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文化是古老的文化形态,凝聚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傩面具作为傩文化的外在表征,无论是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学,还是在艺术学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中华各民族的傩面具进行挖掘和整理,让传统文化散发出应有的魅力,既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让传统民间艺术“活化”的内在需求。本书把傩面具置于艺术学的视角,分别从溯源篇、纷呈篇和再造篇三个部分入手,对傩面具的源流、内涵、材料、造型和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阐释与揭示傩面具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并以此为基础,对傩面具艺术的图式语言进行设计与再造,找寻其历史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强化其参与和改造生活的力量,从而实现传统美术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邮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交流、技术和材料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文化特征。 本书在设计艺术学的视角下以“史”为骨架,以“论”为血肉,对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进行分期。通过收集、整理关于中国邮票设计的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历史。扼要描述中国邮票设计艺术发展过程中各时期的历史语境,还原各时期的“技艺”场景,归纳、总结、分析各时期的设计风貌。对邮票图像的视觉语言进行分析和阐释,挖掘中国邮票设计艺术所蕴含的审美文化和设计思想,归纳、总结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脉络与流变轨迹。
本书围绕中国书画中若干重要问题,关注于书画一体的发展历程考察,对书法的文化观念与艺术演进、中国画的观念嬗变、文人意识兴起以及艺术语言的特征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书中既有从文化史视角对书画史嬗变的考索,又有以核心观念为切入点的对艺术精神的探求;既有古老文献的新阐释,又有艺术作品的“文本细读”;既有对书画家精神世界知识考古的语境还原,又有对书画作品的语言体系的动态追踪。 本书与作者本人的《书画》(中华文化元素系列第一辑),具有一定互补意义,前书重点在书画文化的全面知识体系,本书则侧重于一些重要问题的学术考察,对于中国书画精神的内涵探讨将产生积极作用。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中国传统色 色彩通识100讲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作 者 郭浩著 出版时间 20210401 I S B N 9787521728835 定价 9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200
本书重点关注美术政策、机构、出版、展览、会议等制度性因素,及其是如何对美术的存在方式和生产过程产生作用的。在研究框架上,本书以纵向的美术制度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与横向的创作、展览、出版、教育等行业的制度建设为核心进行审视和考察。 在具体的呈现中,本书梳理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美术管理、创作、展览、研究机构的历史变迁以及制度建设过程;探讨美术出版社的出版政策、美术刊物的编辑理念、批评方式、期刊生态等传播制度;分析展览形成的评奖、基金会制度;论述美术批评如何引导美术发展的批评制度,以及传达政策,引导美术创作的会议制度。通过对美术研究对象的延伸和扩展,以此构建美术生产、美术生态和美术主体的关系。
蒋光煦是晚清的藏书家,以书画古籍收藏著称于世,《别下斋书画录/艺文丛刊》是蒋氏书画、绘画的收藏总结,凡书画作品的题签、内文、钤印、鉴藏、题跋均一一著录,详细说明,是清代重要的书画著录文献,集中反映了清代书画收藏的情况,是研究艺术史和书画收藏鉴定的重要参考文献。
本书简明扼要、系统完备的介绍中国戏曲。生长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学林中的戏曲学是系统的艺术形式,本书从戏曲学本体出发,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从戏曲创作演出主体、戏曲传承传播、戏曲理论研究三个维度进行学理性阐述和系统性梳理,包括戏曲文学、戏曲音乐、戏曲表演、戏曲导演、戏曲舞台美术、戏曲观演、戏曲传承、戏曲传播、戏曲管理、戏曲发展史、戏曲批评、戏曲习俗等组成部分,形成比较全面完整的戏曲学知识体系。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大话西方艺术史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作 者 意公子著 出版时间 20200201 I S B N 9787544391443 定价 7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150 (千字) 页 数 320 读者范围 畅销书/艺术史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自1983年第一届至2015年第二十七届“梅花奖”评选中,川渝两地共有24人30次获得“梅花奖”。本书收录了24位获得“梅花奖”川剧表演艺术家的口述历史。全书采用现场采访的方法,将获奖川剧艺术家的学艺经历、代表剧目、流派传承等,用“实录”的方式记录保存下来,探讨川剧艺术发展创新的历史,总结戏曲表演艺术家成长成材的规律,汇集川剧表演艺术家的独特体验,为川剧基础理论建设提供鲜活生动的史料实证,为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建设和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川剧的历史经验和学理性分析。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草堂之灵 出版社 湖南岳麓书社有限责任公司 作 者 杨钧著 出版时间 20191101 I S B N 9787553810522 定价 68 开 本 32开 130*185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0 (千字)
《文姬归汉》是程砚秋先生在艺术生命鼎盛时期量身定做的一出唱功戏。《文姬归汉》由金仲荪编剧,故事见元金志甫《蔡琰还汉》杂剧,明陈与郊《文姬入塞》杂剧,《三国演义》略有记载。剧情是:汉朝建安年间,诸候纷争,南匈奴王乘乱,遣左贤王侵入中原。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逃难,被左贤王掳入匈奴,纳为妃,生二子。十二年后汉相曹操大军东破乌桓,迫使南匈奴签下友好条约,曹操为修撰汉史,遣周近持金币至南匈奴,赎蔡文姬归国,匈奴王为两国友好,强赦放文姬归国。蔡文姬念左贤王十二载,对她的一片深情,忍痛留下二子,归汉途中,蔡文姬百感交集,书写《胡笳十四拍》,以解思儿之痛,路遇昭君墓,同命相怜,哭祭一番。曹操率文武百官在许都迎接文姬归汉。
本书通过对昆剧传习所、“青春版”《牡丹亭》、“先锋版”《牡丹亭》、坂东玉三郎《牡丹亭》、昆曲研习社、新概念昆曲《邯郸梦》、英国大学生《南柯梦》等一系列典型个案的研究,对昆剧百年来薪火传承传播,何为昆曲的传统精髓与现代性转换,传承作为昆曲国家文化战略确立的关键问题,“传”字辈口述史的当代意义,昆剧传习所“传”字辈盛与衰的经验与教训,梅兰芳与乔蕙兰、陈德霖昆曲的师承关系,昆曲民间沉重传承的活态记忆,“青春版”《牡丹亭》昆曲传承的核心问题及创制“文人义工制作人”范例的意义,“先锋版”《牡丹亭》“复兴昆曲的努力”的悖谬,跨文化戏剧坚守戏曲主体性的《邯郸梦》的启示,英国大学生《梦南柯》英中演出的跨文化意义等重大问题加以系统深入反思辩难。
莆仙戏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本书通过对莆仙戏台前幕后亲历者的口述资料进行抢救整理的策略研究,总结了抢救、传承莆仙戏艺术的宝贵经验,探寻了莆仙戏艺术传承、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本书的出版希翼为莆仙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书是 赵丹生前留下的*一本探讨电影表演方法与风格的专著 ,是其一生实践与思索的总结。书中精选了 《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武训传》《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在烈火中永生》九部代表作 ,从影片制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各部门协力的创作过程,以及对角色的认知、体验与塑造,来 探讨舞台与银幕表演的区别、体验派和表现派的长短利弊,以及演员自身的局限与无限等问题 。 本次修订的 典藏纪念版 中,特别附上 全新整理的赵丹电影作品年表、精选修复的40余幅珍贵照片,以及夏衍、巴金等撰写的纪念文章 ,希望值此百年诞辰之际,读者可以重新梳理与思考赵丹留下的宝贵经验,探寻合乎民族文化心理的表演创作之路。
本书在传统文化、传统造物思想、设计原则、代表典籍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典型设计风格等的研究基础上,在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形成的分析中,从传承与保护的角度,侧重提炼中国设计文化典籍中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等,将中国设计艺术置于文化转换、技术演进的立体框架中,借鉴社会学、哲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理论,尝试建立中国的设计艺术理论体系,并通过研究其当代传承创新的形式和价值,进一步彰显中国文化的力量。
本项目为国家 十三五 规划项目。中国丝绸纹样历史悠久、绚丽多彩,表号、谐音、象征等方式的运用使纹样富有深沉的文化与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级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等,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资料。本著作包含国内外研究中国清代时期的丝绸图案,叙述当时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清康熙朝起,天下安定,朝廷采用鼓励措施,丝绸生产获得较快发展。清代丝绸在艺术风格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丝绸纹样在构图布局、造型设计等方面更显细腻秀丽。本书图版以文物原图为主、素材图为辅,共约80-100幅。文字叙述浅显通俗,充满艺术性。 ■ 本卷简介 本书为 中国历代丝绸艺术丛书 之一。本书介绍
曾经花儿只是特殊日子的纪念品,而如今摇身一变,化作生活中的新宠。无论何时何地,花儿总是努力绽放,生生不息。如果你想为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想对自己珍惜的人表达心意,抑或是打算用较少的投资装饰舒适华美的空间,就请从这本书开启你的花草生活。 本书专为初学者打造,从如何修剪鲜花、认识插花工具、为作品选材开始,到安妮特花艺学校独到的四种基础技法,跟着书中所教亲自体验,不难做出心仪的花艺作品,活用之后更能设计出风格各异的作品来。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些动人的花艺设计和各种鲜花的故事吧!
本书是著者在学习、继承谭霈生戏剧理论的基础上,从跨学科视野对戏剧本体论、戏剧创作论、戏剧批评论进行新探索的一个结晶。其“新”在于:一是从现象学视角对“戏剧性”“戏剧情境”等重要概念进行重新审视,进而对戏剧艺术的基本规律作出新的阐发;二是提出“戏剧诗境”“隐性跨文化戏剧”“隐性艺术家”等新概念,界定其内涵,阐明其价值;三是提出“自审诗学”“复象诗学”“炼金诗学”“叠翻诗学”等重要概念,剖析其内涵与要旨,阐明其对于当代戏剧创作的启示意义;四是提出“审美感通法”“实证感通法”“自审感通法”等批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对部分经典名剧展开富有新意的评论,以期举一反三,共同拓展戏剧批评的空间,激活经典名剧的内在生命。
本项目为国家 十三五 规划项目。中国丝绸纹样历史悠久、绚丽多彩,表号、谐音、象征等方式的运用使纹样富有深沉的文化与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级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等,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资料。本著作包含国内外研究中国明代时期的丝绸图案,叙述当时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明代伊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农崇俭,促进了社会繁荣,带动了丝织业格局的变迁,形成以江南为中心的密集生产区域,其中苏、杭、松、嘉、湖为五大丝绸重镇,并在民间丝织业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本书图版以文物原图为主、素材图为辅,共约80-100幅。文字叙述浅显通俗,充满艺术性。 ■ 本卷简介
本项目为国家 十三五 规划项目。中国丝绸纹样历史悠久、绚丽多彩,表号、谐音、象征等方式的运用使纹样富有深沉的文化与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级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等,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资料。本著作包含国内外研究中国元代时期的丝绸图案,叙述当时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中国的生丝与丝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往世界各地。时至元代中期后,丝绸产区格局有较大变化,北方地区的丝绸生产衰落,江南地区变得更为重要。本书图版以文物原图为主、素材图为辅,共约80-100幅。文字叙述浅显通俗,充满艺术性。 ■ 本卷简介 本书为 中国历代丝绸艺术丛书 之一。本书包含国内外元代丝
本项目为国家 十三五 规划项目。中国丝绸纹样历史悠久、绚丽多彩,表号、谐音、象征等方式的运用使纹样富有深沉的文化与寓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级观念、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等,充分体现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资料。本著作包含国内外研究中国历代绘画作品的丝绸图案,叙述其丝绸图案的艺术风格。内容包括历史绘画作品、寺观壁画、年画、图谱、水陆画、唐卡以及部分彩塑在内的大量古代图像资料。本书图版以文物原图为主、素材图为辅,共约80-100幅。文字叙述浅显通俗,充满艺术性。 ■ 本卷简介 本书为 中国历代丝绸艺术丛书 之一。本书包含国内外对中国历代绘画作品丝绸图案的研究。内容包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