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明中叶的“青藤白阳”开辟了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新天地。无论是清初的八大山人,清前期的“扬州八怪”,近代的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无不深受其影响。其实,“青藤白阳”的提法并不合理,因青藤源于白阳,有了白阳才有青藤的。陈淳(1483-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生长于15世纪80年代至16世纪40年代的苏州,他并不长寿的62年,横跨了明代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代五朝。陈淳师承于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他在诗文、书画、篆籀都无所不能。在绘画上,除了花鸟,他还擅长山水,其画面简放纵逸,一意追寻淋漓苍浑之境。他的书法,可与其绘画并驾齐驱,行、草、篆、隶,龙腾鹤紙、豪放天成。而花鸟写意画是他一绝,占有突出地位,影响后世有里程碑的意思。《陈淳花卉册》中所刊其花卉画册页是从上海博物馆及中国
音乐教育哲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理论学科,对于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的意义。全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包括对当代国外、音乐教育哲学研究思潮的概述整理,以及各种不同思潮的哲学诉求探析;从历史的视角,以辩证的方法,从音乐哲学的视阈中探问音乐教育对音乐本体的哲学诉求。同时,从教育哲学的视阈中探寻音乐教育对教育本质的哲学诉求。并以此为研究基础,展开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哲学诉求的反思。《音乐教育哲学导论》适用于高等学校音乐学及教师教育专业,亦可供音乐理论研究者使用。
沪剧是上海区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上海独特的地方戏曲。它紧随着上海城市的发展,由田头山歌、花鼓戏、滩簧(对子戏、同场戏)、申曲(幕表戏),发展到现在的沪剧,成了集编、导、演、音、美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前后风风雨雨经历了近二百多年的历史。沪剧的表演,特别是唱腔程式较少,可塑性强,能适应各种题材,无论是古装、清装、西装、旗袍以及现代题材的戏都能适应,尤其擅长反映现实生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映当时孤岛上海、十里洋场上海滩现实生活的戏剧、戏曲,除了电影就是沪剧了。《黄慧如与陆根荣》、《枪毙阎瑞生》等剧都是根据当时的新闻编写的。解放后,沪剧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大量现代题材的剧目层出不穷,使之成为全国擅长演现代戏的剧种之一。 我15岁学艺,至今已整整七十个年头。其间亲身体验了沪剧发展道
《“心海放歌”合唱曲选》收有适合老年朋友演唱的合唱歌曲40首,题材和演唱形式多样。所附CD由上海市人大音乐沙龙演唱,包括17首书中曲目。
本书是民谣吉他SOLO理论教材与曲库。附伴奏与示范CD。
本书从拨奏条空弦开始,很有特点、新颖活泼,孩子们也易学,而且还采用了老师拉旋律,学生拨空弦的二重奏的形式,既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又可对孩子们的音准和节奏一开始就有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该书在编排上,先从自然手型开始,循序渐进,非常科学合理。所用的曲调都是由一些外国音乐的旋律和我国一些民歌而改编,既易上手又不断在无形中深化了小提琴技术。该书最后部分还系统地选编了一些有训练价值的小提琴考级乐曲,学习者系统学完本书后,水到渠成,自然便可以达到小提琴考级的一、二、三级水平。本书是一本既适用于专业小提琴学习,又适用于业余小提琴学习的小提琴教程。
乐谱是了解音乐演变过程的极其重要的内容,但迄今为止在我国尚没有发现比《世宗实录》和《世祖实录》更为古老的乐谱。因此,增补前的音乐史在叙述高丽时代之前的音乐历史时,只能以文献叙述为主;叙述朝鲜时代以后的音乐历史时,则以文献为背景,把乐谱作为了研究的重点。《韩国音乐史》(1976)的撰写可谓困难重重,经过长期搜集整理的珍贵资料在“6.25”战乱中不幸毁于一炬,于是将《高丽史》、《朝鲜王朝实录》等正史和《慵斋丛话》等野史中有关音乐的记录重新抄录到卡片上又花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而古乐谱解读、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更是繁杂不堪。可以说,这本书倾注了我毕生的心血和努力。
本书作者收集编配了五十余首的Beyond乐队名曲,并配有吉他合弦,是军地音乐爱好者学习演奏吉他的乐谱集。
《音乐存在方式》收录了第五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会议上的40余篇论文,对音乐的存在方式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和讨论,具体内容包括《论音乐作品的二重存在方式》、《对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的初步探讨》、《音乐艺术跨时空魅力之奥秘-关于音乐存在方式的思考》、《音乐与现实-两个不同的“在者”兼及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罗荣钜先生从事歌咏工作,至今已是古稀之年,仍能保持嗓音这样洪亮、浑厚,平时说话都见功力。只凭他的天赋条件不行,实在是他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学习的结果,是方法对头,又苦练到家,缺一不可。这些对我们搞声乐的无疑是很有教益的。林俊卿大夫是一位医生,又是一位歌唱家。他把医学解剖和声乐发声结合起来,善于发挥声带的潜力,发出特有的咽音。其中用气和发音位置的要求,和我们戏曲用声运气的正确方法,有不少共同之处:同样要打开喉咙,提高发声的位置;深呼吸运丹田;背功力(后胸腔)直震后脑等运气发声,大致上是一样的。加上林大夫以医学临床的经验,使得运用声带发音的时候,声带受到保护,这对我们戏曲声乐是有好处的。罗荣钜先生在总结自己实践的经验的同时,将给我们粤剧声乐工作很大裨益。
本书为《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丛书》之一。本书主要是对20世纪中外音乐分析的研究,收入了作者的多篇论文,有《音乐新技法探索中的盲然、偶然与必然说》、《巴赫的逻辑意义与数字结构音乐分析笔记》、《“一基三阶”的综合教学模式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曲式教学十年谈》、《开拓新领域创作新音乐》、《一种特殊的独唱歌曲样式前言》等。相信本书对音乐分析研究的人有的帮助。
这是一本为参加全国民族乐器演奏社会艺术水平二胡考级者编写的辅导用书。全书分为两本,共有练习曲、乐曲100首。本书为1—7讲,每讲讲解练习曲5首、乐曲5首。练习曲方面,首先指明该首练习曲主要解决何种技术问题,然后具体讲述该曲的重点和技术维点;掌握的演奏风格和技术难点。每首曲目无论从弓、指法的运用,还是要点、技术难点、演奏技巧等都讲解得通俗、精炼、透彻,是二胡考级者、二胡考级辅导教师及广大二胡爱好者掌握二胡演奏技巧的好帮手。
俄罗斯绘画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巡回展览画派为其主流,主张艺术应关注现象。当时,涌现了一批的绘画大师,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传世之作。俄罗斯巡回画派在我国画界曾产生过很大影响,就是在世界绘画风格流派纷呈的今日,其强烈的艺术魅力仍深深感染着人们,我社曾在1996年出版过《俄罗斯巡回画派精品集》,受到国内读者的欢迎的喜爱。为了进一步满足大家的愿望,我社又在俄罗斯阿芙乐尔出版社的协助下,编辑出版了《俄罗斯巡回画派精品续集》。愿读者在学习和研究这一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美的启迪。
60年风风雨雨,60年沧桑巨变。伴随着新中国的步步进程,这些歌曲也在记录着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坚实脚步,它们脍炙人口的歌曲,与观众产生深深的共鸣,优美的旋律被一代代人传唱至今。以歌忆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久违的画面,昕到至今无法忘怀的金曲。
从长安古乐半字谱发掘的唐代大曲凉州、柘枝、倾杯乐及其他;从中国古琴减字谱发掘的唐代歌曲捣衣、子夜吴歌及其他;从中国琵琶工尺谱发掘的唐代法曲……霓裳羽衣舞曲;从皎然唐诗发现的中国古代乐器碗碗及优雅迷人的碗碗腔开元年间在长安终南山中诞生的秘史……三套丛书包括:《大唐长安音乐风情》《发掘唐宋歌曲》《长安古乐研究》。
《〈松弦馆琴谱〉钩沉》从三个方面论及打谱的学术价值:一是“打谱”具有“第二作曲”的意义,认为将减字谱的符号创造性地演绎成带有琴曲的曲调和节奏的乐谱,比一般所谓“表演”的二度创作更富于独特的功力;二是“打谱”琴曲的特点是琴派的重要标志,同一首琴曲的减字谱,常常有着不同流派的打谱版本,充分地呈现出各琴派的特征,本文以虞山派的《松弦馆琴谱》为例说明;三是“打谱”是促使琴曲同宗变异的成因,由于减字谱历来是共享的音乐资源,任何人都可以撷取来进行“第二作曲”的再创作,因此“打谱”中的同异现象,充分体现了文人音乐的创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