绍·园林之史:细述园林历史及东西方园林的区别融贯中西——“西方园林实则悦目,东方
中国建筑的灵魂图样,大师技术与艺术的奇迹梁思成实地测量并手绘的古建筑图,因其精准、明确,极富理性美感;也因当下数字时代“手绘”的稀缺,成为中国建筑 不可复制的瑰宝。本书集齐梁先生精品手绘图,并从梁先生著作中编选相应解说,将每张手绘图中蕴含的古建筑技术、审美、历史故事等信息呈现在读者眼前。
非正式学习空间愈发成为当代学校规划与设计的重要领域,成为师生素养发展的关键场所。本书对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发展历史与现存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阐述了空间中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机制,富有深度地系统呈现了开展非正式学习空间建设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与设计策略,特别是首创提出了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的PDCA模式。书中既有基于比较研究方法展开的全球多国案例研究,更有90余个由研究者设计的在中国学校中真实应用的实例。全书理实相合,图文并茂,是一本指导各类教育机构开展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十分富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指南。
赵扬,中国新锐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很好毕业生。现扎根大理,致力于探索建筑实践在转型期的中国乡村和城镇的崭新可能性;并在云南和江南地区的一系列项目中探寻中国建筑学的人文自然传
中国园林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将自然风景之美以山水画的创作手法纳入园林,因画成景,是经过主观艺术再创作的一系列立体的“烟霞图画”集锦。本书作者周维权,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 是将其后半生的精力集中在了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本书即撷取周维权有关清代皇家园林的一些文章汇集成册。 书中以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静明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作为代表,借助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精美的手绘复原图、地形图、平面图、观景图等等,细致地介绍了皇家园林修建的渊源,园中主要的景观、建筑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联;还在此基础上以颐和园为案例,经过缜密的考察,解析欣赏园林时不同视角的选取和效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三山五园”的 新 高的视角,也 突出了皇家园林所 的特点。 在作者看来,清代皇家大型天然山水园在建筑
桂离宫——这里是《源氏物语》故事发生的舞台,是王公贵族魂牵梦绕的桃花源, 是传统日本建筑与庭院文化的象征。它将江户时代简素朴拙的审美趣味发挥得淋漓 ,不仅对日本后世庭院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得到了勒·柯布西耶、弗兰克·赖特等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一致推崇。然而,多年来桂离宫高贵神秘的建造工法一直是一个秘密。 在本书中,曾参与桂离宫“昭和大修理”工程的建筑学家斋藤英俊,以其珍贵的一手资料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日本建筑插画泰斗穗积和夫的妙笔转化, 使得错综繁复的建筑结构和三百多年前的美学奥秘跃然纸上。
本书是著名桥梁大师唐寰澄先生的科普代表作,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桥梁艺术,亚、欧、美、澳的桥风人情,对中国和世界桥梁的历史、特色和区别,以及东西方桥梁的特征与建筑艺术,加以言简意赅的论述。本书图文交织,深入浅出,古今中外关于桥的典故穿插其间,尤以数十幅作者手绘桥梁线图为特色,将桥梁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是打通学术性与通俗性的有益尝试。
本书共分六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德国、美国等国的有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并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世界有名的建筑师及代表作品。
作者以梁思成及其他营造学社成员的调查路线为脉络,以北京为原点向东、西、南方分次考察,重走大师之路。全文语言生动有趣,并配有建筑知识图解,简单易懂,全方位向读者讲述古建筑背后的故事,让读者参观古建遗迹不再走马观花。同时全书配有大量百年老照片,通过影像、实物遗存、故事展示古建筑的历史倩影。
《2018行游国家森林步道/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理论与实践系列》对批国家森林步道,即秦岭国家森林步道、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大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罗霄山国家森林步道、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沿途部分重要节点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进行了描绘,并配有一些相关图片,以满足民众渴望深入了解国家森林步道的愿望。
宋朝的绘画,是中国艺术 的高峰,无数天才人物横空出世,绽放万丈华彩,千载之下犹自独美,不可 。在文人的笔墨下,一丝一缕都是缱绻的心意,浓浓的情,意境之美,已经 了人们眼中的山水。本套丛书汇集了 多位艺术史论领域的 学者为作者,从历史、文化、审美等多维度对中国宋代绘画进行了 的解读,使读者对宋代绘画有生动、直观、立体的感知,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深入探讨了宋画中表现出来的宋代起居文化。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45219845 书名: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 定价:110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巴黎圣母院、沙特尔教堂、斯特拉斯堡教堂等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人们常常为其宏大、精良和古老而心醉神迷,为成就诸多辉煌建筑的中世纪工匠、建筑师的艺术杰作而赞叹,大教堂其宏伟的外观、壮丽的穹顶、华美的彩绘玻璃窗、经典的壁画和雕塑、精心编码的象征符号、高超的建造技术、复杂精密的机械装置等无不体现了教堂建筑结构的演变。《神圣建筑的艺术》一书作者阿兰·埃尔兰德-布兰登堡是中世纪建筑史和艺术史 ,在本书中,他以精炼的篇幅和生动感性的文字,辅以百余幅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建筑流派和建筑风格的建筑图、绘画作品与档案资料,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欧洲经典教堂建筑,层层剥开这些千年古迹,由表及里、细致入微地诉说教堂的历史起源与小故事,激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让读者从建筑形态、建筑构造以及各种雕刻与装饰背后所代表的
扬州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营造技艺和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扬州园林“兼具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经历两千余年兴衰,至今遗存众多。如世界遗产点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个园是中国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为晚清第1园。《扬州园林/符号江苏口袋本》从扬州园林佳构及传奇演变入手,讲述精彩的中国园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