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继《陶瓷迹型学概论》后,陶瓷迹型研究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是在新创学科——陶瓷迹型学原理的指导下,用于元代青花瓷器物证鉴定实践的工具书,也是一本以元青花显微迹型作为客观物证,证明元青花真伪的学术专著。中英文对照,为海内外喜好瓷器收藏的藏家提供了科学的可供比对的谱系。 本书科研项目获得了专业机构的支持,如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东方陶瓷迹型物证研究中心,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广东省文物鉴定站,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
《2013中国艺术品拍卖年鉴瓷器》收录了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澳门中信、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中国嘉德(香港)、保利(香港)、北京匡时、北京翰海等38家世界拍卖行,在2012年拍卖中上拍并成交的4500件成交有代表性瓷器拍品,并附中英文对照信息:拍品名称、拍品断代、拍卖机构、拍卖时间、拍品详情、拍品估价及成交价等确切信息,旨在为您提供手的拍卖资料。在全面介绍瓷器艺术品拍卖实况的同时,也客观、系统地记录了中国瓷器艺术品在全球拍卖中的发展状况,是中国的客观、全面、且价值的瓷器年鉴。 为便于您参阅及查找,本年鉴将瓷器以窑口、釉色、器型等分为60大类。每一件瓷器均附有详尽的拍卖信息,图文并茂,博采众长,集词典、图录、手册、指南于一身。看过本年鉴再出手,能够让您得到意外的满足与惊喜。
钧瓷绚丽多彩,凝重典雅,自古以来就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如今更是一物难求。 本书所讲述的钧瓷收藏鉴赏其内容具体而翔实,从钧瓷的釉质、纹饰、口唇、腹部、胎质、底足等细部特征入手指导收藏爱好者拨云见日学会鉴赏。 本书所展示的器物生动鲜活,且绝大部分是存世珍品,在拍摄过程中通过1:1微距还原其真色彩,有效控制瓷器偏色,可以使读者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瓷器艺术的绝妙韵味和非凡成就。
本书按照历史年代排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从夏周开始到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瓷器的发展历史及特点,配以详尽的鉴赏说明,方便藏友学习、了解、把玩古瓷器。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地处河南汝州而得名。汝宝器物以其精致的造型、滋润的釉质、独特的呈色以及传世器物稀少为历代藏家、研究家关注。由于对汝窑窑址的寻找多年未果,更增添了汝窑的神秘色彩。 对汝窑器物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早期阶段,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努力寻找汝窑窑址的同时,查找有关汝窑的文献资料,以文献列照传世器物进行研究。 关于汝窑,宋、明、清均见有文献著录。宋代,主要有周辉的《清波杂志》,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周密的《武林旧事》和《乾淳起居注》,杜绾的《石谱》,叶寘的《坦斋笔衡》,欧阳修的《归田集》;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承天员的《汝州志》,李日华的《紫桃轩又缀》,王世懋的《窥天外乘》,黄一正的《事物绀珠》,高濂的《遵生八笺》,张应文的《清秘藏》,田艺蘅的《留留青
浅绛彩瓷器是民国时期、艺术成就的彩绘瓷。本书作者首次从美术发展史和绘画技法的角度来阐释其特点与成就,详细地介绍了收藏此类瓷器的辨伪要点和鉴赏方法,提出“精品”“次精品”和“一般作品”的鉴赏标准,是一部收藏民国浅绛彩瓷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德化陶瓷艺术》以发展的眼光分析了德化陶瓷艺术的演变历程,主要内容包括:德化陶瓷艺术特征、徳化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德化陶瓷的审美文化、德化陶瓷艺术的设计思想、德化陶瓷的艺术形成与发展、德化陶瓷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变迁与传承研究等,探讨了当代德化陶瓷艺术发展的新方向。《德化陶瓷艺术》以德化陶瓷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典型发展史进行梳理,对德化陶瓷艺术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加深当代陶艺工作者对德化陶瓷艺术的认识,以生态文化为创作理念,推动德化陶瓷材料和工艺的变革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