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图说当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精选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和成果,共五十个案例,涉及基础研究、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材料装备、交通运输、生命科学等重要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本高质量的综合型科普图书,其呈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图书不仅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图表来普及科学,还专门绘制了表现精准的插画来丰富图书的内容,非常直观而又艺术化地展现了新时代的国之重器。打开这本图书,我们既可在文字中品读我国当代科技之进步、社会之发展,又可以在图画中领略这些大国重器的风采。这本图书的出版是科普创作形式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科普表现形式的一次积极尝试。
湛庐文化遍寻全世界的高品质内容和思想,并用多元的方式将其传递给中国3000万精英读者。大英图书馆的馆藏珍品超过2亿件,跨越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长河。2025年,湛庐文化再次携手大英图书馆,打造专属联名日历《湛庐珍藏·大英图书馆.2025》。跨越千年的艺术大赏。穿过2亿件藏品,为你寻到了365张旷世美图。《湛庐珍藏·大英图书馆.2025》以生肖文化、古典音乐、文学经典为灵感,选取了12个主题(瑰丽灵蛇、春之序曲、花之圆舞曲、动物狂欢节、绿野仙踪、仲夏夜之梦、夏之牧歌、海底两万里、月光奏鸣曲、群星闪耀时、如歌的行板、冬日小夜曲),集音乐、文学、科学、艺术于一体,内容丰富,时间空间跨越大,每 选取一张颜值高且内涵丰富的珍贵馆藏。好看又好听的日历,1800 分钟视听内容,全/方位覆盖旅行、文学、艺术、音乐、建筑、设计、时尚、体
《刘勃舒研究》讲述了原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前身)院长、徐悲鸿关门弟子刘勃舒的艺术人生。他12岁获徐悲鸿青睐,15岁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师从徐悲鸿先生学习中国画,两人共同写就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传奇。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代艺术家,他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他是中国画坛老一辈重要的艺术坚守者与开拓者,在素描、速写、中国画传统笔墨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书中有专家学者从美术史、美术理论的角度对于刘勃舒艺术创作与探索的点评,有画院同事、朋友对于刘勃舒艺术人生的回顾,有艺术家、学生对于刘勃舒工作、生活等侧面的讲述,有刘勃舒自己对于艺术创作和教学的感悟,有家人对于刘勃舒的回忆与感受,还有刘勃舒艺术年表和画作精选。 借由许多有趣的故事和不同侧面的展示
翡翠作为玉石大家族中重要的成员之一,深受东方人的钟爱,特别是中国人对翡翠更是情有独钟。东汉班固的《西都赋》就有关于翡翠玉的记载,距今约2000年的历史。但翡翠真正进入中国却是明朝以后的事情,清朝末期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贡品,被皇室贵族视为珍玩,特别是慈禧,对翡翠更是倍加宠爱,经常向粤海关索取。其价格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和田玉,赏玉、佩玉和藏玉蔚然成风,翡翠成为中国玉石的后起之秀。 当今,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翡翠又迎来了第二个发展的鼎盛时期。对翡翠的运用在秉承传统玉石文化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现代时尚的元素,从而满足了不同层面和目的的消费需求。翡翠有东方祖母绿之称。祖母绿是西方人推崇的绿色宝石,祖母绿晶莹剔透,颜色浓郁,个性张扬。而在中国,翡翠却是人们为宠爱的绿色宝石。
本书为 十三五项目“西方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译丛”系列之一,作者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美术史学家方闻的导师乔治·罗丽(George Rowley)。作者试图用风格史的整体概念和结构分析,同时又兼顾中国画的笔性语言,来概括中国画的美学精神。罗丽虽然不懂中文,却能出色地把握有关画面结构的气势相生、气韵与形式节奏的关系、笔势的生动性和骨法以及墨色层次等中国艺术内在的美学感性,并以西方的理论语言描述中国的画论概念。在本书于1947年出版,被誉为海外早期中国艺术史研究方法论的奠基之作,此为 中文出版。
曹攀登编著的《和田玉及翡翠市场指南》简明扼要地讲解了靠前很主要的和田玉、翡翠的批发加工市场,配有这些市场的照片,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和田玉各种玉料的出产形态,以及怎样辨别新疆和田玉石的真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玉石市场。打开本书,将带你走进玉石之路,带你走进收藏之路。对有心从事玉器行业的朋友来说,在阅读此书后,基本上不用再为去哪里进货而发愁。本书清晰明了地讲解了靠前很主要的翡翠及和田玉批发市场。
《敦煌——常沙娜笔下的敦煌之美》敦煌石窟艺术接受并融合了西域的外来文化,经过历代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的艺术珍品。常沙娜先生自幼随父亲常书鸿先生入敦煌莫高窟洞窟临摹,在少女时期已经完成了众多莫高窟的壁画临摹,她一直致力于敦煌艺术的研究与保护,对敦煌的装饰图案进行了详细地整理、分类与研究。本书汇集了常沙娜先生描绘敦煌之美的画作近300幅,配有详细的敦煌装饰图案的知识,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图书,同时这也是一本可供读者书写的笔记本,书中将内容分为12部分,暗合12个月,从北魏至元,每一个部分都是敦煌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艺术作品。书中有可供规划一周安排的周历,有可供读者书写的页面。
本书为知名藏书票艺术家、收藏家黄务昌先生多年来从事中外藏书票收藏和研究的心得。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历史篇,简要回顾中外藏书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第二部分鉴赏篇,收录了作者20多年来收藏的欧美、日本、中国的精美藏书票中的部分藏品。第三部分实务篇,收录了有关藏书票的收藏、制作等方面的小知识。全书收录藏书票数百枚,原大精印。兼有艺术性和实用性,聚知识型、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既是藏书票爱好者的工具书和鉴赏手册,也是给爱书人、藏书人的一本通俗的普及读物。
《古玺印图典》收录古玺、秦印精品九千四百七十事。纵向以商、西周、战国排序,横向以战国秦、楚、齐、燕、三晋五系编排,又按公玺、私玺、成语玺分类。每方玺印注明释文、出处、特殊印钮或材质,遭附注艺术评论、玺印常识,文字学知识,涉及本字、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形近字、合文等等,是篆刻教学的教材,是篆刻爱好者临摹和创作的工具书,也是学者研究印学和古文字的手资料。
本书作者以明代沈周为对象,主要遴选南京博物院相关画作,以《沈周集》《沈周年谱》《姑苏志》以及其他相关文字材料为辅助线索,深入挖掘这位吴门画派 代宗师、明朝大隐不为大众所知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生活中那些微末主题的妙趣横生、暗含哲理的阐发与感悟。
近年出版的众多有关砚的图书中,说砚式者居多,讲砚材者很少。在古代的专著中,基本都是以讲述端、歙为主,其他砚种则内容极为简略,或者只有只言片语,甚至并不提及。因此,《砚鉴:中国砚台用材赏鉴》旨在通过文字与标本图片相对照的方式,对这些主要的砚石品种进行了介绍,以期在大家藏砚、赏砚的时候,在砚石的辨别方面起到一些实际的作用。同时,对于有记载的其他数十个砚石品种,也在附录中予以简要的介绍。
《元代青花瓷(第二版)》是对元代青花瓷器进行全面、系统描述的一本理论著作,是全国图书市场上收藏类图书中少见的学术质量高、文字和图片资料丰富的理论研究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元代青花瓷(第二版)》对元代青花瓷的发展过程作了全面的阐述,收录了大量的元代青花瓷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揭示了元代青花瓷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元代青花瓷的发现、收藏、工艺特征、胎釉青料、造型纹饰等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研究,对元代青花瓷的分期、商品瓷性质、外销方式等内容都从学术高度作了新的诠释。《元代青花瓷(第二版)》选用了海内外珍藏的元代青花瓷的图片500多幅,是目前海内外出版物中最为齐全的,为元代青花瓷的研究、收藏提供了最为的图文资料。
《文房清玩:笺纸》从鲁迅给许广平的信谈起,介绍了笺纸的来历与演变,笺纸的制作、用途、题材以及绘制方法,并介绍了部分画笺名家、刻笺高手以及他们的作品,书中还通过几种著名的笺纸和笺谱,介绍了笺纸收藏与市场价值。
佛教造像是佛教传播的载体,供佛教信徒们供奉、礼拜。佛像还是规模庞大的艺术品类,造型各异、工艺精湛、内涵丰富,历代留存下来的佛像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灯下莲编著的这本《佛像图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佛像的起源,常见的诸佛像、菩萨像、祖师像、罗汉像、护法像,以及密宗佛像的名号、形象特征,并对寺庙布局和殿堂供奉的佛像进行了细致讲解。《佛像图谱》中图片涵盖了石窟彩塑、壁画、石刻佛像、金铜佛像、木雕佛像、玉雕佛像、瓷塑佛像、唐卡、水陆画等佛教造像形式,立体呈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佛像艺术风貌。希望读者通过欣赏佛像艺术之美,增加收藏佛像的兴趣,提高鉴识佛像的水平。
本书内容简介:知识的源泉,语言的宝库,学习的良友,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浓缩了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结晶成为了传之千古的智慧。国学中的许多经典名句,文字优美,意境悠远。读国学名句,可以陶冶情操,滋养身心,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品国学名句,可以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记国学名句,可以提升口才,让你与众不同。读点国学名句,懂点国学常识。
《交通标志世界:邮票和火花中的交通世界(第3集)》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化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性与现实性的著作。《交通标志世界:邮票和火花中的交通世界(第3集)》是从其收藏品中挑选了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安全邮票,数十套外多达五百六十多枚(张)交通安全火花和相关藏品.二十个国家的交通安全电话磁卡,一百多个首日封、明信片、邮资封等。作为作者编撰此书所付出的艰辛、刻苦和求实精神,令人钦佩。现将这些珍贵的邮品公之于世,献给交通安全方面的邮品爱好者,希望能受到从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者的喜爱。《交通标志世界:邮票和火花中的交通世界(第3集)》还收录了与邮票、火花相关的交通安全收藏品供大家欣赏。
这是有关古书收藏的入门指导书。由古书收藏家韦力先生撰稿,书中介绍有关古书收藏的一些专门知识,如版本名词、书界用语、古籍用纸、古籍的装帧形式、古籍的作伪、藏书的类别、藏书印和收藏古书的参考书,以及作者的经验体会。